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7 22: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5 | 查看:754次
在太行山清漳河畔的一座墓群间,一位白发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26个寒暑,穿梭其中,守墓护墓。这位老人就是河北涉县辽城乡石门村义务守护左权将军墓的杨爱功。今年86岁的杨爱功从1989年主动请缨义务守护左权将军墓后,便把守护左权墓当作了一生追求。为了这份追求,他的儿子杨乃堂也守护了9年,直到2014年因车祸去世,而同时,大儿媳主动同老人一起守护将军墓,开始了新一轮守墓接力。2015年4月,杨爱功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河北邯郸涉县左权将军墓,一位白发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26个寒暑,穿梭其中,守墓护墓。这位老人就是河北涉县辽城乡石门村义务守护左权将军墓的杨爱功。今年86岁的杨爱功,从1989年主动请缨义务管理左权将军墓后,用余生守护先烈英灵便成为他庄严的承诺。他说:“守护左权将军墓是我对先烈的一份承诺,等我百年之后,我的子子孙孙将继续我这份承诺,代代相传。”
这天一大早,河北邯郸涉县石门村的老党员杨爱功早早起床,匆匆吃过早饭,照旧从村里的菜地抄近道步行往左权将军墓走去。“得赶紧把墓区的杂草清理掉,以免天干物燥引发火灾。明天县中学的学生来墓地参观,得好好给他们讲讲左权将军的故事,让他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说话间来到墓区,此时巍峨的太行山尚在沉睡,将军墓寂静幽深。杨爱功熟练地从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陈列室拿出笤帚、铁锹,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
到今年,杨爱功已经正式守护烈士陵园长达26载,谈起缘何守护左权将军墓,精神矍烁的杨爱功停下手中的笤帚,眯着眼睛讲述起曾经的岁月……
杨爱功事迹报道,视频摄于2013年。来源:河北文明网。
1.名将以身殉国家 少小目睹受震撼
1942年5月,侵华日军调集3万兵力,将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的党政机关近万人包围在涉县青塔北边的南艾铺、窑门口一带,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率领部队突围时壮烈牺牲。同年10月10日,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在涉县清漳河畔、莲花山下辽城乡石门村西一块风景秀丽的地方落成。八路军总部为左权将军举行公葬。同时安葬的还有原冀南银行总行第一、二任行长高捷成、赖勤,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朝鲜义勇军战士陈光华、石鼎。因左权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在当地影响最大,与群众感情最深,故群众习惯将此称为左权将军墓。杨爱功说,安葬那天,参加的军民有5000多人,当时身为儿童团团员的他也参加了安葬仪式。目睹群情悲痛和激愤的场景,他幼小的心灵激荡不已,热血沸腾,那时的杨爱功便默默立志要用一生守望将军的英灵。
杨爱功日复一日地守墓护墓。图片来源:邯郸文明网
杨爱功7岁时,父亲被迫给日本人修工事时摔死,不久,爷爷又被日本人杀害了,只剩下他和母亲及3岁的弟弟相依为命。他早早便加入了儿童团积极为村里的抗日组织、驻村八路军站岗、放哨。后来又参加了民兵连担架队,在战场上还缴获了两杆步枪。解放后,他进入村委会工作,继续为群众服务。
1950年,左权将军等烈士遗骨迁葬到了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而位于涉县石门村的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内的整个墓群依然保存完好。杨爱功对左权将军有着深厚感情,对抗日战争有着深刻记忆,由于自家有两亩多地正好在墓区附近,每次杨爱功来地里干活,总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墓区里看看,拔草、清除每个墓碑上的落叶和杂物,隔十天半月也会专门到墓区清扫一次。
2.主动请缨义务守墓 “厉害劲儿”在村里出了名
一晃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村里顽皮的孩子常去墓区玩闹,墓区内栽种的一些树被毁,村民在墓区附近的地里种庄稼,因此墓区存在着火灾隐患。1989年,村里决定由一名村干部义务把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管理起来。与墓区有着深厚感情的杨爱功主动请缨接下了这项工作,从此管理墓区、保护墓区就成了他的额外工作。
