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镇江好人”张秀颀:扎根乡村 用爱托起孩子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3-05-04 18:55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2-11-23 09:37:00 | 查看:909次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和钻研的精神,这是张老师时常叮嘱我的话,也是我的人生座右铭,她是我的另外一位‘妈妈’!”近日,当记者来到镇江新区平昌小学采访时,今年7月刚从平昌小学毕业、目前就读于伯先中学的沈瑾瑜恰巧回母校看望老师张秀颀。他向记者说起这位“镇江好人”的教育故事。

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默默为孩子们点亮烛光的乡村教师,是张秀颀从小许下的愿望。2002年,作为全国首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张秀颀从南京师范大学小教本科班毕业后成为大路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20年来,张秀颀不忘初心,坚守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

课堂如同“舞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学里学到的教学理论,将理论完整体现在课堂实践中,需要张秀颀努力探索。刚步入教学岗位,她承担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在对比中反思教学技巧,一门心思钻研,在一遍遍地总结与运用中,张秀颀的教学能力很快有了质的提升。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她就在区级评优课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张秀颀被调至平昌小学,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她不仅继续钻研教学,还将教学经验分享给年轻的乡村教师们,助力他们快速成长。“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由衷地感到开心,他们将是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张秀颀如是说。

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生活学习上缺乏依靠,但张秀颀班上的学生们独享着一份幸福。在延时服务正式实施之前,张秀颀将班上一些家庭特殊的学生分为两类。针对家人没有时间按时来接的孩子,她主动和家长沟通约定好时间,放学后将学生留校由她督促完成家庭作业,针对家人有时间按时接送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的学生,她建立家长QQ交流群,学生遇到疑难可随时在群中提问,张秀颀随时讲解甚至一对一辅导。

“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我不能放弃他们任何一个。”这是张秀颀在采访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张秀颀经常关注边远地区的教育,想为他们尽一份力。2010年9月,她获得到贵州都匀市边远山区支教的机会。当她来到金东谷林小学时,令她难以想象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大山连绵起伏,学校在群山的一处山腰,旁边只有两户人家,孩子们因为长期缺乏交流而不善表达,因山路陡而弯,老师和孩子们去学校至少要步行一小时……这一切给她带来巨大的震撼。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瞬间坐不住了,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知识、所有能帮助他们的一切都掏出来送出去。”张秀颀说。她上的数学研讨课通过可视系统向都匀市的学校现场直播,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短短十天的支教活动很快结束了,可张秀颀对都匀市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却一直记挂在心。回来后,她常常在网上询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2011年9月,贵州出现旱情,张秀颀发动大路中心小学师生给谷林小学捐物资,每年冬季来临,她都会为孩子们捎去衣物。

小谭是张秀颀特别牵挂的一个孩子,因小时候脸部严重烧伤留下了大块伤疤,别人都害怕她,她因此非常自卑。支教中,张秀颀一次次与小谭谈心,给她讲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听,让她感受到很多人在关心她,让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即使在结束支教后,她们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后来小谭做了植皮手术,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小谭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老家,成为一名像张秀颀一样的乡村教师。

播下“希望之种”,收获成功硕果。20年来,张秀颀已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她所教的第一届学生也已经走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回报社会。

“看到孩子们好好学习、收获美好未来是我工作中最大的自豪。”张秀颀深耕乡村教育的感人故事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 张琼霞

本报通讯员 王玉龙 胡愔怡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