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8 10:58 | 来源:洛阳文明网 2022-11-04 09:45:00 | 查看:1021次
“毕业季还没到,企业已经来学校‘抢’人了!”昨日上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李铁陆续接到多家企业打来的咨询电话,纷纷提出要“预定”优秀技能人才。
扎根职业教育教学一线多年,这几年,李铁明显感觉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学院上一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将于明年毕业的这批学生,目前已基本确定就业岗位的大约83%。”李铁说,作为老师,他和同事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择一业、谋一事、终一生,让选择职业教育的学子,路越走越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李铁看来,办好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依靠“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的老办法是行不通的,想让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成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和骨干,就要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课堂搬进车间。
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都要上一门名为岗位认知的课程,上课的地点就是洛阳的各大制造业企业。“孩子们走进中国一拖、中信重工的生产车间,实地感受生产环境、工作流程等,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就有了清晰的认识。”李铁说,高年级的学生进车间的机会更多,目前,在该学院学生的专业课中,技能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重约为65%,其中有30%的实践课在车间内进行,“随着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在车间,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共同为学生授课,考核也不再是一份试卷,而是制作零件、打磨产品等具体工作。同学们说,李铁是位严师,他会按照企业的质检要求对生产出来的零件严格审核,如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做。
“要培养未来工匠,自己先要练就工匠的技能。”李铁说,为此,他常和学院的老师一起下车间,学习最新的操作技术。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不少老师都是实际操作的好手,大伙儿还结合从车间获取的操作资料,自己开发资源、自制教具、自创作品,尽可能让课堂教学有效、有用、有趣。
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职业技能,但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拧螺丝可以‘拧’成全国劳模,操控机床也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甚至可以身披国旗走上国际大赛的领奖台。”这是李铁跟同学们聊天时常说的话。杨金安、张素丽、谭志强……课堂之外,这些“大国工匠”作为教学指导受邀走进教室,在学生们心中种下钻研、敬业的种子。
“当前,洛阳正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也在积极与大中小企业对接,为其量身打造新型高技能人才。”李铁说,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企业生产线上的骨干,他打心眼儿里高兴,他也在探索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与企业加强交流,期待能陪伴更多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通讯员 常书香)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