大山里的“妈妈”老师(3图)

发布时间:2016-05-16 22: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4-19 | 查看:996次

王怀军与学生一起探索科学奥秘

王怀军辅导青年教师

王怀军和孩子们在一起

  32年坚守大山深处,她用无悔的青春托起了山区孩子的希望,她就像淡淡的烛光,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她,就是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

  1984年高中毕业后,王怀军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高材生”,通过招考成了三亩池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1988年,她父亲病退,按理说王怀军可以到县城顶职,但她毫不犹豫地打消了进城的念头。因为她心里清楚,山里的孩子离不开她。1996年,她的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晚年又患上了周期性精神病。于是她将母亲接到身边,一方面为孩子们尽责,一方面为老母亲尽孝。

  在教学点工作了21年,王怀军包下了三个年级的所有科目。没有资料,她就翻山越岭到10里外的红旗中心校去借、去抄;校舍陈旧,她就带领家长开垦荒地,栽种茶叶和橘树。就这样,王怀军用卖茶叶和橘子的钱,加上自己的工资积蓄,维修校舍,购置教具。

  三亩池小学,学生最多时53个,最少时也有30多个。由于山高路远,孩子们都是带着饭菜来上学,热饭热菜的事自然就落在了王怀军身上。她年幼的女儿曾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不爱我,每天中午总是先给学生热饭,我总是最后一个吃饭。

  王怀军不仅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教孩子们做人。学生覃事涛天资聪慧,但学习成绩差,还经常戏弄同学,是出了名的 “调皮蛋”。他的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迈体弱无力照看,他的父母便将覃事涛托付给王怀军。除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外,晚上还给覃事涛补习功课,讲授做人的道理。不到一个学期,覃事涛面目一新,不仅当上了班干部,而且学业也有了大幅提升。后来覃事涛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他每次放假回来都要到学校去看望他的“妈妈”老师。

  三年级学生吴远明,因为家里贫困, 他父亲执意不让孩子继续上学。王怀军得知情况后,她失眠了。第二天一大早,王怀军就来到吴远明家劝学,并从每月86元的工资中拿出20元作为吴远明的学习和生活费用。7年后,吴远明考上了石门一中,王怀军不仅送他到一中报名,而且还替他交了2000多元学杂费。从那时起,王怀军每月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100元给他作生活费,还联系广东的朋友,让吴远明父母出去打工。高中毕业后,吴远明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现在是一名工程师。吴远明的父母逢人便说:“这么多年来,若不是王怀军老师的关心和付出,哪有娃儿的今天哟!”

  30年来,王怀军的心里只有学生。学生病了, 她就为学生请医买药;衣服脏了,她就帮学生换洗;学生没胃口,她就变着法子改善生活;学生想父母了, 她就在寝室里陪伴孩子们入睡。不仅如此,她还为近百个贫困学生担保或垫付过学杂费、生活费。她就像母亲一样关爱着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妈妈”老师。

  2008年8月,王怀军调任苏市完小任校长。该校当时教学条件差,学生流失严重,300多名学生只剩下180多名。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就带领教师进行家访,走遍了21个自然行政村,穿坏了两双鞋。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学生又返回了学校。一期下来,学校工作在全镇综合评估中获3项第一、4项第二。

  王怀军坚守山区教书32年的事迹拍成微电影《红烛谣》,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纷纷为这位山区女教师点赞。

  编者点评:

  32年的坚守,这个平凡中透露着伟大的乡村教师,用质朴纯真和无私感染着每一个人。就像乡亲们所言,王怀军对孩子们的爱和付出,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她做的好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大山。王怀军的名字,已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印烙在乡亲们的心坎上。(讲述人 石门县委宣传部 李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