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叔侄”一诺千金

发布时间:2013-12-17 09:41 | 来源:东楚网 2013-12-10 14:26:00 | 查看:1585次

  2010年12月30日,在咸宁一工地做包工头的王怡才,同叔叔一起前往工地结清工人工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双双遇难。

  在叔侄俩的灵堂里,王怡才的哥哥和亲友强忍悲痛,向赶来吊唁的工人们承诺:就算借钱,也要尽快发放工人们的工资,决不拖欠一分钱!

  送工钱途中  叔侄俩不幸遇难

  38岁的王怡才是保安镇茶山村人,1995年起开始在咸宁市的一些工地当包工头。

  2010年12月30日上午11时许,王怡才和叔叔王余前来到咸宁某工地,顺利地从承建商处领回了一万余元的工程款。

  当日17时许,叔侄两人在家吃完晚饭,拿着上午领回的工程款,由王怡才驾驶着面包车前往长江工业园。此行的目的是为工业园“能一郎科技园”工地上的几名工人支付工资。

  17时30分,当面包车行驶至青龙路与双泉路的交会处时,面包车与一辆黄色的大货车猛烈相撞,面包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坐在驾驶室内的叔侄两人被死死地卡在里面。

  “你们老板的车出事了!”几分钟后,在离车祸现场不远处的工地上,与王怡才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大冶农民工刘如意发现这一情况后,当即与几名同乡工友快速赶到现场。眼前一幕让大家都惊呆了:卡在驾驶室里的王怡才叔侄两人浑身是血,已没了气息。消防官兵用了多种器械才将两人救出,后经医护人员诊断两人已不幸遇难。

  “这么好的人就这样去了,真是可惜!”刘如意和工友们含着热泪,和救护人员一起,将王怡才叔侄送到了咸宁市殡仪馆。

  当晚8时许,得到消息的王家亲属从大冶赶到咸宁时,两位亲人已经躺在冰冷的冷柜里。

  当包工头15年  从不拖欠工人工资

    1972年12月的一天,王怡才出生在大冶保安镇茶山村十组一户贫苦农家。

  因为家境贫寒,两个儿子上学的费用让王家的生活更加困难。小学三年级刚念完,王怡才便结束学业,在家里做起了农活。

  1987年,王怡才孤身一人来到附近的咸宁找事做,因为没有文化,王怡才来到建筑工地,在同样来自大冶的年长者介绍下,做起了搬沙、搬砖的苦力活。第二年,王怡才得知工地上有一名手艺精湛的泥工,便找到他当起了学徒。

  学好手艺后,王怡才开始独当一面,精湛的手艺加上吃苦耐苦,让王怡才在当地建筑工人的圈子里小有名气。

  1995年,年仅23岁的王怡才凭借在工地摸爬滚打获得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当起了包工头,手下有一批来自家乡的农民工,开始在咸宁市的一些小型工地上包起了小工。就在这个时候 ,王怡才的叔叔王余前也来到了咸宁,帮助侄子照顾生意。

    55岁的刘如意从2005年起一直跟着王怡才打工。他说,王怡才待人十分真诚,而且从不拖欠工钱,大家都很愿意跟着他。有的工人在王怡才手下打工十多年,少的也有五六年。每年年关,王怡才总要结清工钱后,再请大家吃顿年饭。

    “我的房子还是他借钱给我才做起来的。”44岁的刘保国说,以前他一家老小挤在一处破败的平房里,王怡才偶然看到,借给他2.8万元,帮他盖起两层新房。“他从没催过我还钱,甚至都没提过这件事,我心里又感激又不安。我没有能力一次还清这些钱,让他从我每年的工钱里扣一部分,直到去年才还完。”刘保国说,平时,“王老板”除了每月给工人们发生活费,每年9月1日前,他还要给工人发一笔钱,让大家有钱寄给家里作为孩子的学费。

  亲人走了  家人凑钱付工钱

  “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生死一别。”2006年,因为侄儿的生意越做越好,汪红棉也从家乡来到了咸宁。就在丈夫出事前两天,因为王余前的侄女出嫁,汪红棉回到了家乡。王余前膝下育有两子,大儿子在襄阳读大学,小儿子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

