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老师和8名孤儿的“父子情”

发布时间:2012-07-10 09:57 | 来源:南方日报 2012年7月9日 FC01版 | 查看:1701次

顺德一位共产党员一年多连续助养了3名怀集孤儿、5名青海玉树的藏族孤儿…… 
 
 

    在顺德,孩子们都觉得很开心。

  每天早上6时,顺德伦教鸡洲总有一个大人带着8个孩子打太极,这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

  这是鸡洲一个特殊的家庭。说其特殊,不是因为小孩多,而是这8个孩子来自天南地北,有汉族、也有藏族,而且都是孤儿。

  这些孩子是怎么来到顺德的?这个“家庭”有着怎样的故事?上周六,记者探访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这个特殊家庭的“一家之主”是顺德中专技工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

  钟老师不愿意透露名字。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钟老师特地租了一栋单家独户,用于孩子们的生活与教育。钟老师的穿着与众不同,身上穿的T恤上,正面写着“和谐社会、礼义之邦”,背后则写有“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孩子们也有相似的T恤,衣服正面是“父母呼、应勿缓”,背后写有“知恩报恩”四个字。“时时刻刻将这些贯穿在对小孩的教育当中。”钟老师说,不是让他们报自己的恩,而是让他们感谢这个社会。

  走进屋内可以看到,一楼是孩子们的食堂。二楼是生活与教育区,大厅内摆了四张大桌子,他们平时上课就在这里。“叔叔好。”来到二楼时,孩子们正在整理内务,见到有客来访,都大方地过来问候。对于钟老师,孩子们也习惯地叫:“大钟老师好。”

  仔细打量这间课室兼生活区,可以看到,墙上贴着这个特殊家庭的公约《悌家》,里面写到:用人物需明求,借人物及时还;兄道友、弟道恭,互相帮助、互相爱护……钟老师将自己对孩子们的期望都写在这份公约中。

  二楼两旁的两间小屋是孩子们的宿舍,每间住4个人。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朝气,他给所有孩子安排的虽是双层架子床,但每张床基本上都是1米8左右的大床,蚊帐则是温暖的红色。

  钟老师说,“做这些事情是长期的不是一次性的。每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去做的。自己是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钟老师的家庭也非常支持他的善举,妻子经常给孩子们做饭。即将读初中的孩子也经常来这里帮忙,用行动表示对父亲的支持。

  “希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钟老师第一接触孤儿是在2011年。他说,自己是在2011年与一帮朋友在怀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中第一次接触到孤儿。

  “孤儿出现在我面前是一种缘分。”钟老师说,在一次偶然接触中发现有3名准备分散到亲戚家里抚养的孤儿,自己觉得这3个孩子实在可怜,于是决定帮助他们。

  “并不是收养,而是助养。”钟老师告诉记者,一方面是领养手续太过麻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们的亲戚们放心,他选择了助养模式。

  在钟老师的助养中,监护人仍然是这3个孩子的亲戚,但孩子的生活及教育都由钟老师负责。其实这与收养没有任何区别。“孩子等于和你没有任何名分,你不介意?”记者就此向钟老师提问。钟老师说,无所谓,只要能帮助他们就可以。

  钟老师说,原本只想助养一人,但看着3个小孩子如果分开是实在是太可怜。于是钟老师咬咬牙,决定将3人都带到了顺德。

  青海玉树地震后,钟老师的朋友们前往当地了解情况,并拍了很多照片给钟老师看。“在里面看到有很多玉树孤儿,觉得他们很艰难,有一种强烈想帮助他们的想法。”钟老师说。

  朋友们也都知道钟老师家中助养了3名孤儿。他们向钟老师征求意见,是直接给善款,让有关部门帮助玉树孤儿,还是直接接他们到顺德来?

  钟老师考虑再三,给出意见:“这一两年间,听到有不少助养孤儿的,一年只是过去看两三次。结果发现孩子长大后,反而变坏了。因为这些孩子成为孤儿后,别人觉得他们很可怜,纵容他们的依赖,甚至有部分孩子养成了只会伸手要钱的习惯。”

   但问题再度出现:“如果不直接捐款,将孩子带到顺德容易,但谁来长期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谁能给他们好的教育?”

