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31 08:00 |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07-9-9 8:46:56 | 查看:3664次
爱生如己
8月27日,是岷县小寨初级中学开学的第一天。校长李平站在校园的土台上,望着平整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和来回穿梭的学生们,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3年前,当他刚刚到这所学校上任时,学校的综合考核在全县22所初中中位居倒数第一,全校学生仅有300多名。到了2006年,学校的综合考核已跃居全县第三,学生人数已接近千名。
8月31日,刚刚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的李平,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这所学校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岷县教育的希望”调任小寨初中之前,在岷县三中担任英语教师的李平已小有名气。
1997年,他从初一带起的班首次参加中考,英语平均分、及格率夺得全县第一。校长兴奋不已,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让这个只有25岁的小伙子每年带初三毕业班的英语。李平没有让学校失望:此后连续7年,他所带的初三班英语成绩一直位居全县第一。1992年才从陇西师范学校毕业的李平,也因此被任命为常务副校长。
2004年8月3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李平踏上了前往小寨初中的路。
李平深感压力大,但没有退缩,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寨人,他决心改变家乡学校的现状。
短短3年,学校发生的变化真正称得上是翻天覆地:包括教育教学质量、入学率、控辍率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考核中,学校一举从倒数第一跃至第四、第三;在国家教育项目的扶持和乡亲们的捐助下,学校建成了两幢教学大楼,整修了操场,硬化了校园,修砌了护坡;30多名转学的学生又转回了学校。李平所带的初三班的英语平均成绩,奇迹般地连续3年夺得全县第一。
2004年分配到小寨初中的刘芳老师,看到学校当时的萧条景象,强烈要求调走。两年后,在拿到条件很好的茶埠学区的调令时,她却犹豫再三。蒸蒸日上的学校,干劲十足的校长,纯朴勤奋的学生,最终让她把调令悄悄放进了抽屉。
曾经为学生向外转学发愁的李平,现在却为学生向内转学发愁:“要求转学的学生太多了,不接收就得罪人。”
省教育厅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在学校调研后感慨地说:“在这所学校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岷县教育的希望。”
“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
2005年冬季的一天,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晚上7时左右,李平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有两名女同学遭到几个流氓的拦截。二话没说,李平骑上摩托车只身赶往两公里远的出事地点。到了地点,却不见一个人影,他只好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学校。
第二天,一名女生被家长护送上学,另一名女生没有来上学。李平一问,原来两人虽然当天躲过了一劫,但对当时的情形心有余悸,不敢上学。李平即刻拿起电话报警,拦截者中的“带头大哥”被公安机关抓获。
两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李平接到一个乡亲的电话:他的父亲正被一群年轻人纠缠。李平匆匆赶到现场,看到十几名头染黄发、手拎酒瓶的年轻人正围着自己年迈的父亲。看见李平,这伙人立刻围了上来,恶言挑衅,故意推搡。眼看李老师要挨打,附近的乡亲们不干了,他们纷纷拥上前来,护住李平,推走肇事者。
事后得知,那群年轻人正是“带头大哥”的人。如果不是乡亲们的强力保护,这伙人肯定不会放过李平。有人埋怨他:“学生既然没有出事,你干嘛还要报警?”李平说:“谁跟我的学生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
“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这是李平特别推崇的一句话。
2005年秋季的一个晚上,小寨初中门前的水沟暴发山洪。晚上10点半左右,正在学校例行巡视的李平发现几名同学正往校外走,一问才知道他们要回河对岸租住的民房。
此时的河水虽然只有齐膝深,但水势很急。李平心里嘀咕,这黑灯瞎火的,万一出个事可怎么办?即便不出事,学生的衣服裤子如果弄湿了,第二天可怎么上学?他知道,这些学生一周才回一次家,都没带换洗的衣服。
他对那几个学生说:“反正我也湿透了,干脆我背你们过河吧。”
就这样,8名学生先后都被背过了河。
这一幕,恰巧被一个村民看在眼里,接着这件事就在当地传开了。此后,每次捐资助学时,生活并不宽裕的乡亲们都踊跃捐款。
刚到小寨任职不久,李平就发现,学校周围没有路灯,路面不平。于是,每天晚自习后,他就和同事们拿着手电筒,在十字路口为租住在附近的学生照明。后来,他又召集房东开会,动员他们都在自家门口安了一个灯泡。
“您不仅哺育了鲜艳的花朵,也哺育了纤弱的小草”
“老师,您有一颗太阳般温暖的心,您不仅照耀着滴翠的园林,也照耀着不毛的荒地;您不仅哺育了鲜艳的花朵,也哺育了纤弱的小草。”在寄给李平老师的明信片上,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常年有病在身,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一向勤奋好学的薛环同学一度提不起精神。李平得知情况,几次到他家里,对他说:“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是你能决定的,但只要好好学习,就能改变你的命运,也能改变家庭的命运。”他免除了薛环的学费和杂费,还帮他买了作业本和校服。
2006年,薛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岷县一中后,在李平的斡旋下,一中也免除了他的学杂费。
小寨山大沟深,当地群众生活贫困。有些家长不愿让女孩子读书,有些家长早早领孩子出去打工,不少学生因此辍学。李平上任之初,当年辍学的学生就多达24人。
吴明霞升入初二的时候,家里决定不让她再读书了,只让她的弟弟读。得知消息,李平立即赶到了她家里。李平先是开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如果让明霞继续上学,学校就免掉她的学杂费、课本费和住宿费,家长没有动心。李平又拿出了法律武器——不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的,家长还是没有松口。李平不得不亮出最后一件法宝——“如果你不让姑娘上学,那你儿子上初中我们就不要。”这一招开始奏效,但家长还在试探:“那我就送到其他学校上学。”“我和各学校都很熟悉,不见我们的转学单,哪个学校都不会要。”看着李平不容置疑的口气,家长无奈点头。一直在一旁哭泣的吴明霞,立刻破涕为笑。
“劝返女生,这一招最管用。”李平笑着说。
想为家里分忧解愁的董东艳,准备辍学出门打工。李平赶到他家时,他和父母都躲了起来。李平让他的伯父转告东艳:“现在不读书,不是在给家里分忧解愁,而是在增添负担,因为你让家里人失去了希望。”他同时表示,学校的大门一直为他敞开着。
第二年秋季,打了一年工的董东艳又返回了校园,体会了没有文化的苦,他学习更加刻苦,成绩很快名列前茅。
3年中,小寨初中共有60多名辍学学生被劝返,其中李平劝返的就有20多人。学校的辍学率由4年前的8%降到现在的不足1%。
初三(4)班的郎珍霞同学说:“李校长常说我们这里是小山沟,但小山沟里一定会飞出金凤凰。一听这话,同学们就信心百倍。”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