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22 08:00 | 来源:湖北政府网 2007-09-26 | 查看:2764次
胡安梅和同学们在一起。(通讯员 孟兵 摄)
人物名片:胡安梅,汉族,共产党员,今年33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桃园沟小学校长。1992年,她接过父亲的教鞭和960元的学生欠账单,当上一名教师,十五年如一日,一直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被誉为“深山红烛”。1998年,胡安梅荣获“第二届中国希望工程园丁奖”、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奖励。2007年1月,胡安梅当选“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2002年8月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2007年6月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蜡不尽,光依然,爱无边。
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桃园沟小学女教师胡安梅,清贫乐教,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被誉为“深山红烛”;如今,她爱心依旧,红烛之光,与岁月相随,照亮深山。
从接过父亲的教鞭,十五年来,胡安梅用绵绵的爱,延续着她的“烛光深情”,使这深山沟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始终保持了100%。
不熄的红烛
1992年农历正月间,胡安梅的父亲胡德荣最终没能撑住孱弱的身子,猝然倒在了讲台上。父亲走时,只给胡安梅留下了一笔学生欠的960元账单。
“咱火地沟成为文盲沟,代代受穷,就是缺少文化。”胡安梅清晰地记得父亲在世时说的话。父亲胡德荣在桃园沟教学点教了一辈子书,用知识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学生,可是山里人却依然穷苦,留给他的是一届又一届学生欠的学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亲是春蚕抽尽了最后一根丝,是蜡烛流下了最后一滴泪,胡安梅悲恸万分。父亲走了,火地沟太穷,山外的老师不愿来,村里又没有文化人,教学点20多个孩子在家辍学了半年。那一年7月,初中刚毕业的胡安梅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接过父亲的教鞭当了一名教师。
从此,胡安梅在这三尺讲台上,度过了一个个艰难日子。她不仅没收回学生欠父亲的学费,自己反而还多了700多元学生的欠账单。1996年,她负债教书的感人事迹在报纸等新闻媒体报道后,一时鼓励的信件、资助的汇款单,雪片般飞向火地沟。她便用各地寄来的捐款,设立了“胡安梅教育基金”,主要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民办教师。学生学费一律在基金里列支,火地沟成了当时全县第一所不收学生学费的学校。
1997年清明节,胡安梅把学生欠的账单拿到父亲的坟前烧了,她在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放心吧,你的烛火不会熄灭,女儿会把烛火传下去!”
1998年,胡安梅正式转为公办教师。同年,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火地沟教学点撤并到桃园沟小学,她也随之调到桃园沟小学任校长。
胡安梅在艰苦的教学生涯中,分享着"烛光"带来的荣誉。2002年8月,她光荣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
胡安梅成名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褒奖与鲜花簇拥着她。然而,胡安梅在激动之余,心里盘算的却是:如何让破烂不堪的小学建成新校园?如何让家乡贫困孩子都能上学?