  “被玉树孤儿的遭遇打动,希望能提供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钟老师得知情况后,毅然决定接手。“3个与8个没啥区别。”钟老师笑笑说。

  为孩子做“发展规划”

  当几名顺德人提出带玉树孩子到顺德抚养时,玉树孤儿院的院长也很担心。“这是人之常情,毕竟离得太远。”钟老师说,而且他们提出的助养而非领养让院长更担心。

  钟老师再度向记者解释为何继续采取助养模式。“领养实在太麻烦,玉树这么远,各种手续办下来,时间太长。”钟老师说,于是决定采取助养模式。他一直与院长商量,希望做一种新的探索,定位就是让孩子学习一技之长,帮助其健康成长。

  最终,钟老师他们对孩子将来详细的发展规划,打动了这位院长。“我希望做到教育、抚养、生活、成长四位一体的帮助。”钟老师说,这样才能真正将一个人“扶”起来。

  在今年3月19日,玉树孤儿院院长亲自送5名玉树孤儿来到顺德。“总共5人,都是15、16岁的孩子。”钟老师说,在考察了顺德的环境后,院长才放心地将孩子留在这里。钟老师说,将来如果可行还会过来一批。

  “这5名玉树孤儿不是地震中的受害者。院长告诉我,他们是在地震前便已经成为孤儿的。”钟老师说,这些孩子各有难以言及的过往。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在山上放羊时,被雷击而死,不久之后,这个孩子的母亲也因病去世。无奈之下,这个孩子被送到了孤儿院。

  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刚到顺德时,5个孩子的现状仍然让钟老师大吃一惊。“刚到顺德时,每个孩子都是蓬头垢面。”钟老师回忆到。

   但这些孩子适应的速度很快。“基本没有什么不适应期。”钟老师说,过渡不仅快而且很自然。

  由于长期呆在孤儿院,几个孩子也沾染上了一些坏毛病。朶拉是8个孩子中最大的,“这个孩子,来的时候有抽烟的坏习惯。”钟老师说,一段时间后,朶拉是改变最大的一个,他主动戒烟还将零花钱交给钟老师保管。

  被老师“揭发”让朶拉觉得很不好意思。他说,抽烟是不好的,以后都不会再抽。对于在顺德的3个多月的生活,朶拉觉得很适应,“这里生活环境舒适,重要的是有钟老师的关心和照顾。”

  从零开始的教育

  在5个藏族孩子来之前,钟老师一直信心满满。但孩子们到来之后,钟老师发现,之前为孩子们所做的成长规划要重新制定了。

  原来,此前钟老师与玉树方面的沟通出现了偏差。玉树方面告诉钟老师,孩子们的汉语交流没有问题。但来到了顺德后,他发现孩子们只有大约30%的话能用汉语词汇表达。其余的交流只能通过手势,更不用说用文字交流了。“政府等常用词语(孩子们)都不知道啥意思。”

  这让钟老师一下子蒙了。“原本想着等他们一过来,就送去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但这种情况就将他们送去读书,是很不负责任的。”钟老师说,再度询问之后,他才知道,这些孩子都未曾小学毕业。

 “只能是从零开始。”钟老师说,为此,钟老师重新制定了孩子们的发展规划,先从小学知识教起。

   但与其他孩子的教育不同,钟老师希望能用最快的速度让孩子们得到全方位的教育。“他们年纪大了。”钟老师说,由于孩子们基础差,为了让孩子们认字更快,他选择了直接教认字而非教拼音。钟老师说,刚开始一两个星期教《弟子规》,现在教的都是四书五经,用熟读成诵的方式解决他们的认字难题。

  现在,对于孩子们的基础性教育已经进入第四个月,所有玉树来的孩子汉语水平都突飞猛进。“从过去的可以理解三成,变得可以理解一大半了。”钟老师高兴地说,打算先用3年左右的时间帮孩子们打好文化基础,之后再考虑让孩子们学习技能。

  现在,钟老师除自己教孩子们传统文化外,还聘请了3位全职教师来教孩子们。仅仅是请老师的花费便需要近9000元,再加上租房约2000元,经济压力很大。“不管如何我都会想办法。”钟老师说,挺无奈,但日子也需要过。

   但钟老师也说,对孤儿们的关爱得到了不少热心人士的认同。“有经济条件好的,会给一些经济支持。有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都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送一些吃的来。”

  ■心声

  四个藏族孤儿的第二愿望:

  回玉树做老师

  上周六,8名孩子中最小的阿欣(化名)回怀集了,记者只见到其余7人。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这7名孤儿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盼一一向记者讲述。

  “孤儿没有父母的关爱很可怜,希望热心人士能关注孤儿,关注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重新走入社会”。钟老师说。

  像科比一样当篮球明星

  ●老大尕拉:

  尕拉今年16岁,他最大的爱好是打篮球。当记者问起他学成后想做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打篮球,做一个像科比一样的篮球明星。为了帮助尕拉实现这个愿望,钟老师特地找到顺德体校的老师,得知尕拉的情况后,体校的老师无奈地告知,由于尕拉身体条件不行,加入顺德体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我还是想努把力,让尕拉成为体校的编外人员,练习下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能够满足他这个小小的愿望。”钟老师说。

