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会上“揭秘”一位老人缕缕爱心

发布时间:2013-04-09 21:06 | 来源:新华日报2013年4月2日A06版 | 查看:1300次

生前捐赠百万,身后裸捐60万,离世时身上仅有24元—— 

  3月31日,江苏大学工会办公室里,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一张照片,墙上贴着一副“生前勤俭关爱学子情深意切,身后捐躯造福人类博爱奉献”的挽联——这是学校基建处退休职工邵仲义老人的追思会。

  曾经受过邵老资助的贫困生们,追忆往事,潸然泪下;无数“秘密”,揭示出老人的一缕缕爱心痴情。

  还不出去的5000元学费

  2007年毕业时,李雷因为欠了学费而无法拿到毕业证书。邵老知道后,拿出5000元为他偿还了所欠学费。工作之后,李雷多次还钱,都被邵老拒绝:你那点工资还没有我退休工资高,以后成家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呐。

  如今,李雷已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艺术系和民航系党委直属支部书记,主要做学生工作。邵老常和他念叨,大学是校园不是公园,不要让学生沾染不良的社会习气。

  得知邵老去世,李雷6点多就起床,从南京赶到镇江。望着老人的遗像,李雷很是遗憾——过年时发短信告诉过邵老,自己刚买了车,准备天气暖和了就接他来南京住一段时间,“可惜,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忘却不了的“跨年派对”

  向老人献花,一个个年轻人哭得伤心。

  江苏科技大学外语系教师周琨,在遗像前忆道:“邵老曾是镇江有名的京剧票友,唱的是程派青衣。”邵老与其他两位退休老师,经常在学校的蘑菇亭、花房、大礼堂唱戏,发展了一大批学生学唱京剧。

  1994年,周琨在当时的江苏理工大学上学,因为京剧而和邵老结缘,就经常去邵老家蹭饭。大学三年级时,学习压力大,还搬去老人家中住了一个学期。“邵老对我照顾得很周到,食宿全包,就像家人一样。”周琨回忆同住的那段时间,老人一天三顿饭都为他准备得好好的,有时看书晚了还经常为他准备点心。

  “从那时候起,邵老就经常帮助学生了,看到哪个学生有困难,就去资助。”周琨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12月31日的跨年活动,这个活动直到现在还一直在办。“到了那一天,邵老会把学生都叫到家里办一个大派对,买上蛋糕,做上满满一桌菜,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守岁,一直过了深夜12点才结束。”

  存折放哪里只有学生才知道

  3月28日9点多,一名送报工到邵老家送报时,发现老人已静静离开了人世。79岁的弟弟邵渊老人,与夫人杜月芬从上海赶来,看过遗嘱后,找了两天,最后问学生,才知道存折放在哪儿。

  “爷爷对我们总是非常放心的,也让我们帮忙存钱、取钱。”最后为邵老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罗新说,存折放的位置很隐秘,而不少学生却都知道摆放的位置。

  今年81岁的邵仲义老人,一生独身,租住单位58平方米的公房,离世时身上仅有24.1元现金,身后却留下两个遗嘱:遗体捐赠给镇江市红十字会;全部存款近60万元捐给学校资助贫困生。对后事,他特别交待:一切从简。

  学校退管处长汤静霞说,邵老的这两个决定,我们一点也不意外。他是有着大爱的人,特别是对学生,他毫无保留。据她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邵老就一直资助贫困学生,生前捐赠数额超过了百万元,受助对象达到数百人。2007年,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为了报答多年前的恩情,寄来7万美金的“报恩款”,他全部捐献出来,设立了“爱生助学金”,让200多名大学生受益。

  邵老走了,他那部手机却仍然不断响起——那些受过资助的学生,从全国各地打来电话,只为了像往常一样“同他聊聊天”。

  本报通讯员 张明平 孙晨飞 

  本报记者 董超标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