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灵:用行动为老人添光彩

发布时间:2016-05-11 22:47 | 来源:贵州文明网 2013-02-26 | 查看:1038次

  刘京灵,女,1980年出生。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平凡的身影。和许多“80后”一样,面临着“房奴”、“孩奴”等各种压力。但从她的脸上很难找到这种压力所带来的阴影,每次提到生活的艰辛时,她总是一笑了之,洒下满地的阳光。

  刚刚中学毕业的时候,刘京灵有一个小小的理想,那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理发店,店面不用多大,只要能用自己的双手给人们带来美就行了。2002年从工会开办的理发培训班毕业后,她先是在城里给别人当学徒,三年后,她投入所有积蓄,东拼西凑终于在龙洞堡见龙洞路开了一个小小的理发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尽管理发的工作又脏又累,有时候还要忍受客人的埋怨和无理取闹,刘京灵却总是任劳任怨,对于客人的抱怨,也都报以微笑。凭着优良的服务态度和公道的收费标准,来刘京灵的小店理发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有的人劝她趁势提高价格,多赚点钱,然而刘京灵想到:“来店里理发的多数客人收入低下,其中还有不少生活困难的老人,我不能昧着良心赚钱啊!”刘京灵有一个并不富裕但很温馨的小家庭,女儿今年三岁,刚上幼儿园,丈夫在“老干妈食品厂”打工,一年下来很少有休息时间,月工资2000来块钱,尽管家里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刘京灵都从没想过提高理发价格来增加收入。刚开始,女儿、丈夫以及亲戚都非常不解,“开理发店本来就是要赚钱,那么低的价格恐怕交水电费都成问题”,每当听到这样的疑问,刘京灵只会用她灿烂的笑容来回答,时间一长,女儿和丈夫也渐渐懂得了刘京灵的良苦用心,便不再多说,亲戚们也对她的做法慢慢的接受了。于是,刘京灵非但没有提高价格,反而将原来的价格做了调整:对于老年人,理发价格减为原来的一半,对于那些收入低的老人,可以免费理发。每当问起她为什么要这样收费时,她总是笑笑说:“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啊!我看见那些老人家,就想起我的爷爷,特别亲切……”

  说起刘京灵当初选择理发的原因,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刘京灵从小家境贫寒,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谋生,她从小就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因此,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最好。在刘京灵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爷爷生了重病,由于长期卧病在床,头发长了没有去理,当时是夏天,刘京灵想如果给爷爷把头发剪短,肯定很凉快。于是,从没学过剪发的她就拿起剪刀,自告奋勇地给爷爷剪了头发,尽管剪短了,但是整个形状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刘京灵心里有些难堪又有些内疚,发誓以后一定要学好剪发这门技术,给爷爷剪个漂亮的发型!就这样,刘京灵就走上了理发的道路。

  理发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的学问。从培训班毕业后,10年来,刘京灵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钻研,针对每位顾客的头型和喜好,设计出不同的发型,受到前来理发的顾客的一致好评。通过居委会党支部胡书记的介绍,刘京灵了解到见龙洞路周边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原铁合金厂宿舍,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刘京灵就主动去铁合金厂宿舍,给居住在那里的老年人理发,另外,她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门上,家里如果有需要理发,但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联系她上门理发。不知不觉,这件事一做就是4年,4年来,刘京灵为辖区老人上门理发累计200多人次,平时没事的时候,她也爱提点水果、米、油等物品来到老人家里,陪老人聊聊天,打扫一下房间的卫生,在见龙辖区,一说起刘京灵,每位老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老人们都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除了剪发以外,老人们没事还会去她的小店里坐一坐,唠叨唠叨孙子的学习、孩子的生活什么的,把她当做自己家里人一样。一传十,十传百,刘京灵的事情渐渐从龙洞堡传到了贵阳市,很多在贵阳市区居住的老人会特地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刘京灵的小店剪头发,其实他们并不是为了剪发,而是想感受这份温暖。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但矢志不移的奉献精神,却让刘京灵如此不平凡,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播温暖的理发师,她的事迹没有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情节,但至少也为她赢得了人生的精彩。这位善良朴实的理发师以自己的点点滴滴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不平凡的“好人”风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