  1996年底,经人介绍,王怡才与本村姑娘刘菊芬结婚,养育两个孩子。据王怡才的哥哥王英志介绍,弟弟一直承包的都是小型工程的小工,收入并不很高。家中有70岁的父亲和母亲,两个孩子读书加上妻子长期治病的费用,让弟弟的负担一直很重,这么多年来,家里其实也没有什么积蓄。

“我估计我今年大概有1万多元的工钱。”刘如意初步估算了一下,据王怡才的家属和同乡工友合计,王怡才生前大约还有三四十万元的工钱没来得及支付,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管怎样,我们会尽快付给你们工钱的。”王家的亲属在得知亲人是在去为工人付工钱时出的事,对前来吊唁的家乡农民工说。

  亲人不幸遇难后,王怡才的妻子、王余前的妻子及两人的哥哥等亲属聚在一起。沉浸在悲痛的同时,他们也开始考虑王怡才所欠工钱的支付问题。

  四个家庭商量后决定,再困难也一定要让亲人带着诚信离去。

  王怡才和王余前两家的顶梁柱没了,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记者了解到,他们各自的哥哥家境也不好。王英志家中4个小孩,小的还在读初中,爱人在当地打工。王有余家中3个孩子,大儿子在武汉上大学,靠他们夫妻俩打工维持生计。

  从今年元旦开始,四个家庭先是掏空了自家家底,凑了五万余元,并从他处借来了两万余元,共计七万余元,准备先行支付亲人所欠下的部分工钱。

  “去世前就是准备去给工人送钱,要让工人们拿到钱,也让弟弟安心地离开人世。”王英志和王有余对记者说。

  大家齐赞赏   叔侄俩的口碑很好

  讲起自己的“老板”王怡才,55岁的同乡刘如意这个耿直的汉子泣不成声,“他是个难得的好人呀,我2005年就跟着他在咸宁做工,平时他也和我们一起搬砖、砌墙,我们的工钱从不拖到年后。”

  刘如意在5岁的时候,被水牛踩了左腿,落下残疾。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刘如意不得不出来打工。因为腿脚不灵便,王怡才给他安排的事情,都是不需要下很大力气。除此之外,王怡才还经常帮助刘如意。

  “2006年,我家里的房子漏水需要翻修,还差5000元钱。王怡才知道后,拿出手头的4000元,然后又找别人借了1000元给我。”提起这件事,刘如意依旧感激万分。

  刘如意还说,每年的腊月廿七左右,他们一起几十号人都会聚集在王怡才家里,一起吃年饭,然后领到自己的工钱开开心心地过年,“在他家中,最多的时候一次要发出去50多万元。”

  2005年,刘哲民在汉口一工地打工时,不慎从2米多高的窗台摔下来,身受重伤,脾脏被摘除。因干不了重活,刘哲民在家里休息了两年。“那时候,家庭压力也很大,几乎失去信心了。”刘哲民说。

  2007年6月,身为老乡的王怡才,把他叫到自己的工地上,给了他一份相对轻松的活。“每个月两三千块钱,后来把老婆也带来了,真的很感谢他。拿着这些钱,过年可以给家人添点新衣服,孩子上学的钱也不愁了。”

  纪昌友,这个和王怡才打过十多年交道的老总,对他的评价颇佳。“他为人很不错,做事踏实、认真,对上对下从没和别人红过脸,工程交给他做从来不担心质量问题,更不担心工人因为工钱的事情扯皮。”据纪总介绍,因为他的为人,十几年来,有什么活都会想到他,凭着良好的口碑,他出事前还在其他几个工地上揽了活。

  “我们会尽快和其家人进行工程款清算,如果还有余款没结的话,我们绝不拖欠一分钱,要让他安心地走。”纪总在电话里明确表示,事发后,他们公司已专门派人协助王怡才的家属处理交通事故的善后。

  记者 陈璐

(责任编辑:杨晓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