2002年,胡安梅在北京开会认识了一位中科院院士。不愿透露姓名的老院士得知她感人的事迹后,当即拿出10万元资助建校,并多次来信让她在大山里传播好知识的火种。随后,湖北省教育厅、郧西县政府分别拨10万元资金建校。2003年8月26日,桃园沟小学盖起了全乡最"豪华"的10多间砖混结构房子,还建起了一个水泥操场。
闪亮的红烛
胡安梅把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融入到她日常生活之中。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从地图上看,像一把楔子嵌入陕西腹地,海拔1780米的湖北大梁横亘在鄂陕两省之间。胡安梅和她的学校,就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大山皱褶里。许多孩子上学,要走好远好远的山路。
前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天下起了大雨,学生范小芳走了七八公里山路,到学校时,衣服湿透了,浑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胡安梅心疼地抱起她,一边帮她换衣服一边说:“是老师不好,没能给你们解决住宿问题。”这件事引起她深深自责,她尝试办起了“保姆寄宿制”学校,让学生全部在学校住宿。
办“保姆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费让胡安梅操碎了心。今年5月,胡安梅受十堰明梦公司之邀,顶着炎炎烈日前来公司“义卖”物品。“她不是党代表胡安梅老师吗?怎么开始做生意了?”当得知胡安梅“义卖”是给学生挣生活费时,善良的人们纷纷前来购物。两天下来,胡安梅挣了2100元钱,全部给学生购买了床单、餐具等物品。
争取社会支持,胡安梅绞尽脑汁。学生吃、住所需的棉被、牙刷、脸盆、碗勺等,不用在家里带了,老师全程当起了“保姆”。现在,桃园沟小学成了全市唯一一所全免费“保姆寄宿制”学校。
在胡安梅的办公桌上,有一份全乡贫困生“花名册”,她除用“胡安梅教育基金”资助外,一有机会外出便四处联系好心人资助。
今年暑假,胡安梅坐班车碰到一个孩子在车上哭,便上去询问。那个学生叫刘仁锋,16岁,香口乡人,父母离婚后各自重组了家庭。他今年考取郧阳中学,但是没钱上,准备打一个月工挣点学费。
前不久,胡安梅受国务院邀请赴北戴河休假,参加“鄂沪两地中小学生手牵手”夏令营活动与上海市湖北商会座谈时,提到了这件事,感动了长江证券副董事长马莉,马莉表示将一直资助到刘仁锋工作为止,圆了他的读书梦。
1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捐助下,“胡安梅教育基金”已注入资金10.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19人次、困难民办教师34人次和21个贫困户。
2002年,胡安梅到郧阳师专进修三年,掌握了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知识要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学相长。这些年来,在胡安梅的教育和影响下,穷山恶水的桃园沟破天荒地走出了5名大学生。
美丽的红烛
“65支烛光亮在我心上,每一支烛光都是相同的愿望,你们是我的阳光,让我的天空如此晴朗。”胡安梅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胡安梅成名了,各大传媒关注报道她的多了,前来桃园沟看望她的各界人士多了。荣誉的光环一个比一个耀眼,名利面前,胡安梅的质朴本色一点也没有改变。她到北京参加一个重要活动,有领导机关的同志,看她身上的衣服太旧,便自己掏钱帮她买了一件上衣。这件衣服,成了她几年间的礼仪服装。平时,她几乎没用过化妆品。外出开会住宾馆,她就把房间没用的牙膏、牙刷、香皂等带回来,分给学生使用。
胡安梅成了“名人”,社会活动天地更广了,但她总忘不了自己的学生。今年7月,胡安梅被省民委邀请担任“走进上海心连心、携手共建和谐家园”活动总辅导员,她让本校的王明琴、肖定英、张杨3名回族贫困学生一起参加活动。活动期间,她为3名学生联系救助对象,每人每年争取了1500元助学金,直到大学毕业。
学生上学、读书让胡安梅牵挂,社会上很多事情也让胡安梅牵挂。她说:“见不得别人受穷,见了就想帮一把。”
2006年2月,学生马平均突然双目失明,家里贫困没办法治疗,马平均父母急得团团转。胡安梅四处打听,联系十堰市人民医院为马平均免费做了复明手术,同时还为马平均正在读高中的姐姐送去了3000多元助学金。
同村37岁的残疾青年陈茂明在一次务工中,不幸折断一只腿,高位截肢,十几年来没能站起来。今年5月,胡安梅与市残联联系安假肢,请求救助,原本要3800元的费用减少到500元。陈茂明出院后,胡安梅花了1000多元钱帮他租房子,帮他联系在郧西县绿松石厂当了一名工人,走上自食其力之路。
村上的发展也牵动着胡安梅的心。她先后为乡亲们致富援助上万元资金,还多方联系、落实30余万元,为村里修路、架电线、建水窖等。
烛光照人间,温暖洒心间。有爱的地方,总有胡安梅的身影;在需要爱的空间,胡安梅总在无声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记者 张培铁 通讯员 郧萱 孟帆)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