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2 16:11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22-07-04 | 查看:1120次
张鹏军
一、人物介绍
张鹏军,男,1987年8月出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在武汉他坚守92天,50多次深入隔离区,制作的报道《武汉医院隔离区纪实》网络阅读量超5亿;在北京他主创了全景展示医疗机构的纪实报道《北京纪事》;在河北他进入重症监护室,记录了医护等抗疫人物的平实故事。期间,他还经历了因采访对象发烧自己作为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查、被污染物蹭到眼睛接受消杀和治疗等两次“紧急情况”,负伤不下火线。持续3年的抗疫报道,张鹏军为这段历史留下珍贵记忆。
二、主要事迹
三年抗疫报道为历史留下珍贵记忆
负伤不下“火线” 凝聚抗疫磅礴力量
2020年,大年初一夜,张鹏军来到了武汉。他心里害怕极了,恐慌来自未知,他对病毒的了解,对传染方式的了解都是有限的。风暴眼里到底发生着什么,只有亲历者知道。
张鹏军 李璟慧 夫妇共赴抗疫一线
大年初二,他的第一场直播是关注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结束时他提到:“这次来到武汉我是没有告诉家人的,但是今天我要做直播。如果你们看到,请不要担心。我们会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开展工作。”这句话被央视新闻官方抖音号发布后,点赞数量达230多万。留言区网友的关心潮水般涌来,给了他进入更核心现场采访的勇气。
2月1日,他深入武汉市红十字会仓库探访。这场全网独家的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两千万,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高关注度让张鹏军意识到,此刻记者的使命重大,只有靠得足够近,才能澄清谣言,消除恐慌,鼓舞士气,传播正能量,为“战疫”胜利出一份力。
张鹏军在火神山医院建筑工地采访
作为记者张鹏军深知,最核心的新闻现场就在医院隔离区。可是起初他没有勇气进去,因为那个时候每天被感染的人数还在增加,恐慌还在蔓延。也没有医院愿意让他们进去冒这个险。当时很多来支援的医护人员还在紧急培训如何防护,而他一无所知。但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真相和我就隔着一道门,能再靠近一点儿吗?”
来武汉的第五天,他开始到医院隔离区外观察,试图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同时寻找突破口。2月5日,他在汉口医院碰到医生换班。他看着医护人员穿完防护服说着笑着就进去了,突然感觉那扇神秘的隔离门好像并没有那么沉重。在他的争取下,终于有医生答应教他们穿脱护服进去拍摄了。
可是说实话,这一声同意来得有些突然。张鹏军内心其实依然是恐惧的。防护服穿了40分钟,他站起来腿都软了。虽然心里紧张,但他还是下意识地在隔离区门口出镜:“过了这道门我们就进入隔离区了……”他,真进去了!
张鹏军原本以为,隔离区里一定是灰色的压抑的,甚至是没有人愿意接受他采访的。但是并非如此。知道有记者来了,病区里面的轻症患者你一言我一语拉着他聊了很多。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医生护士,是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毒。同时,他也记录录到抢救重症患者时的惊心动魄。
张鹏军印象最深的是一位22岁的护士。当他们目光相遇,他看到她的黑眼圈好重啊。她说她是瞒着家人报名来支援武汉的。张鹏军邀请她给家人报个平安,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没法干活了!”她把眼泪憋回去了,张鹏军却没憋住。
这一次也是首次有记者进入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纪实。话题“央视记者深入武汉医院隔离区采访”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接近四千万。总台记者率先探访隔离区的新闻在央视新闻频道多档栏目播出,被全网转发。
随后的日子里,张鹏军几乎每天都在医院隔离区里采访。2月18日,他跟拍的医生出现发热症状,采访被迫中断。张鹏军作为密切接触者也接受了检查。那一天,他甚至动了写遗书的念头。很幸运,经过检查,他的采访对象只是一次普通感冒。而他的检查结果也显示未被感染。但是,经历了和病毒擦肩而过让他明白,每一个在一线的人都会害怕,因为大家的心里都有牵挂。张鹏军以《牵挂》为题,又专门做了新闻纪录片,采访了隔离病区里的患者和医护人员。隔离区里每个人背后的家庭都不容易,但他们都因牵挂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奉献。这份牵挂,对患者来说是坚强的理由。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牵挂背后更多的是家国情怀。张鹏军问到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来武汉呢?他们给出的回答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国家需要”,还有一个是“我是党员”。这条片子引发网友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感共鸣。
进入3月份,张鹏军在医院隔离区拍摄时,被已经污染了的护目镜碰到眼睛。同行的护士马上帮他用生理盐水冲洗。那一刻他在想,完了,这次怕是没那么幸运了……
