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丹:坚守高原支持边境藏民教育(4图)

发布时间:2011-09-22 07:51 | 来源:中国j教育新闻网 2010年02月09日 | 查看:2115次

图为云丹(图右)颁奖会上发表获奖感言。中国教育报樊世刚摄

  2010年2月2日,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完小校长云丹当选为2009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会后,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采访了云丹老师。

图为云丹(图右)接受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采访。孟召臣摄

  “能够当选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这是投票人对我个人的支持,是对西藏教育的支持,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云丹对记者如是说。对于这次获奖,云丹还特意表达了他对同事们的感谢。他说,没有和他一起工作的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坚守高原为藏区孩子 上级支持群众信任是动力

  云丹老师是2003年开始来到普玛江塘小学的,到现在呆了7年了。因为普玛江塘的恶劣气候,又要保证那里孩子的教育,浪卡子县规定,在普玛江塘小学干满三年的可以调到下面其他学校,而且学校可以自选,也就是说可以选最好的学校。云丹老师当初是志愿去普玛江塘的。06年满三年的时候教育局问他要不要调回去,他说不用。因为他舍不得普玛江塘的孩子们,还有在普玛江塘已经熟悉起来的友好的牧民。

  在云丹去之前,普玛江塘小学只有4名教师,6个班。也就是说每天上课的时候,总会有两个年班是没有老师管的,而且,那时候老师的积极性也不高。云丹去了以后,教育局也陆续派教师过来了。到05年的时候,学校有6名教师。到2009年,学校一共有11名教师。后来去的这些老师很多都跟云丹一样,是抱着“好好教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志愿去的。云丹说,他们大部分都是浪卡子县人,不怕辛苦,干得很好,也很支持学校的工作。

  普玛江塘小学现在有6个班,1-6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120多名学生。现在的11名教师包括一个教学点的1名代课老师。学生们都住校,享受国家的三补(吃住穿)待遇。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一般每人至少带两门主课加两门副课,还要管理学生的住校生活,课余时间还要备课。学校海拔5373米,自然条件很恶劣,高原缺氧,气温低,白天短夜晚长,夏天短冬天长。这么恶劣的气候,老师们都很辛苦。云丹的血色素就很高。这从他的眼睛和嘴唇上都能看出来,眼睛红红的,能看见很多红血丝,嘴唇也发紫,这都是高原上的气候引起的。他的朋友劝他下山,他不肯。他说红色素多没关系,他的血压还正常,平时自己注意多穿衣服多保暖就行。他说他跟那里的群众都已经很熟悉了,群众对他对学校都很好。平时学校却个柴火什么的,牧民们知道了都很主动的往学校送。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很信任他,他舍不得这些群众和这些孩子。

  云丹说上级领导很支持他,也很支持学校的工作。他03年的时候跟教育局建议在学生的宿舍里面装一个烤火的东西,上级想办法满足了这个条件,学校的孩子就没那么冷了。还有,在上级的支持下,学校的“阳光走廊”建起来了,玻璃接进了阳光挡住了寒风,屋子里变得很暖和。这样学校的寒假也就不用像以前一样放四五个月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也就长了一点,学习成绩也就能保证了。

  上级支持的还不止这些,这几年普玛江塘小学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学校的微机室也配起来了,老师和学生们都可以练习练习电脑操作和打字什么的。另外,学校还装有双向闭路电视,实现了“班班通”。还有,现在学校的电路开始接上乡镇的电网了,线路也拉了,很快就可以用上稳定的电了(原来学校用的是学校自备的发电机,后来是不稳定的光合的电)。云丹还特别提到了一个人,是他参加培训的时候认识的教育部派到西藏的支援藏区教育的刘厅长,刘厅长说开学的时候他要到普玛江塘小学去,去给学校解决一定的实际困难。这些都让云丹很受鼓舞。

  云丹说,他在这个学校得到了很多的荣誉,他不想辜负这些荣誉。拿了荣誉就跑那不是他的心愿,他不喜欢这样,他认为如果那样做跟过河拆桥没什么区别,不义气。他说领导那么信任他,他愿意干,他老婆也这么说,他很愿意呆下来。