公墓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共有4个纪念区,左权将军墓,位居烈士公墓中心,一趟墓区整个转下来大约需要30分钟,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杨爱功就会出现在这片寂静的墓区,清晨是清扫、修剪,傍晚是巡视有无火灾隐患,日子就在这简单的重复中一晃而逝。
虽说管理墓区、保护墓区是杨爱功的份外事,但他却当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去做。除了每天去巡查、管护,到了清明、十一祭奠的时日和三夏、三秋的农忙时节,以及学生们放暑假的时候,他都要卷上铺盖到墓区的工作室住上一段时间,防止墓区发生火灾,树木被损。“我脾气暴,见有人搞破坏就连讲理带训斥。”老人笑着说。村民张某看到墓区草长得丰茂,墓前还有水池,就把羊赶到这里。看到羊连吃带拉,弄得墓碑周围一片狼藉,杨爱功气得连赶带训斥。他气势汹汹的样子吓得张某再也不敢去了。他的“厉害劲儿”也在村里出了名。
杨爱功在清理杂草。图片来源:邯郸文明网
墓区内树多草茂又极易着火,为了制止村民熏粪、烧秸秆,杨爱功也得罪了不少人。村民王某的地就在墓区内,还紧挨着左权将军的墓。有次在地里烧玉米秆,杨爱功去制止,王某当时很不理解,争吵了一番。为此,半年多的时间,王某与他见了面还气呼呼的。“但是时间长了,他们也就理解了。”杨爱功老人说。
小孩子腿脚灵活,最难管,他就经常到学校与老师一起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行教育。实在顽劣的孩子,他就上门找到家里,让家长帮忙教育。
在杨爱功的看护下,墓区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都理解了杨爱功的苦心,也都和他一起保护墓区。
3.全家接力26载护英灵 深情感动后人
随着年龄的增加,杨爱功自我感觉身体大不如从前,为了那份庄严的承诺,2005年,他把看护将军墓的重任交给了大儿子杨乃堂。从此,每天早晨,杨爱功家通往将军墓的道路上由原来只有杨爱功一个人变成了父子两人。
杨乃堂接过守护的担子后,为了更好地清除墓区的杂草,每年都贴钱买除草剂;为了不让将军寂寞,每天都要采一束野花……杨爱功则把更多精力用来给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解左权将军和其他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迹。然而不幸的是,2014年,儿子杨乃堂因车祸去世。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后,老杨决定独自一人上山扫墓。“毕竟年岁大了,他一个人去总让人放心不下。”看到力不从心的老杨,51岁的大儿媳李秀英提出,她要帮老人守护好将军墓。
杨爱功在清扫杂物。图片来源:邯郸文明网
中年丧偶的李秀英从此更加忙碌,每天除了农活和照顾好年老的公公外,剩下的重心就放在清理纪念塔和陵墓周围的环境上。墓区整洁了,参观游览者多了,县里还修通了柏油路,修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陈列室、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等。
每到清明节时,左权将军的后人和朝鲜义勇军的亲属祭拜团前来祭扫时,他们看到保存完好的烈士墓、新建的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和幽静的环境,再看看苍老的守墓人杨爱功,每次都是异常的感动。
几簇黄野菊、两个柿子、泥坑白酒……这些不知何人整齐摆放在左权将军墓前的祭品,无声地诉说着人们对左权将军的思念和爱戴。
(本文根据稿件《义务守护左权将军墓的老人杨爱功》、《中国好人榜一一杨爱功》等稿件综合,感谢邯郸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曾经激励国人的战时口号在如今读来仍是字字震撼人心。也许杨爱功老人的义务守墓是因为他曾有过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对烈士有着更为刻骨的崇敬,然而26个寒暑的守护,全家人的接力,则是和平时期对“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生动诠释,也是一个公民朴素的家国观: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责任编辑:王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