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6 09:37 | 来源: 浙江文明网 2015年08月18日 07:42:49 | 查看:1535次
单身母亲的诚信档案
总有一些事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些人让心充满温暖。
丈夫去世后欠下外债,面对家里欠的10万多元钱,上有两个年迈的公婆需要照顾,下有3个幼小的女儿抚养,她节衣缩食努力还钱;债主主动减免债务,她谢绝债主的好意,坚持诚信绝不赖账。
13年艰辛还债路,只为放下心中的包袱。她,就是南浔区和孚镇单身母亲顾卫萍。
一本没有封面的记事本,纸张已经泛黄,这是顾卫萍的宝贝。她用并不工整的字迹,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一个个人名,后面跟着“500”、“900”等数字,加起来10多万元。
2001年至今,总计偿还10多万元的债务,顾卫萍将债权人的姓名和债务一一记下,每还清一笔就勾掉一个名字。
“欠债还钱,这是做人的本分。”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妇,用再普通不过的语言,用艰辛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写下了“诚信”两个大字。
13年漫漫还债路,这位平凡的单身母亲执着偿还债务,写下了感人的注脚,让“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事,也“感天动地”。
守信“人死债不烂”
2001年3月,顾卫萍至今还记得那段时间风很大,每天刮得窗户吱吱地响。持续高热的丈夫被送往了医院。
“他患的是淋巴癌——晚期。”医生的最终诊断,让这个还未从幸福中回过神来的家庭顿时陷入绝望。
当时,除了一个已经9岁的女儿,顾卫萍和丈夫还刚迎来一对双胞胎女儿。
没有把病情的真相告诉丈夫和公婆,只身回家的顾卫萍默默地将藏在衣柜顶部的积蓄拿到医院,这笔原本打算用来盖新房的钱,是那两年来她和丈夫在江苏昆山养鱼赚的。
但面对癌症治疗费用的“黑洞”,所有的积蓄很快用完。为了给丈夫治病,顾卫萍找遍了所有亲戚朋友,筹集治疗费用。
可所有的努力依然没有挽留丈夫更久的生命,当年10月,丈夫在病痛中丢下妻儿。
当时只有31岁的顾卫萍,除了欠下的债务、3个女儿和年迈的公婆,几乎一无所有。从法律上讲,顾卫萍可以选择放弃承担丈夫的债务。很多亲戚也劝她将孩子送给别人抚养,改嫁他人。但家人和亲戚的劝说却被她一口回绝:“三个孩子是亲姐妹,我不能让她们分开。我走了,这些债怎么办,人死债不烂,一定要还清。”
面对现实的重担,顾卫萍硬生生地咽下泪水,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决心还债。她先是拿着欠条和记事本挨家挨户走,再一次与对方核对欠款,对电话或上门讨债的债主写下了保证书,承诺一定会把债还清。
用顾卫萍的话说,虽没读过什么书,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内心怀着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和冲动——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于是,失去丈夫的痛,化为替丈夫还债的愿,羸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千斤重担。
13年辛苦还债路
一头是家里的债务,一头是女儿的学费、生活费,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10多万元,对这个已经不堪一击的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巨额,还债似乎无从下手,要还清更是谈何容易。为了尽快偿还债务,将大女儿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三留给亲戚代养后,顾卫萍和母亲带着老二再次赶往江苏昆山养鱼。
50亩的鱼塘,以前跟丈夫两人管起来都有点累,更何况是两个女人。面对一块170斤重的冰冻鱼饲料,顾卫萍和母亲得一起去抬,遇上闷热天气,怕鱼塘缺氧死亡,她得整个晚上不停绕着鱼塘巡视。
养鱼的那段日子,顾卫萍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男人。她觉得每干一点活,就像是还了一笔欠款,实现了自己一点承诺。
在外面养鱼、到纺织厂上班、当清洁工……那几年,还债成了顾卫萍生活的主题。家里有了900元,她就赶紧想办法凑成1000元还给人家,手里的钱从来没捂热过。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在脑子里琢磨一遍,已经还了多少,还有多少人家没有还。