图为西藏浪卡子县普玛江塘小学校长云丹。中国教育新闻网孟召臣摄

  爱祖国爱家乡 义务宣传受爱戴

  云丹说,浪卡子县处于我国的边境地区,是反分裂教育的前沿阵地。边境地区的农牧民群众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普玛江塘小学是国家的“远程教育德育示范校”。学校每天都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让学生感受国家的意义,激发学生爱国的感情。除此外,学校还经常派老师给当地农牧民上爱国主义教育课。

  现在每个村子装的都有电视,老师们就带着《跨越》、《西藏今昔》这些VCD上村子里电视上放,并解释给农牧民们听。老师们都是义务去牧民家做这些宣传的。因为这些VCD都是汉语版,牧民们都听不懂。老师们放的时候一边放一边用藏语给牧民解释。牧民们都说,怎么没有藏语版啊,不然我们自己都可以直接看啦。2009年3月份,浪卡子县电教馆来学校验收设备。老师们就顺便将给牧民做爱国主义教育的照片给他们看,电教馆的说学校做得很好,老师们做得特别好。老师们也就向电教管建议,说以后弄些藏语版的VCD,牧民们好看懂。电教馆说回头会尽力去解决。

  云丹说,普玛江塘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时候挺难做的,因为群众都信佛。但一般来说也挺好做的。把国家对农牧民的优惠政策、对农牧民孩子的教育优惠政策跟他们一讲,把旧社会跟新社会一对比,他们很容易就能明白。因为群众们对旧社会特别了解,他们知道新社会的好,所以也比较好教导。

  由于学校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也因为老师们跟牧民们之间比较了解和熟悉,云丹他们也经常会被上级派去宣传一些国家政策。云丹说不久前他就去村子里给牧民们宣传国检方面的知识了,他还顺便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起给牧民们解释了一下,牧民们都很赞同。还有国家对大学生有什么帮助,有什么特殊政策,跟牧民们一讲,牧民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原来都不知道有这些政策的,一直认为上大学的花费比较大,有的还因此没让孩子去上学。这么跟他们一解释,他们的心就放宽了,知道国家有贫困生资助,能帮助他们的孩子上大学。浪卡子县里也设的有教育基金,是县里从企业家那边慢慢筹过来的。虽然每年要资助的人特别多,钱不多,但还是帮助了很多人。

  说到这里云丹眼睛突然亮了一下,说他想到这次回去有一件事要办。他说普玛江塘乡现在虽然义务教育基本保证了,但很多人还是没能上成高中。云丹说他要回去跟一些家长们强调一下,不让孩子上高中了,至少职业学校也应该让孩子们上一个,让他们至少学一门技能。云丹说这些年虽然有人这么做了,但还是有些人不肯这么做。云丹说如果自己跟牧民们说没用,就跟乡长或书记说,乡长和书记都很重视教育,他们一般都能想到办法。

  内地求学收获多 教书育人最快乐

  云丹老师1976年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卡热乡六村一户藏族农民家庭,在卡热乡上完小学。小学六年级毕业后考上了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并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的初中生活。

  云丹老师回忆起自己在常州的学习生活时满溢着幸福。他说那年他12岁,考上内地西藏班很兴奋,那年他们乡有四个人考到了这个学校。云丹说,刚到常州的时候他们汉语一点都不懂,老师让他们去吃饭,他们还都摇头晃脑的呆在教室,直到别人都出去了才意识到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迟到了喊“报告”,老师说“进来”,可这两个简单的汉字愣是也没听懂,还呆在外面没敢进去……回忆起这些趣事,云丹的嘴角扬起来,眼睛眯成一条弯弯的线。云丹说,所幸那个时候学校安排的有生活老师,是藏族的,照顾他们的生活。

  在常州的第一年,他们上的是预科班。云丹强调说“这个特别的好!”。预科班专门学语言,他们学的是汉语。云丹回忆,那个时候学校预科有两个班,一个“汉语班”,一个“藏语班”。“汉语班”里是那些以前接触过汉语,汉语基础相对好些的藏族学生。“藏语班”里就是他这种以前从未走出过家乡,没接触过汉族人也没接触过汉语的藏族学生。一年的预科后,他们汉语就掌握得差不多,简单的交流基本都懂。

