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29 20:58 | 来源:央视网 2007年09月09日 16:47 | 查看:1159次
马复兴在给学生上语文课(9月6日摄)
新华网西宁9月9日电 (记者 赵明亮、文贻炜、杨寿德) 新学期开始了,青海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48岁的回族教师马复兴在黑板上写下了语文课的内容:“一本有趣味的书”。
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如此遒劲有力的板书是由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写出来的。粉笔夹在两支光秃秃的胳膊之间,竟然那么灵动、自然。
马复兴已经以这种特有的形态,在青藏高原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书写了27个春秋。
他不会让人想到“怜悯”这个词
初见马复兴,他用两支断臂紧紧抱住记者的手,用力地晃动,这种握手方式让人感到一种异样的震撼。
在他种满果树和花草的小院里,他迅速摆好桌凳,娴熟地把茶叶放在杯子里,双臂夹起水壶,开水准确地落入杯中。就在我们品茶时,马复兴转身来到院墙边的杏树下,双臂像钳子一样夹住杏子,轻轻一拧,杏子便落在了他的怀里,不一会儿一盘金黄的秋杏就摆到了桌上。
记者看他批改作业:用两支断臂夹住钢笔,流畅自如地写出批语,速度不亚于常人。使用电脑时,他用单臂推动按压鼠标,电脑显示屏上的小箭头灵活地跳来跳去,准确地指向目标。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几次接打电话。记者见他侧身从口袋里用单臂掏出手机,夹在臂窝中,用另一支断臂尖端处麻利地点击按键,然后用臂窝夹着手机放到耳边通话。
在马复兴面前,你不会想到“怜悯”这个词,心中充满的是尊敬和佩服。
用脚写字的学生
1959年寒冬,马复兴出生在下麻尔村。来到世间仅4个月,这个稚嫩的小生命便经历了一场大劫难:掉进了炕下的火堆里,浑身被烧得一塌糊涂,两只小手已烧成焦炭。爷爷说:“娃娃不成了,埋了吧!”但泣不成声的母亲不愿放弃。
马复兴没死,但双手没了。
4岁那年,一位下乡干部对马复兴的父母说:“一定要让这孩子上学,只有这样他才会有出路。”这句话深深地印在马复兴幼小的心里。
从此,哥哥姐姐们每天放学回来,他就悄悄地用嘴翻阅他们的课本,用心记忆,等他们上学后,他就用脚夹着小木棍在院子里练习写字。
转眼已到8岁,马复兴也已悄悄掌握了一批汉字,他鼓起勇气对父母说:“我要上学!”父母苦笑:“傻孩子,没有手咱们拿什么写字啊?”
“我能写!”说着,小复兴将父母带到院子里,将一截树枝夹在脚指头之间,在地上端正地写下“大小上下、前后左右”等一大片字。父亲惊呆了,母亲流下了热泪。
小复兴用同样的办法征服了小学校长。从此,下麻尔村小学多了一个用脚写字的学生。但用脚写的字太大,费本子,而且冬天写字的脚冻得就像馒头,于是,小复兴决定用两只断臂写字。
马复兴能够用一双断臂正常写字,用了将近4年时间进行练习。他要学会控制笔,控制纸,控制字的大小……为了尽快写好字,为了节省纸和笔,他随时随地用树枝当笔,以大地为纸,不知疲倦地写、写、写。不知道断臂上的肉磨破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断臂脱了多少层皮,在四年级的时候,他写字的速度已不逊色于其他同学,字的大小也控制自如了。
身体的残疾,反而成为学习的动力。马复兴付出了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初二开始,他相继担任团支部书记和班长,197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汉东中学高中部。
用断臂写字的老师
马复兴最大的遗憾是高中毕业后没能报考大学。
他的高中成绩一直保持年级前3名,他有信心考上大学,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残而不废,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当他拿着从老师那里借来的5元钱去报名时,负责报名的人对他说,孩子,你是残疾人,就是考上了,大学也不会录取你的。还是别浪费这5块钱了,还给老师吧。
命运再次给了他难以释怀的伤痛。当时他万念俱灰,甚至想到了死。
但生命之火岂能轻易熄灭。几经波折,马复兴到下麻尔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
1981年3月的一天,他被大队书记带到了下麻尔小学二年级教室。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老师,同学们喜不喜欢?”书记说。
