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于海宽:数字化保护长城功在千秋(4图)

发布时间:2024-07-15 21:17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24-06-03 | 查看:461次

于海宽

一、人物介绍

于海宽,男,197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区博物馆(文物管理所)副馆长。他秉承“赓续血脉,甘做长城保护铺路石”的理念,扎根基层钻研文物工作16年,全面摸清延庆180公里长城“家底”,对境内473座敌台、86座烽火台和42处城堡“如数家珍”。在全国率先实现长城险情线上诊疗,在全市开辟长城考古先河,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大庄科段长城研究性修缮,创立23.3公里砖石长城数字化利用标志性项目,健全320处不可移动文物“四有”档案,抢救性保护了28处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以自身野外调查经验为基础,培育134名长城保护员,全面提升野外巡查技巧、险情紧急处置能力,切实打通长城巡查“最后一公里”,带动更多“长城守护人”为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建设贡献力量。

于海宽(左一)与队员现场确认长城保护工作

二、事迹介绍

于海宽,男,197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区博物馆(文物管理所)副馆长。他秉承“赓续血脉,甘做长城保护铺路石”的理念,扎根基层钻研文物工作17年,全面摸清延庆180公里长城“家底”,对境内473座敌台、86座烽火台和42处城堡“如数家珍”。在全国率先实现长城险情线上诊疗,在全市开辟长城考古先河,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大庄科段长城研究性修缮,创立23.3公里砖石长城数字化利用标志性项目,健全320处不可移动文物“四有”档案,抢救性保护了28处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以自身野外调查经验为基础,培育134名长城保护员,全面提升野外巡查技巧、险情紧急处置能力,切实打通长城巡查“最后一公里”,带动更多“长城守护人”为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建设贡献力量。

肩负庄严使命,勇做长城文化带建设排头兵

于海宽(左二)实地确认长城修缮工作

于海宽坚守长城遗产保护底线,积极推进长城遗产抢险保护工作,先后参与长城抢险修缮任务40余项,带领全国明长城资源调查延庆二组,跋山涉水,完成了延庆境内170余公里砖石、石、土长城的现场踏勘、资料整理、实地复核等工作,摸清了全区长城家底,并率先采用GIS技术标注延庆区长城资源分布图,制作“长城上的足迹”专题片,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为延庆区明长城保护研究打下良好基础。编制《延庆区长城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研究确定各项重点工程50余项,系统推进长城文化带全局工作。在北京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队伍,率先开展长城资源高精度三维数字保护工程,使延庆的长城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树立大局意识,在地区发展大事中做出积极贡献

2019北京世园会期间,他配合推进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墓葬千余座,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扩展世园公园文化内涵。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他积极推动“长城脚下的冬奥盛会”(延庆赛区)文化组团展示弘扬工程,举办冬奥主题非遗展,以非遗为平台弘扬冬奥文化;开展延庆地方彩画源流探究项目,推进相关成果走进冬奥村和媒体接待酒店等冬奥空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得到了各国运动员和团体的高度评价。

于海宽(右一)与队员对砖窑进行考古清理

扎根基层一线,带领文博队伍取得突出成绩

作为延庆博物馆(文物管理所)的负责人,他始终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不断在文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16年间,他参与完成各类古建筑修缮近百处,长城抢险20余公里,开展文物安技防项目数十项,参与京西地区工业遗产调查、延庆区古民居调查、延庆区红色资源复核、延庆区石窟寺专项调查等多项专题调查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延庆率先在全市开展长城资源高精度数字化保护工程,创新开展古建筑消防预警系统建设,率先建立文物资源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并探索野外流散石刻文物防盗系统建设,为全市文博行业树立了又一标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