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 17: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 | 查看:1121次
30年前,他带领200多名同乡农民兄弟,组建一支施工队,来抚顺艰苦创业;30年来,他宁可贷款也不拖欠农民工一分钱,宁可亏本经营也要保证工程质量,宁可不干自家活也要帮助乡亲邻里,他不仅赢得了农民工的信赖,更获得了建筑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了雷锋城里的“百姓雷锋”。2015年1月王振英荣登中国好人榜。
王振英原是河北省深泽县大兴村的一名民办教师。1984年,王振英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只身来到辽宁抚顺打工。短暂的打工经历,让王振英看到了建筑市场广阔的前景。于是,1986年,年仅36岁的王振英辞去了民办教师工作,他把亲戚、朋友、邻居、学生等200多名村民聚到了一起,组建了一支农民施工队,开始了他和工友们的创业之路。
1.信誉重于泰山:守诚践诺 把工程质量放首位
“争夺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全靠实力说话,全靠诚信立足”,这是王振英的座右铭和口头禅。虽然王振英是一个不善言谈、不善交际的人,可熟知他的人,却都愿意把工程包给他,因为在他们眼里,王振英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监管工程比质监人员还严格,他这个人讲信誉,说到哪做到哪,这个人能吃苦,别人不愿接、不愿干的活,他从不挑三捡四。
上世纪90年代初,抚顺雷锋体育场开工建设,王振英的建筑队伍与本市几家大型建筑公司联手接下了雷锋体育场承建任务。王振英在签下承包合同的同时,还主动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按合同规定完成各项指标,甘愿永远退出抚顺建筑市场。一诺千金!为了兑现承诺,王振英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质量问题。一次,由于工友粗心大意,在室内抹灰时墙体偏差2毫米。王振英发现后,不仅按规定对工友进行了处罚,还责令其刨掉重抹。
1996年,王振英承担了抚顺市政府办公大楼工程建设任务。面对工程体量大、工期紧、任务重、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现场环境差等诸多困难,他每天起五更、爬半夜,与工友们一起奋战在施工现场。在他的带领下,工友们干劲倍增,施工进度节节攀升,工程质量连连创优,在抚顺高层建筑史上创造了基础施工最深、工程体量最大、主体建设最快等多项“之最”,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也创出可喜的佳绩。
王振英在棚改工程现场检查工程质量。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辽宁站
时间紧、任务重、报酬少……抚顺的建筑单位只要遇到急难险重的活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振英。2011年7月的一天夜里,天降瓢泼大雨,一辆装有20多根钢管的配货车急需卸货。找到王振英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王振英二话没说、不问报酬,带上5个工人冒着大雨去卸货,等卸完钢管已过午夜12点。2011年9月,王振英承担了工期紧、开工晚、任务重、工序复杂的造纸厂变电站工程,虽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这项工程,但却没有给王振英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工人们对王振英说:“不挣钱,还给他干啥啊!”但王振英却说:“不要计较这些,咱赚到的是千金难买的信誉!”
多年来,王振英和他的农民工兄弟先后承建了二中北校教学楼、华南公寓、台南嘉苑、北厚棚改新区、古城子棚改新区、金汇广场和抚顺监狱监舍迁建等一大批抚顺市地标性建筑。特别是在近两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施工任务中,面对工期紧、材料和人工费上涨等困难考验,王振英带领施工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和王振英合作20多年的抚顺中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王耀辉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钦佩:“老王这人实成,他承包的工程,我们一百个放心。”凭着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质量,使王振英的施工队在抚顺市工程项目指挥部组织的多次质量检查中均名列前茅,荣获“质量信得过施工队”称号,成为一支叫得响、拉得出的农民工施工队伍。”
2.视工友如家人:借钱贷款发工资 清贫度日“清水房”
来自长城内外、五湖四海的农民工都愿意跟他干,因为他们知道王振英是一个讲信誉的人,是一个真正把农民工当成自家兄弟的人,哪怕是借钱贷款也从不拖欠他们一分工资。这些年来,王振英先后以贷款、借款、抵押等方式,累计为农民工发放400余万元工资。
春节前夕,王振英为农民工发放工资。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辽宁站
1997年春节前夕,工友们都等着工资回家过年。可建设单位的工程款却迟迟没有支付到位。王振英只好找到家乡村党支部书记,请他担保从银行贷来28万元,在年关前给大家发了工资。2000年,承建的某花园商住楼完工后,工程款却未按时给付,王振英只好向同学借来10万元钱,给农民工垫付了工资。2002年春节快到了,王振英向亲属借来存折做抵押,到银行贷款25万元,让打好行李、准备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按时领到了工资,类似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不仅来自家乡的农民工说王振英好,就连抚顺本地的农民工说起王振英来也都竖起大拇指。来自抚顺农村的农民工王玉华、单俊彦曾跟着别的施工队伍干了好几年,被拖欠工资至今未给。通过朋友的介绍,他们来到了王振英的施工队,不但按时领到工资,而且生活上还得到了王振英无微不至的关照。王振英的信誉在农民工中人尽皆知,用他们的话讲:“跟着王振英干,托底儿,不怕活儿白干。”
