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大爱--无声世界里的“最美妈妈”

发布时间:2016-05-11 23:17 | 来源:贵州文明网 2013-03-28 | 查看:903次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更是如此。如果面对一个残疾孩子帮助一次也许并不难,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残疾孩子能始终如一的付出爱心、耐心、细心,这是一种大爱。

  “帮她摆整齐,杨晓玲那个,摆的不好,我走到她跟前,帮她摆整齐了,对吧,懂没有,这句懂没有。”这是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堂语文课,几行看似简单的句子,任课教师伍焕新扯着嗓子教了整整40分钟。面对这样一群没有听力的孩子,伍焕新为什么还要扯着嗓子大声的说呢?

  据伍焕新讲:“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教这些孩子(聋哑孩子)不用说话,不费劲,他们都是听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有的学生他有小部分的残余听力,虽然不是全部能听得见,但可以看老师的口型,比如说我叫她的名字,姚雪,虽然她听不见,但看到口型,她就知道老师在叫我呢。”

  1994,她从安顺师范特师部毕业,满怀着憧憬,来到了小牛场特教班,当时觉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了,面对一群脏兮兮的残疾孩子,挤在她那间不足8平米的小屋里,用天真无邪的眼神注视着她,有的往后躲闪,有的衣服实在太脏,老是用手不停地搓,有的对着她傻傻地笑,那一刻,她的心被感动了、感伤了,从心里暗暗发誓,要用她毕生的精力,用她全部的爱,用心去浇灌他们,那年,她刚好18岁。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拿孩子的手背贴在她的喉部,让孩子们感受她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的部位,一次、两次,甚至重复几百次、几千次,直到他们会发这个音为止。一个字母、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从拼音开始直到教孩子们说写一段完整的话,都记不清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了好多汗,做了多少次示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辛苦的训练,有的学生能开口叫爸爸、妈妈,说简单的话,当父母来看望他们时,家长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孩子开口叫爸爸、妈妈,当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由于学校里的孩子都是寄宿制,所以,伍焕新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外,还要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组织一场小小的友谊跑步比赛,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排好队,清点好人数,孩子们在伍老师的带领下,很快就进入到了比赛的状况,看着阳光下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伍焕新说,自己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我还是愿意教我这些孩子,真的,你对这些孩子用心的去教育他们去关心他们,他们对你的回报也是你想象不到的,看到他们微小的一点进步,我都高兴。

  教师,是阳光下最为光辉的职业,而特殊教育的老师则是这光辉中最为耀眼的一幕,十八年来,面对这些身体有残缺的孩子,伍焕新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他们,虽然她和这些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用一个母亲的爱在温暖着这些孩子,成为这些孩子们前行的一道光,一种能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