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放弃”:魏桂玲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故事(图)

发布时间:2011-05-20 15:50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5月19日 08:44:07 | 查看:1432次

(红旗飘飘)“一个都不放弃”

——党员教师魏桂玲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故事

魏桂玲在给学生们讲解问题。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中国好人网配图)

  新华网哈尔滨5月19日电(记者强勇)道路泥泞、房屋低矮的棚户区,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建筑工地,拥堵杂乱、喧嚷吵闹的农贸市场……18年来,身为共产党员的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家访行程超过1万公里,践行着人民教师“一个都不放弃”的庄严承诺。

  “做燃起希望的火种”

  面前的魏桂玲,沉静、和善,眼角深深的皱纹让我们看到岁月的痕迹。

  延兴小学80%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附近就是哈尔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全市最大的棚户区白家堡。错落起伏的棚屋、迷宫般的羊肠小路……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居民走在其中都常常会“犯晕”,但对魏桂玲来说,这一切再熟悉不过。

  风里雨里、春秋冬夏,魏桂玲18年家访千余次,足迹遍及这里的每一条小巷,行程1万多公里。初为人师时,父母陪着;结婚后,爱人陪着;就连正读初中的儿子,也曾陪着妈妈家访了四年。

  魏桂玲说:“孩子是这些家庭的希望,既然是我的学生,我就要带好每个孩子,做燃起希望的火种。”

  魏桂玲的班里曾有一个叫孙喜旺的学生,有一年开学很久了他的座位仍然空着,原来孙喜旺的父亲带着他外出打工了。几经辗转,魏桂玲终于在一处工地上找到了蜷缩在墙角的孩子。见到魏桂玲,孙喜旺愣住了,一头扑进老师怀里,大声哭喊着:“老师,我再也不能上学了,再也不能上学了!”

  孙喜旺的父亲对魏桂玲说:“魏老师,你就别管我家孩子了。在工地干活他还能吃上饭,上学了谁供他吃饭?”

  “我来供,只要你让孩子上学!”魏桂玲没有丝毫犹豫。

  第二天,孙喜旺回到了学校。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魏桂玲每天家访给孙喜旺补课,并供着孩子的一天三顿饭,从未间断。在期末单项测试中,孙喜旺以两项满分的成绩获得了两枚红花,给这个艰辛的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笑。“这小子这些年跟着我们耽误了升学,现在我把他交给你了!”一直认为读书是城里孩子事的孙喜旺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不足10平方米、连窗户都没有的小屋里,灯光昏暗,空气浑浊。炕上一张矮小的桌子既是全家的饭桌又是孩子的书桌,土豆、白菜和锅盆杂乱地堆在地上……魏桂玲至今难忘第一次家访时看到的情景。

  “我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怎样生活和学习。”魏桂玲流下了饱含深情的泪水。从此,她深深牵挂上了这样一群孩子,18年的风霜雨雪、艰难险阻都无法销蚀魏桂玲的坚持。

  “淘气生”李炳林经常在课堂上“恶作剧”,全班56名学生和55位家长联名要求把李炳林转走,但魏桂玲没有放弃。她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帮李炳林艰难地转变:一起修理被他弄坏的桌椅,清洁被他弄脏的墙壁,陪他上科任课,表扬他的进步,引导他做事负责任,呵护他日渐形成的自尊心,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作为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我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魏桂玲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但由于对自己的儿子照顾得不够,儿子的成绩出现下滑,四年级时不得不让孩子留级。丈夫埋怨:“你能把别人的孩子教好,自己的孩子就没能力教吗?”为此,她充满了愧疚。

  但是这一年,魏桂玲依旧没有太多的时间督促儿子学习。胡同口、夜色中,魏桂玲经常默默等待着要家访的学生家长,而身边的儿子一边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一边站在昏黄的路灯下背诵课文……

  有一次儿子的班级调查“妈妈的爱好”,天真的孩子毫不犹豫写上了“睡觉”两个字,因为妈妈回家后,经常是一头倒在床上,累得无力跟他和爸爸说上一句话。

  虽然如此,儿子心中依然十分崇拜自己的妈妈。儿子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有人崇拜军人,有人崇拜科学家,但我最崇拜的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可她的学生们都说她是最称职的好老师。”

  “身为共产党员,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做得更多”

  在延兴小学,共产党员魏桂玲就是一面旗帜,同事们以她为榜样,关爱每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

  2007年魏桂玲被评为感动哈尔滨人物,2008年被评为哈尔滨“三八”红旗手标兵,并多次荣获省级优秀教师和区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身为共产党员,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做得更多。”魏桂玲说,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爱他们,爱其实很简单,对学生真诚、无私,用爱打动他们,并传递这份爱给更多的人。

  在她的影响下,更多老师行动起来了:把自己的午饭给学生吃,从微薄工资里给学生发“奖学金”,甚至发动家里人帮学生家长找工作……

  2008年,在学校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幕:五年级一个学生从仔细包好的手绢中拿出了50元钱。班主任震惊了,因为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境很差,母亲身体有病,全靠社保生活。班主任不忍心收他的捐款,孩子复述着妈妈早晨的叮嘱:社会、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爱,我们也要回报社会,我们家穷,也只能拿这么多了。

  魏桂玲说,只要老师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并用真心去关爱和呵护它,这颗爱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延兴小学校长王丹说,学校现在不止一个“魏桂玲”,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无论他们将来在哪里,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回来寻求老师的帮助,“一个都不放弃”是延兴教师共同的信念。

  7岁的小女孩凌晨两点多就要起来跟着爸爸去市场上菜、8岁的孩子业余时间跟着妈妈摆地摊、9岁的孩子从没喝过袋装牛奶、10岁的孩子因为没有一双不露脚趾的鞋无法上学而坐在床头哭泣……虽然现在延兴小学还有这样一些孩子,但是,因为“魏桂玲”们无声的关爱和努力,越来越多的笑容开始在这些“流动的花朵”上美丽绽放。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