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师能引发刷屏 杭高教历史的赵老师作出了最好诠释

发布时间:2016-03-20 12:53 | 来源:钱江晚报 2016-02-25 A0004版 | 查看:1223次

病中婉拒学生捐款,曾经的学生著文述情——

  本报记者 沈蒙和 丁颍鹃

  一位老师究竟能有多好?杭州高级中学历史老师赵一兵也许为他的学生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去年暑假,他被确诊肺癌,不得不暂别讲台,开始接受治疗,但一直很低调,没有向外界透露。今年寒假,几位杭高毕业生回校探望老师,偶然了解到他的情况,知道他家不宽裕,就通过朋友圈自发组织捐款。

  万万没想到,赵老师得知消息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婉拒了大家的好意,不仅如此,他还准备把已经收到的捐款退回大家手里。

  许多学生读到赵老师这条信息时,都哭了。

  赵老师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有感而发,在知乎专栏写了篇文章《我只想告诉你,一个老师能有多好》,深深打动了我们。

  昨天,本报记者专程赶到杭高,探访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

  病中的他

  悄悄参加了开学典礼

  赵老师大学毕业后就在杭高教书,已有20多年教龄。不仅业务能力很强,是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而且人缘非常好,学生和同事都喜欢他。

  这次他婉拒学生捐助,同事们并不意外。“他是个对学生和同事很热心、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而且闲不住,对课堂永远充满热情。”杭高历史教研组老师李王萍说。

  去年11月,赵老师治疗还没完全结束,就向学校提出要回来上课。“因为他怕给我们添麻烦,担心缺了他一个人,同事们的教学任务会加重。当时我们好说歹说,才劝住他。”李老师说。

  寒假前,赵老师又急吼吼回学校销假了。开学了,同事们再也拦他不住。

  昨天早上7点半,学校在操场上举行开学典礼,赵老师悄悄地出现在教工队伍中。而事实上,学校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并未要求他参加,也暂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教学任务。

  典礼结束,他回了一趟办公室,和许久不见的同事聊了两句。8点半,李老师在校门口遇上他。“我知道他最近在接受放疗,所以想开车送他去医院,结果他横竖就不答应,怕耽误我时间,非要自己去坐公交。”倔强的赵老师让同事们又无奈又感动。

  至于学生就更不用提了,只要上过赵老师的课,几乎没有不喜欢他的。因为他的历史课太好玩了,再枯燥乏味的历史,也能被他讲成冷笑话。所以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冷王”。

  赵老师特别细心。发现班里有学生上课时总走神,就故意每堂课第一个喊他回答问题。这件事被同学们当做一桩趣谈,但是李老师一眼就看出了奥妙,赵老师是担心直接点名批评,那位同学会尴尬,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提醒。

  除了上课,这位对杭州历史颇有研究的老师,还会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在城里到处转悠,做几个研究性小课题。

  但是,因为这场病,赵老师的办公桌已经快半年没动了。昨天,钱报记者在桌上看到一张明信片和一封信。

  明信片是同事孙老师在外旅游时寄来的。孙老师说,做老师这些年,给自己帮助最大的就是赵老师。

  信是去年高一10班学生集体写的,每个学生都在上面写了一句话,祝赵老师早日康复。

  赵老师生病之前,负责高一4个班的历史教学。4个班的成绩登记表还整整齐齐码在桌子上,里面登记了学生们寒假作业情况,哪一位同学主观题没做,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昨天,赵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说:我相信,有这么多朋友和同学的力挺,给了我足够的信心,相信一定能挺过这一病关,满血归来的!大家都在后面点赞,这么好的老师,肯定能满血归来。

  赵老师的好,是什么样的

  他的学生写得情真意切

  赵老师的学生,2006年毕业于杭高的徐粟影,本周一得知赵老师生病的事情后,在她的知乎专栏“净土/Untouched”上,发布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我只想告诉你,一个老师能有多好》,没有什么煽情,就像一个学姐向学弟学妹介绍自己的老师。

  “赵老师上课很有趣,尤其是擅长用他浓重的杭州口音讲冷笑话。伊拉斯谟,伊拉撕馍(吴语:他在掰馍);伊达尔戈,伊踏儿哥(杭州话:他是骑三轮车的)......他知道历史课不受重视,所以他要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他的手段,就是各种各样的冷笑话。”

  “我高中的时候成绩只是中游偏上,没有老师,没有人认为我能考得上北京大学。只有赵老师说,你考北大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自己都笑,我在年级也就前20名,怎么考呢?赵老师没告诉我,只是带着我不务正业,做些我喜欢的历史方面的研究学习。我当时喜欢中亚古国,喜欢突厥史,喜欢土耳其史,他就带着我写小论文,小论文写完了写大论文,写完了送到省里去评奖,还评上了二等奖。我写的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甚至于到了大四,我都仍然在用高中写过的论文的内容。后来杭州孩儿巷一栋老房子要拆迁,有人说这是陆游故居不能拆,又说这栋楼和孩儿巷就是‘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小楼和深巷,在史学界引起讨论。老师问我,你觉得是不是啊?我说不管是不是,陆游和杭州关系密切,可以做文章嘛。赵老师说,那你就写个文章吧。写完了,他带着我去了一个史学界研讨会,我就在会上读了我的文章,后来文章还煞有介事地登上了研讨会论文集。”

  2012年毕业后,徐粟影留在北京工作,赵老师生病的事情,她直到本周一才知道,“一个师妹跟我说,他们想帮赵老师,但是他们力量有限,问问我能不能帮忙。”

  于是,徐粟影在自己的知乎专栏上,用“徐小疼”的笔名,写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赵老师的脾气,不会接受我们金钱援助的。”她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个老师到底能有多好。

  “但是你要我在这里说明白,他到底哪里好,好在哪里,怎么好,我却一下子也说不上来。我只能说,他很好,知识讲得明白,讲课轻松有趣,长得也有特点,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也不吝鼓励任何一个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