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05 10:48 | 来源:新华网 2010-10-19 | 查看:2481次
董晓利到图书馆指导孩子们读书
伊川县白沙乡程子沟村是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乡村教师董晓利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生在这里。点着煤油灯上自习、下雨跟别人合穿一双胶鞋长大的董晓利,学习非常用功。当她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洛阳一师的时候,家人瞬间的喜悦立马被巨大的愁云笼罩,董晓利的爸爸妈妈鞋都磨破了,每天早出晚归向乡亲们这个几十那个几百地借,马上开学了还没有借够8300元的学费。正当一家人无所适从之际,董晓利的初中老师赵喜凤送来了1000元钱和一定要完成学业的嘱托。从那一刻起,董晓利就立志好好学习,报答给她凑钱上学的乡亲,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董晓利2002年毕业后,通过县里组织的上岗考试,被分配到白沙乡豆村任教,她终于找到了实现自己愿望的途径。
三次入川支援灾区
2008年5月12日那场震撼人心的地震,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也深深牵动着董晓利的心。
“在汶川地震后的那些日子里,我虽然捐款200元,又交了特殊党费,但心里依然难以平静。我天天看报道,心里沉重得跟灌了铅似的,一心就想着到四川去。”提起往事,董晓利激动地说,“我几经周折才跟洛阳志愿者之家联系上,当得知他们同意我入川的消息时,恨不得立马飞到四川。”
在灾区的日子里,她往返调查学校受灾和物资缺乏情况,有时为了中午的一顿饭,她要步行半小时以上。在调查期间,她还加入木房子志愿者之家,帮助村民搭建过渡房,同队员们一起在灾民安置点组织活动,到学校支教,给多个学校发放学习用品,特别是给江油的一所学校送去了由新安志愿者协会捐赠的253本图书。
第三次去四川期间,董晓利整天感觉很疲劳、很难受,回来第二天去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惊讶不已,她竟然带着已经40多天的小生命,奔波在抗震救灾的前线。家人和队友们都说,这是上天给她的馈赠,她的队友们还骄傲地说孩子是最小的志愿者。
董晓利三次入川花费的6000多元都是他们夫妇俩自费的,她非常感谢老公和亲人的支持。她说,我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乡村助教乐此不疲
入川救灾让董晓利深深感受到了做个志愿者的幸福,从四川回来后,董晓利通过朋友介绍加入河洛志愿者协会助学组。从2008年10月开始,已经有几个月身孕的董晓利利用业余时间和河洛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一起走乡串户进行贫困生调查。
在发放资助金的过程中,一个叫王利娜的女孩引起了董晓利的注意。王利娜是程子沟村人,兄弟姐妹四个,她是老大,当时上小学五年级,她的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农闲时候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母亲是个聋哑人,还有个80多岁的奶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董晓利将半年的资助款和一封资助者的来信交到王利娜手里的时候,抚着她的背谆谆叮嘱:“利娜,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呀,不要辜负资助者的一片好心。将来还会有资助者给你写信,你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一名贫困生退学一个多月后,我收到了河洛志愿者协会转给这名贫困生的资助款,于是,我打了个电话,让这名学生重新回到了校园,她家人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这名学生重返校园后学习进步很大,我心里真的好欣慰。”董晓利兴奋地说,“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成功资助了5名贫困生,以后还会更多。前几天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贫困生调查,刚刚得知又有7名学生被确定为资助对象,心里特别高兴。”
牵线搭桥建精神家园
在今年进行的贫困生调查中,董晓利听说有大学生组织的暑期义务教育活动,立马就想到了她的家乡。河洛义教是河洛志愿者协会的一个分支,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大学生下乡支教。这些志愿者均来自各大名校,而且经过多次培训,他们的到来一定会给家乡的孩子们带来新的知识。于是董晓利就抓紧时间跟河洛义教组联系,积极争取,河洛义教组进行一番调查后,最后来到了白沙乡程子沟、高岭两个村支教。
河洛义教组在调查中发现,程子沟学校的学生们课外读物严重匮乏,他们商议后决定资助建个图书馆。第二次来的时候,他们带来了2000多本募捐来的图书、1000多件学习用品、数几十件体育器材,程子沟学校的第一个图书馆就这样诞生了。
河洛义教组到的时候,正好是课间时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奔到书架跟前,纷纷拿起自己喜欢的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9岁的四年级学生赵晓辉借了本《格林童话》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问他高兴吗,他连头也顾不得抬,说:“有书看,心里可美了,以前就没有见过这种书。”
如今,董晓利的梦想是成立伊川县志愿者协会,她要让阳光照到每个孩子的身上,让每个贫困生都能完成学业,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愿董晓利这美好的梦想能够早日实现。(作者:武巧霞/文 苗怀敬/图)
(责任编辑:杨晓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