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31 09:08 | 来源:南方日报 2013年10月31日 第A02版 | 查看:14655次
小静静是许多深圳好心人的牵挂。图为小静静给妈妈送生日蛋糕。何俊 摄 |
连续两天,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为了那一句对丛飞的承诺》、《平凡的日子里藏着深厚的感情》,讲述深圳市政协委员封昌红和前不久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另一位市政协 委员李亚威,无私关爱好人丛飞和邢丹遗孤小静静的故事。
在“义工之城”深圳,有着千千万万个“封昌红”和“李亚威”,他们从未忘记过好人丛飞,他们不计回报,用各种形式关爱着小静静和丛飞的其他家人。
孩子想学什么免费教
小静静8岁的生日愿望是想要一把崭新的小提琴。在乐器城,老板在言语间听出小静静是丛飞的女儿,直呼:“丛飞是好人,我们很为他感动。琴打折,孩子想学什么,我们免费教。”
在小静静家,进门的墙上挂着漂亮的风铃。小静静外婆告诉记者,那是小静静上幼儿园时,同学家长旅游时捎回来的礼物。
为了方便照顾双方老人,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在多方协调下,妥善解决了双方父母的深圳户口。
外婆告诉记者,读书费用自己不用担心。青少年基金会组织筹集的捐款已全部转到市教育局的教育发展基金会,由教育发展基金会进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捐款均用于丛飞孩子的生活费和后期的教育费用,一直维持到22岁。
丛飞去世后,不仅小静静受到关爱,大女儿睿睿和爷爷奶奶也被深圳人牵挂。“丛飞病中,就有人捐助了部分款项。他病逝后,考虑到孩子还小,老人家也上了年纪,市慈善会就专门成立了‘丛飞孩子关爱基金’。”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市政协委员房涛说。
“丛飞孩子关爱基金”由市慈善会管理,第三方银行监管。截至目前,该基金已经收到包括企业、个人捐赠等多种形式的捐款,总额超过37万元。这个基金定向用于睿睿和小静静的成长,支付每人每个月1000元,直到18岁。
逢年过节看望丛飞父母
在生活上,邢丹生前的同事一直关照老人和孩子。平时与老人保持联系,逢年过节也会拜访看望。
与邢丹要好的“小桥”常常会给小静静送衣服等物品到家里。小静静申请了微信,把成绩单、荣誉证书或者参加义工活动的照片发到微信上,让关心她的叔叔阿姨了解她的近况。“小桥”时时不忘关注小静静的动态,看到需求就会主动联系。
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理事会会长高正荣表示,每年春节前后、大小节日,义工们总会去看看丛飞的父母。
高正荣和义工们亲切地称呼两位老人“张爸”、“张妈”。每逢义工小组组织文艺演出,只要二老愿意,义工们就会专程接送他们和孩子跟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一开始,义工们总会带上些生活用品。但日子久了,两位老人怕给义工们添麻烦,总说义工们上班工资也不高,不要破费,拿来的东西都不愿收了。
让高正荣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张爸、张妈请义工们吃饭,吃到一半,就有义工偷偷地买了单。“那一次,张爸和张妈发了很大的火。张爸说,是我们请你们吃饭,要是再这样,下次你们就不要再来了。”
“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但丛飞不在了,我们会把张爸、张妈永远放在心上。”高正荣说。
相关
深圳市各界热议
封昌红 李亚威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仁望 苏妮 张建明 江强)两天来,本报推出的《为了那一句对丛飞的承诺》系列报道,引发各界关注,反响热烈。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盛赞本报报道“文章写得很好!朴实生动,娓娓道来,极具感染力。感谢你们,感谢南方日报!”
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号召深圳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深入开展向李亚威同志学习的活动,深圳团市委赞扬本报报道真挚感人。昨日,深圳海关团委特地向本报发来了传真,表示本报两日来的报道让深圳海关团委深受感动,已向海关所有青年团员及志愿者发出号召,加入爱心传承。
报道还引发了深圳市各相关部门、机构的热烈讨论,深圳市卫人委主任蔡立、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理事会会长高正荣等都对本报报道表示关注,本报记者收到的来电、来信反馈数以百计。
报道刊发后,本报还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全媒体手段及时推介,短短两天来,转载、转发数以千计。网友“@快乐得冒泡泡”在本报微博留言表示,“红着眼睛看完。”
南方日报记者 苏妮 张仁望 张建明 江强 昌道励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