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3 17:09 | 来源:贵州文明网 2014-02-08 | 查看:963次
在威宁县羊街镇,一名山村小学教师11年来收养了18个流浪儿,其中多数是孤儿。为了这些“孩子”,他倾其所有,甚至欠下3万多元的外债,但他从未向有关部门开口求助过。
“我只是想让他们不再流浪,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快乐成长,未来能走上正道。”他说。
十余年间
收养18名流浪娃
羊街镇西华村距离威宁县城50公里,周远文的父亲周明富曾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卫生员,因当时许多人看病开不起钱,周免费给贫穷的乡民拿药。为此,他曾两度变卖家产补“窟窿”,离开了自己的工作。
受父亲的影响,周远文也想像父亲一样,力所能及地为村民办些事。
2002年冬天,身为西华村小学校长的他在离家40公里外的雪山镇妥哪彝村,发现两个六七岁模样、衣衫滥褛的孤儿冷得瑟瑟发抖。回家后,他和妻子成信美商量好收养后,把两个孩子接到了家里,并送他们入校读书。
至2006年,他收养的孤儿已增至8个。为能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周远文辞去校长职务,在村里开小百货店的妻子也关掉铺面,专心种地养猪,增加经济收入盖房子让孩子有住处。
2013年,周远文收养的孩子累计达到18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收养时仅1岁,如今已上一年级,另外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中年女性,共计19人。其中一个孩子是云南人,因父母犯法服刑后流浪街头,被他收养了四年后送回。
收养最长的孤儿
已有11年
“这些孩子,部分是别人听说我收养孩子后送上门来的流浪儿。”周远文说,至今有几个孩子,说不清自己的身世。
“被收养的孩子一开始心里都脆弱,且陋习不少。我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把他们当亲兄妹看待,慢慢地引导他们改变行为,学会做人。”周远文说,在他的熏陶下,他的两个孩子都能和他们和睦相处,甚至为他们洗衣做饭,送他们上学,“弟弟”、“妹妹”也亲切地叫哥哥、姐姐。而对周远文的称谓,则从当初的不开口慢慢地改叫“爸爸”了。
从收养孩子开始,周远文的工资从数百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元。但仅靠这点工资,他连生活都维持不了,好在妻子一直与他“并肩作战”,如今,已成家搞种植的儿子,也时不时地接济着这个大家庭。
而周远文最早收养的4个孩子,读完初中后陆续外出务工。尽管如此,至2013年,与他同住的还有12个孤儿。前不久,当地民政部门接走4个安置,但仍有8个不愿离开这个“家”。
留下的这8个孩子,目前在周家住得最长的已有11年,正在城里上高中。剩下7人两个读初中、5人上小学。
只为给流浪娃
一个温暖的“家”
“记得最多的一月,家里的开销达到了8000元。”周远文说,这些孩子的生活开销平均每月要3000元。若缝开学,要给孩子们添新衣并为在城里就读的两个孩子租房等,开销则大得多。十余年来,他无法计算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多少,至今已欠下3万多元外债。
“我常给孩子们说,我不期望他们以后能做多大的事,但至少要做一个有用的平常人,别给社会添乱。”周远文说,作为一个山村教师,他深知这些孩子的不易。他说他收养这些孩子的初衷,只是想让他们不再流浪,年幼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快乐成长,带着一颗好心态走上正道求生。因此,多年来,他未向有关部门开口求助过,甚至婉拒了一些人的“帮扶”。
如今,外出打工的4个孩子,还经常表示要汇钱补贴家用,但都被周远文拒绝。
“至少现在我还能支撑,我不愿增加他们的负担,只要他们能自理就行。”周远文说。 (高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