王振英说:“我也是农民工,最知道他们的苦、最懂得他们的累,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拖欠他们的工资,让钱昧了良心。”不欠工友一分钱的王振英,至今手里还掐着一把尚未兑现的工程款“白条子”。别人承包工程都挣了钱、发了家,住上了高楼、开上了轿车,可王振英直到落户抚顺、住上抚顺市政府奖励的“劳模公寓”前,他的妻子一直住在老家33年前盖的旧房子里,而他曾在抚顺临时居住的房子也是顶账来的清水房。
3.“傻劲儿”像雷锋:在乡里乐善好施 遇难事仗义相助
很多人都以为王振英干这些年工程,一定赚了不少钱,可是熟知他的人知道:他把赚来的钱没有放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上,而是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了家乡建设上,投入到帮助周围人身上。直到抚顺政府给他分配了劳模公寓房,他才解决了住房的问题。
王振英与农民工友们拉家常。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辽宁站
跟王振英一起外出打工20多年的老乡王要增深有感触地说:“在家乡没有收入,只能靠种地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跟着老王出来打工,是老王教会我抹灰、砌砖,使我有了可观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跟他出来打过工,王振英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自河北保定的农民工刘玉超,20岁刚出头,生活上不懂照顾自己,吃饭经常不应时,落下了胃疼的毛病。王振英得知刘玉超胃病犯了,就把他接到自己的住处,不但给他买来了药,还亲自下厨擀面条、卧鸡蛋,给他做可口的饭菜。当王振英手捧着热腾腾的鸡蛋面送到刘玉超的床边时,刘玉超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村里人说起王振英的为人,个个滔滔不绝:王老师是个热心肠,不但在抚顺打工时关心我们的生活,就是回到家,也不忘帮助、接济有困难和需要的人。修桥铺路,建校兴教……这样的大事他关心支持,不遗余力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谁家房屋漏雨,孩子没钱上学,只要他知道,都会竭尽所能去帮助;谁家秋收农忙人手不够,他们一家人齐上阵帮忙秋收;他家的农具就跟公用的似的,农用四轮拖拉机谁用谁就开,他从来没要过油钱;还有村里的抽水机,坏了、旧了,都是王老师出钱修,修不好就买新的。30年来,王老师做得太多了,村的人几乎都受到过他们一家人的帮助。大兴村党支部书记邢俊生对王振英评价说:“王振英不是只想着挣钱,他想得更多的是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他的这股傻劲,真有点像雷锋!”
4.扶危助困大好人:为他人倾尽全力 对自己只求心安
王振英总是竭尽全力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且不求回报,他觉得帮助别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也没有像别人说的那么好。
说起往事,农民工王继普非常激动:“一次,我在工地干活碰伤了右手,是王振英把我送到医院,并且一直陪我到做完手术。还帮我付清了全部的住院费、医药费。”王振英还曾两次陪王继普回老家,看望王继普年迈、生病的父母。同时,王继普觉得王振英吃了很多亏:“人家出外打工都是为了挣钱,而且所有跟他打工的人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他抛家舍业来抚顺打工20多年,家里还是老样子,一点变化没有。”
下雪后,王振英会及时到小区内扫雪。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辽宁站
王振英学医的大女儿毕业时,本可以留在县里的医院工作,可因为交不上“保证金”,只好回到乡里,做了乡医院的医生,还要不时地按照王振英的指示去帮助有困难的乡里乡亲。王振英对自己近乎刻薄,对家人无暇照顾,却始终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一次他回到河北省深泽县大兴村的家乡后,得知本村80多岁的孤寡老人杨氏病死在家中。他顾不上旅途的劳累,立即带领家人和村民一道按照当地风俗为老人办理了后事,使老人入土为安。在大兴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遇到了生活困难,不论是缺吃少穿,或是生病遭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即使身在千里之外的抚顺,他也不忘给妻子打个电话,嘱咐妻子给有困难的村民送去钱物和问候,以解村民的燃眉之急。
2009年8月,王振英将户籍迁到了抚顺,落户在这片他所热爱并为之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土地上,正式成为了抚顺市民。入住抚顺市劳模公寓后,王振英乐得合不拢嘴——在抚顺建起了不计其数的高楼大厦后,终于在抚顺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正是因为对王振英的信任,2014年3日,王振英被居民推为市劳模公寓物业公司经理的一致人选。为了给大家服务好,他实行24小时值班,不管是谁家、不管是几点,保管随叫随到,给小区封闭的铁栅栏刷油漆、义务修建小区围墙缺口、维修小区上下水、供电、供热管线,只要他知道,一点都不耽搁,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本网根据《农民工王振英带老乡来抚打拼创出一片天 诚信奉献无愧好人称号》《 “好包工头”王振英:30载诚信建设良心工程 宁亏自己不负他人》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辽宁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他是一个“农民工”,但完全不是仅靠力气吃饭的普通“农民工”;他是一个“包工头”,却远远高出当今社会上某些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包工头”。他想到的都是别人,却很少想到自己。他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所做的一件件小事,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让农民工、家乡父老、身边同事和许许多多的人感受到了什么是好人,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责任编辑:贾玉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