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2 14: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05 10:19 | 查看:1034次
个人简介:王道凤,女,生于1954年,两河镇富里寺村人,文化型乡风文明中心户。2005年5月,王道凤利用自己文化中心户的资源在自己家餐馆创办未成年人驿站,关爱留守儿童。并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三十余年,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用行动阐释诚信。
执子之手 以信相守
王道凤,1954年出生在两河镇的一个农户家中,小时候家境贫寒,酷爱读书的她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依依不舍的放弃了自己读书的机会。1977年嫁给富里寺村村民宋敦平,第二年儿子出生,他们白天务农、儿子上学,晚上一家人一起看书、练字,一家三口其乐融融。1989年,因为偶然的机会,他们决定开餐馆,王道凤当主厨,宋敦平打下手,因为经营有方,餐馆的生意也逐渐火爆起来,家庭的经济状况迅速有了改观。“凤平餐馆”的美名开始传播,王道凤也成了名人,当选为当阳市人大代表。花甲之年的他们一路风雨走来,经济一步歩富足,王道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人,而他的丈夫依旧是那个屋里跑上跑下、忙进忙出的“帮厨”。他们和其他普通夫妻一样,有过争吵、埋怨,甚至中伤,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相守一生的承诺,而让他们走的更近。如今,儿子继续传承着他们的守信品质,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孙子开始上学,假期都会回到“凤平餐馆”接受诚信的熏陶,“执子之手、以信相守”的诚信之魂将代代相传。
诚心待人 以信“养”客
1989年“凤平餐馆”开业,时至今日,25年有余,周围的餐馆新开和关张的络绎不绝,但它却屹立不倒,生意火爆,究其原因,“诚心待人、以信‘养’客”是其成功之道。走进餐馆,除了干净的厨房、整洁的餐厅,映入眼帘的还有满墙的字画、奖牌,让顾客置身于法治文化的海洋,饭菜未进、精神先足,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把进餐打造成文化之旅”是王道凤夫妇的不懈追求。在“凤平餐馆”,厨房可以参观、做菜可以观摩、材料可以检查……全程公开透明,时刻接受监督;摆餐具筷不沾桌、端菜盘必带手套、冷食菜保鲜封装……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诚信经营永远无止境。王道凤夫妇从不刻意说什么,但他们始终坚守的“清规铁律”,却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的诚心,宾至如归是他们努力的方向。25年始终如一,他们不做任何刻意的宣传,他们用行动证明信誉,用信誉培养顾客。
践行公益 以信立德
公益没有大小,重在用心行动,仁者兼济天下,王道凤夫妇就是这样的仁者。王道凤夫妇酷爱读书,但“凤平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王道凤的读书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几经思索,王道凤决定在自家餐馆里办墙刊,刚开始主要刊登奇闻轶事,供顾客欣赏,后来逐渐转向法治宣传,现在餐馆已更名为“凤平法治文化餐馆”,还在店门口建起法治宣传栏,向周围乡亲普及法律知识。2005年,他们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利用自己文化餐馆的优势,办起了“爱心驿站”,请孩子们假期来“驿站”读书、画画、看电视,还停业为孩子们免费提供午餐,让“野孩子”找到家。王道凤夫妻二人还是镇福利院的常客,经常抱着熬好的鸡汤来到镇福利院,看望这里的孤寡老人,逢年过节,夫妻俩便带着礼品,到福利院与老人们聊聊天,为他们送来节日的祝福,有时还会带上两本书,为老人们讲故事、讲时事、讲养生之道。老人和小孩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仅需要物质维系生命,更需要精神丰富生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恰恰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是公益不可忽视之重,是社会德行的发源地。王道凤夫妇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是对诚信信念的坚守,更是在以信立德。
用法传诚 以信铸誉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道德要求,而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是人们多一点道德观念,就会少一个不孝之子。要是人们多一点法律知识,就会避免一些社会矛盾。”王道凤在日记中这样写道。60年风雨人生路,30载传播正能量,王道凤夫妇坚持办墙报、建宣传栏传播法律知识30年,用行动树立道德丰碑,让诚实守信由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具体做法,以诚信铸就美誉。王道凤先后被湖北省和宜昌市妇联授予“五好文明家庭”,连续多年被当阳市授予“优秀法律中心户”、“五好文明家庭”、“巾帼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2004年当选为当阳市人大代表,她的事迹还被多家媒体报道。王道凤指着挂在墙上的牌匾说道,“名誉是别人给的,也是过去的事情了,诚实守信不是为了博得这些,坚持只是为了心安理得”。王道凤真正将诚信内化成了个人美德修养,而他们的美誉却传遍四海神州。
诚信是上天赐给世人的一种考验,王道凤用行动做了最好的回答。今年,王道凤和丈夫都已到了花甲之年,回顾这些年走过的历程,她觉得她就是在与丈夫一道经营家庭的过程中传播诚信,起点在家庭,终点也将回归家庭。这其中可能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但他们觉得这算不得什么,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受人尊敬,这才是他们看重的。王道凤打破了“无商不奸”的“铁律”,诚实守信让她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商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