甚至为了还债,顾卫萍节衣缩食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她每天拿出10元作为一家人的菜钱,买来的鱼,她都会留给女儿,自己只喝剩汤。几年来,她也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婆婆费三囡看着心疼,偷偷上街买了两条裙子给这个好媳妇。
但至今,顾卫萍都珍藏在柜子里舍不得穿,她说等到女儿结婚时再穿。
一分一厘须厘清,每还完一笔,她就在记事本上勾掉一笔。有债主见她实在太苦,主动减免债务,却被她拒绝了,“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我绝不会赖账。”有些人搬家后住得很远,顾卫萍多方打听新住处,赶过去当面把钱还清。
每一笔钱,顾卫萍都坚持登门还债,亲自将钱送到债主的手上。不少债主拿到钱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没写过借条,这么多年后这钱居然还能还回来。
凭着这股倔劲,顾卫萍走过了13个寒暑。记事本被翻了一次又一次,每还清一笔,她就用横线花去一笔,就这样,记事本上的债务一天天减少,顾卫萍的皱纹和老茧随之一天天变深变厚。
13年里,一张张借条,陆续回到顾卫萍的手中,那本已经翻毛边的记事本上满是深深浅浅标注的横线,亦是她诚信还债的艰辛历程。
或许有人会问,为了诚信而放弃幸福、甘于清贫,值吗?世俗点看,是有些不值。然而,在顾卫萍眼里,物质上的富裕固然重要,但坚守诚信是做人的底线,底线不丢纵使一家人生活得苦一点也值了。
账本传家树家风
一间厨房,七张餐桌,加上老板兼伙计的顾卫萍,和孚镇星光大街上,“幸福面馆”和其他的小吃店没什么区别。可老顾客们总喜欢叫它“诚信面馆”,“诚信阿萍”。
3年前,为了照顾女儿和家人,她在镇上开了一家面店,虽然现在的生意刚够维持一家人生活,依然过得紧巴巴,可对向她借钱的亲朋好友还是很乐意提供帮助。
“做人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凡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一味靠人帮助;生活要知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好日子。”这三句话是顾卫萍时常教育3个女儿的。
母亲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影响了3个女儿。她们比别的孩子更加懂事,不仅从小学会了独立照顾自己,同时也会帮着母亲分担忧愁。一回到家里,女儿们就帮妈妈做饭、洗衣服。
还债至今,家里还有3万多元的债务没有还清。大女儿费瑜颖目前已经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说本子里还上的每一笔欠款,都是母亲起早摸黑赚回来的。将来,这本子她替母亲收藏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剩下的欠款由她来还。
一本账本见证了诚信的力量,更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后人。“言不信者,行不果”,“失信就是失败”,古今中外,诚信都是千金不易的可贵品质。一个人做到讲诚信,说难也不难。诚信很朴素,不需要豪言壮语,也没有高深的道理,人人都能做到。顾卫萍因为信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一朴素的道理,并付诸实际。
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不平凡的勇毅让人动容。在别人看来区区10多万元的债,顾卫萍要花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来还,可想而知,这是一条多么艰难的长途跋涉,积攒每一元都要抗毒日、冒风雨、洒汗水,她基本上没有外援,全凭个体劳作,这样的还债,让人唏嘘,让人感动。
还与不还的三岔路口,顾卫萍所给出的选择,朴质而坚定,就像道德原初的状态,不是某种现实的算计就能轻易可诠释和改变的。正应了那句话,“礼失求诸野”,在当下普遍感觉到失信频频的当下,这位平凡的单身母亲从最底层最民间的地方,给出了一个样本,立下了一个标杆,在道德尴尬而艰难的时刻,让我们感知到一种巨大的正能量的存在,因其稀缺,而更显难能可贵。
诚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传播的。这种力量,有时可以立竿见影,有时可以润物无声,甚至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