教室里鸦雀无声,讲台下的学生们惊愕地看着马复兴没有双手的胳膊,没有人说话。马复兴知道此时学生们在想什么,他用两只胳膊抱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叫马复兴,以后同学们就叫我马老师。
学生家长不放心,背后议论:连手都没有,怎么教孩子?他们三三两两悄悄跑到学校,站在窗外看个究竟,一些家长甚至把孩子领回了家。
正常人举手之劳的事,比如翻阅书本、写板书等,对初为人师的马复兴来说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备课时,他需要同时翻阅课本和参考资料,但由于没有双手,往往是翻看这本书时,那本就合上了。因此,别人一天能备三四节课,而他只能备一节。但他从未耽误教学进度,他常常加班加点,备课到深夜。
前些年,由于校舍和师资紧张,下麻尔小学是混班上课,即一个教室内坐着两个年级的学生,一个教师要同时教两个年级的课程。尽管没有双手,马复兴也没有例外,承担着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量。
马复兴在给学生上语文课(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贫穷山村的教育使者
下麻尔村地处青海封闭、落后的脑山地区,群众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前些年学杂费负担重,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曾经有一段时间全校学生从100多名减少到40多名。
看到学生越来越少,马复兴心里着急。他一直铭记着当年那位下乡干部说的话:只有上学,孩子才有出路。于是,他挨家挨户去做家访。开始家长们还客气,但去的次数多了,许多学生家长就不耐烦了,有的一看到他,不是反锁门,就是给脸色看,有的甚至故意把拴狗的绳子放长,使他不得进门。但马复兴不气馁,进不了家门,他在大街上见到家长也不放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读书的必要。
一次家访被拒后,学生出来送老师。正走着,马复兴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尖叫,回头看时,一条大狗正扑向那名学生,由于没有双手,情急之下,他立刻将整个身子压向大狗。大狗撇开孩子,狂叫着把他扑倒在路边的粪堆上,一通撕咬。村民们赶来后才将其救出。
马复兴的执著感动了家长,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的观念也慢慢开始转变。而今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
马复兴在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学校和家庭的骄傲
下麻尔村小学校长陈维军说,山区条件艰苦,这里老师流动性大,在目前全部8名教师中,只有马复兴和他的妻子赵玉花是老教师,其他的老师都是最近一两年才调来的。
陈维军说:“马复兴对学生和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非常了不起,他身上拥有的那种精神让我们感觉到自愧不如。”
对待学生,马复兴释放出爱的最大潜能。教书27年来,他已记不清自己究竟资助过多少贫困学生,除了给钱,还送本子送笔。而在2002年之前,他还只是一名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的民办教师。他的学生对记者说:“马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马复兴有两个漂亮聪明的女儿,大女儿马海蕾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女儿是马复兴心中的骄傲,父亲同样是女儿的骄傲:“小时候向父亲要练习本,他经常不给,但总是见他给学生送本子。我们总怪他偏心。现在我才理解:女儿是他的义务,而学生是他的责任。责任才是他的生命。”
作为同事和妻子,赵玉花说,老马每天早上第一个赶到学校,晚上也往往是最后一个离校。离开学校他就感到寂寞。学校才是他真正的家。
马复兴自强、自立和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承认。他被评为“青海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多次被授予“湟中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在全国教育论文征文活动中,他撰写的论文曾获得一等奖。
又是一年教师节,马复兴像往年一样收到大量学生的问候短信和邮件:“您是我心里最敬佩的老师,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您,就让我有了勇气,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