  尕拉其实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他说,如果做不成职业篮球员,他希望做一个像大钟老师一样的老师。“我要回玉树做老师。”

  当问及为什么的时候,尕拉憨憨地笑着说:“因为玉树有很多孩子都不会我学的这些知识。”

  我想唱藏族歌

   ●老二桑吉:

  作为一名藏族人,桑吉有着一把好声音。当记者问及她将来准备做什么时,她显得很紧张,原本一般的汉语交流能力显得不够用了,只得一直微笑。老大尕拉见此,立即用藏语将问题翻译给她听,桑吉这才放松下来,先用藏语回答。但看到记者一头雾水时,她笑着用汉语说,唱歌,唱藏族歌。

   她说,她很喜欢韩红。记者问起她会不会唱韩红的歌《天路》时,她羞涩地摇了摇头。

   问及她的第二选择,她与尕拉一样,希望做一名老师。“回玉树做老师。”带给她伤痛的玉树,同样是她坚定不移的选择。

  回到玉树当医生

  医生或者藏文老师

  做警察抓坏蛋

  想做生意

  ●老三卓玛:

  回到玉树当医生

  仿佛是根据年龄大小来安排“健谈”程度,随着年龄的慢慢减小,孩子们显得更加安静,对于自己未来的愿望也更加言简意赅。还没等记者开口,老三卓玛便主动说,她自己的选择是回玉树当一名医生。“如果做不了医生,也要做一名老师。”

  ●老四尕吉:

  医生或者藏文老师

  与老三关系最好的尕吉与姐姐选择的一样:做医生。“如果做不了医生,也要做老师,做一名藏文老师,将自己所学,用藏文教给其他的孩子。”

  ●老五东周:

  做警察抓坏蛋

  东周是5名玉树孤儿中最小的。他的志向是做一名警察。问及为何时,“可以抓坏蛋。”东周脱口而出。

  在记者即将离开时,可以看到东周拿着一本儿童漫画《警察局一天》认真地看着。能看一本与警察相关的书,也是让他很在乎的事情。

  ●老六阿刚(化名)

  想做生意

  阿刚是钟老师最早助养的三名怀集孤儿中的老大。他对于记者的问题显得有些不愿意回答。当记者准备放弃时,阿刚终于回答:“做生意。”

  记者猜测,此前生活的困顿可能是让阿刚有着这个愿望的重要原因。因为钟老师告诉记者:“刚从怀集接他们过来时,全身都是被蚊子咬后抓破的痕迹。那边的人告诉我,因为家里穷,他们从来不用蚊帐。”

  ■花絮

  孩子们的一天

  “起床了。”每天早上5时45分左右,是尕拉和他的弟妹们的标准起床时间。他们一天的学习将从早上6时开始。钟老师围绕“德能才艺”给孩子们制定了详尽的时间作息表,力求让孩子们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早上6时,洗漱完毕的孩子们跟着钟老师开始晨运。“主要是打太极。”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钟老师也希望将传统文化更多地教给孩子们,于是,太极便成为了晨运的主要手段。

  约一个小时后,锻炼结束的孩子们开始劳动:洗衣服、叠被子、打扫房屋卫生等自理项目。“古人都是早起、习劳、读经典。”钟老师说,这是一个好习惯,希望将这种好的东西教给孩子。

  早上8时,孩子们开始就餐,半小时后,一天的学习开始了。8时30分,课程正式开始,这节课是“诵读经典”,这节课将在10时结束。“中间他们会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钟老师说。10时至11时是“纠错”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们将会检查所有人的功课,并帮他们改正错误。

  11时下课,上午的读书课程结束。此时,一门关于“生活”的课程又开始了。钟老师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排班,跟着生活老师学习做饭。“首先让他们生活能够自理,这是最重要的。”钟老师说。

  下午2时30分至4时30分,认字、讲故事是主旋律。“一点都不枯燥,学习到了很多之前从没有接触到的东西,我感觉很幸福。”尕拉给了记者一张大笑脸,对于现在的生活他很满意。

  下午4时30分以后,是尕拉最喜欢的运动时间。“我最喜欢打篮球。”每到这个时间,尕拉都会带着弟妹们到附近的篮球场打球。

  运动完,吃过饭,晚7时30分晚自习开始。尕拉说,这是自己一天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要检查功课。”

  钟老师说,晚自习一般都是检查功课情况,完成了的,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当天大家完成情况都特别好,还会安排所有人去唱歌。

  “妹妹们都很喜欢。”尕拉说。

  晚上9时,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尕拉和他的弟妹们开始洗漱休息,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刘嘉麟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