张鹏军在武汉疫情报道中被污染物碰到眼睛 接受紧急消杀
眼睛红肿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在出病区后凌晨的街道作了出镜:“这个出院记录是13年前的。患者王冰因为青霉素过敏休克,医生刘岳清救了他的命。那个时候王冰才12岁,而现在他已经成长为一名护士,与当年抢救过他的医生一起从山东支援湖北。这样特殊的重逢,让我们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传承,也让我们相信,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是一颗善良种子,深埋在人们心中。”
张鹏军被护士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的一幕被医生拍下来,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3.3亿。网友纷纷为记者加油和祝福。当关心涌来,他觉得值得。后来张鹏军的眼睛一直瘙痒红肿。所幸经过检查,医生判断不是病毒性感染,有可能是消杀引起的过敏症状。
张鹏军经常进“红区”,安全起见,他与同在一线的爱人也只能“分居”。前线经历的一切他们都没敢如实告诉家人。但他们相信,胜利之日,家人必以他们为荣。
张鹏军的最后一集隔离区纪实片名叫《走出红区》,讲述了医疗队使用ECMO成功救治患者、新冠肺炎孕妇生下“红区宝宝”的故事,并融入前两集中主人公走出红区,重获新生的场景。这其中也包括记者50多次挺进红区,多次遇险,总算平安归来的结局。话题#被护士摁住洗眼睛的央视记者报平安:走出红区的我们都好!#阅读量1221万。第一集中怕哭花护目镜没法干活的黑眼圈护士,也在第三集中“走出红区”:3月22日,这个护士回家,我们跟踪的新闻《怕哭花护目镜的护士 在机场痛痛快快哭了》再次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8793.3万。央视新闻合作媒体平台阅读量累计近千万。广州当地还专门在“小蛮腰”上打出标语:“欢迎抗疫英雄朱海秀回家。”
张鹏军和同事50多次进入隔离区,多次与病毒擦肩而过,用生命纪录,换来了《武汉医院隔离区纪实》超5亿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他们澄清了谣言、鼓舞了信心、记录了历史,凝聚了抗疫磅礴之力。虽然到目前为止,张鹏军的双眼仍未痊愈。但在武汉,人和人之间那些九十度的鞠躬、饱含热泪的感谢、病人康复出院时的道别,依旧让他看到了世间的美好。一位网友这样说:“记者,是我们的眼睛!请为我们保护好自己!”
那段时间,张鹏军说:“我双眼红肿,但所见清澈。清澈的是人心,是善良。”
张鹏军直播探访武汉红十字会仓库
接连奔赴 党员记者 使命必达
从武汉回来之后,他又参与到北京防控疫情的报道之中,持续一个多月在北京高风险地区报道。他主创的纪实类报道《北京纪事》全景展示了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医学观察点等地的抗疫情况,记录了历史,鼓舞了人心。2021年1月8日,他又奔赴河北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成为所有媒体中第一个进入重症监护室报道的记者。他参与主创的《第一现场》9集系列报道,通过纪录河北抗疫中医护、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人物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抗疫精神,在央视新闻频道和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话题阅读量超过4亿。
张鹏军在新冠疫情重症监护室采访
创新报道形式 汇聚爱国力量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张鹏军扎根阅兵训练村,挖掘出《把你放在胸口 一起接受检阅》等“刷屏”的深度报道,获得2019年度纪录片国家相册“短视频类”金相册奖。他的作品《有一种忙碌叫采访被中断》,把一位国庆幕后工作人员“忙碌到说好的采访屡次被中断”的现场新闻化表达,成为“热搜第一”,阅读量两亿多。
张鹏军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作报道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报道、世界互联网大会报道、新春走基层报道等重大报道张鹏军无一缺席。他创作出了一大批新媒体“爆款”作品,让正能量得以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微视频《你不回家 我不怪你》、《互联网大会 直播记者耳机里在说啥?》等,既注重主题,又注重话题,既有高度,又兼顾“网感”,受到观众一致好评。2021年,他还作为执行总导演制作了《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中央一套和央视新闻新媒体全平台播出。
参加工作的十年时间里,张鹏军有九年是在甘肃记者站驻站。他没有抱怨条件艰苦,而是扎根基层,推出《一条红丝巾 相聚六秒钟》、《六老汉三代人击退“八步沙”》等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为社会发展鼓劲加油。在尼泊尔地震波及我国西藏、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突发事件中,他第一时间抵达核心现场并持续发回新闻报道。
他说:“纵有生命之危,绝不后退半步,因为我是记者,更是党员!”
张鹏军率先进入天津大爆炸事故核心现场报道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