  然后,他们就进入了正式的三年中学课程。这三年的课程都是用汉语讲的,开始比较难懂,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云丹说,那时候的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都对他们特别的好,都像父母一样的。四年的时间,寒暑假都跟他们在一起。现在的孩子有大的困难还可以跟家长联系,但那时候他们都在外地,都远离父母,什么问题都是老师帮解决。云丹回忆说,那时候有些同学晚上还尿床,这些任课老师还给这些同学做尿布。云丹说,这些老师都是汉语教师,不懂藏语,但比他们藏族的生活老师还要好。

  毕业的时候,云丹其实本想上高中,想上大学,但考虑到父母那么辛苦,想早点儿出来工作,所以就读了师范。然后1993年,考上了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相当于中专。这段时间对云丹来说主要是学习,学的都是基础学科,语数外等。因为常州的时候还有语言障碍,但河北的时候语言已近差不多了,汉语反应也快一些。那时候云丹特别喜欢去图书室,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看书。这个时候学到的东西也多了。

图为云丹老师用藏语给中国教育新闻网写名。江翠红摄

  工作中遇到引路人 教务工作中得到锻炼

  1997年,云丹大学毕业,21岁。被分配到西藏浪卡子县工布雪乡完小当校长。云丹说,那时候年轻,学校的教师都是年纪大工作有经验的。那会儿学校的经费、账目混乱,也不知道是谁弄的,自己也没管过账。学校管理不当,自己是负责人,当然也是责任人。

  云丹还记得那会儿的教育局长是康巴人。他把问题一件一件摆出来云丹看,让云丹清楚自己哪里做的不足,但没有处分云丹,而是把云丹调到另一个镇子的一个很好的学校。局长让云丹看看这个学校的校长怎么干工作,工作该怎么干,说先让他学习一两年。云丹觉得这是一个好局长,他很会指导工作,不仅让云丹认识到问题所在,还指定了学习对象,给他指好了路。

  云丹在这个学校干了五年,也就是学习了五年。云丹在那个学校当了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工作干得很出色。2001年,也就是在那个学校的第四年,云丹在当上了教务主任。云丹说,教务主任的工作很锻炼人,这让他学到教育教学的安排以及教学计划等工作怎么去做。云丹认为,学校的领导都应该先干过教务工作,因为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务工作,包括考务工作、班级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师的协调工作等。教务处的工作干好了,其他工作都容易干。云丹在这个学校学习到的东西很多,像学校管理以及教务安排等。

  说到这段经历,云丹特意提到一个人,叫次仁央典。云丹说,这个人特别好,2000年的时候开始是那个学校的校长,对他的影响很大。次仁央典刚到学校的时候特别年轻,说话直来直去,生气的时候很生气,但生气完了又回过头来跟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玩,很合群。云丹说,次仁无论是工作方式还是待人方式,都让他学到很多。2003年,次仁被调到浪卡子县教育局任副局长,云丹也申请到了普玛江塘小学。次仁现在是云丹的领导,也是云丹的朋友。云丹说每次次仁到普玛江塘小学来检查时,专抓学校干得不好的地方批评。云丹说这样才是朋友,比那些碍于朋友面子只说没事的好。因为平时慢慢一点一点的提醒到位,工作就知道怎么改进了。这比大评估时被别人批评好。  

  民族地区教师思想要端正 思想品德教育最要紧

  云丹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谈到民族老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时,云丹说:首先,民族地区的教师首先是老师,所以主要还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同时,由于民族地区工作的特殊性,民族地区教师还必须思想要端正。不然的话,在反分裂教育的第一线,教师的思想不好,学生的思想肯定也会受影响,然后慢慢农牧民的思想也会跟着受影响。因此,民族地区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非常重要。云丹说跟教育局里申请要老师时,他就说了,思想不好的他不要。至于如何判断作为一个成人的教师的思想水平,云丹说,这有很多办法,可以从侧面去了解。

  云丹有两个女儿,一个7岁,读小学二年级,一个14岁,读小学四年级。这两个 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谈到对这两个孩子的期望,云丹说,希望将来能跟他一样,当教师,最好也能给藏民当教师。(文/中国教育新闻网 江翠红)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