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党员"梅怀成:一诺三十年 七旬农民党员深情守护革命遗址(组图)

发布时间:2022-05-16 12:0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9 | 查看:979次

 

有这样一位农民,为了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30年来像尊雕塑,始终守望着位于甘肃庆阳华池县的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保护历史遗存,无怨无悔。他叫梅怀成,华池县林镇乡寨子湾村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一诺30年,他夏季修渠除草,冬季防火铲雪,像个忠实的卫兵,默默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如今,老人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坚持看护他心中的那块红色旅游资源宝地。2015年9月,梅怀成荣登“中国好人榜”。

清晨蔼蔼浓雾中,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寨子湾中,经过修葺的窑洞质朴平实,窑顶上的积雪尚未消融,这里曾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已经70多岁的遗址管理员梅怀成是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曹河村民,他穿着一身旧棉衣,虽已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一如既往地从山坡石阶徐徐而下,来到寨子湾的数孔窑洞前。

已过古稀之年的梅怀成老人,黑黑的脸膛,深深的皱纹,粗大关节的双手,一副敦实憨厚的模样。其实,他和村里别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就是这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党员,却用30年的时间做着一件常人很难理解更难坚持的事情。为了一句承诺一个信念,他夏季修渠除草,冬季防火铲雪,30年如一日守护着这些革命遗址。

 

梅怀成擦拭着党徽,表达着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深情依恋。图片来源:庆阳文明网

1."党的恩情似海深,一辈子都还不完"

1941年6月,梅怀成出生在陕西省横山县一个贫穷的山沟里,家里兄弟六人,他排行最小。梅怀成八岁的时候,横山县发生了旱灾,粮食绝收。无奈之下,父母便带着他和兄弟逃荒来到了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

踏入革命老区,梅怀成立刻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那时候,林镇乡正在进行土改。由于人少地多,梅怀成家分到了半个山头。回忆起这些事情,梅怀成感慨地说,在老家的时候,家里仅有的一头毛驴都被抢走了,生活极为艰难,后来是共产党千方百计想办法服务人,照顾人,让人过上了好日子,还给他分了土地,解决了他的吃饭穿衣问题。

 

梅怀成擦拭遗址雕像上的尘土。图片来源:庆阳文明网

林镇乡四合台村位于华池县林镇乡的东部深山区,与邻交的陕西志丹县只有一山之隔。上世纪50年代末,为推进农民公社化运动,林镇乡的很多村民被政府迁到了志丹县,梅怀成也不例外。在志丹县,他结识了当地姑娘范玉兰,二人结为夫妻。1970年1月,他在志丹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村里先后担任会计、村主任及村支书一职。

他说,党的恩情似海深,一辈子都还不完。

2.主动请缨 守护遗址三十年如一日

1979年,梅怀成带着妻子儿女回到了林镇乡。1985年,乡上将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内习仲勋等人住过的窑洞进行了初步修缮,决定寻找一个责任心强、并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来守护这些革命历史遗迹。梅怀成得知后,也没多想,主动要求承担起守护的职责,并把家也搬迁在距离旧址不远的地方。

梅怀成没有想到,他这一守护,至今竟然就是30年,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守护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是件非常乏味枯燥的事情。梅怀成的主要工作,就是修改水沟,防止暴雨造成的山洪流下崖面冲毁窑洞。此外,他还要看护甘肃省1963年和1981年分别为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授予的省级文物石碑,防止群众将其私用而遭到破坏。工作看似简单,却要长久地坚持在那里。村里老乡说,以前一听见老汉唱着小曲儿,就知道他又下山了。梅怀成的二儿子梅春发也说:“老人就爱听个山曲儿,每次下山的时候也都要唱上几声。”

 

遗址有8孔窑洞,老人每天都要一一查看几遍。图片来源:庆阳文明网

梅怀成的家离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有三四里的路程,都是山路,公路修通前非常难走。最初十多年,因为没有电,这条山路曾经多次出现梅怀成踉跄的身影。就这样,杂草丛生的山坡,硬是让梅怀成走出了一条小路。这几年,平坦的油路已经通到了村口,但梅怀成却有这么一个习惯:除了雪雨天气,他还是喜欢走自己踩踏出来的一溜烟似的山间小道。按照他的话说:“走这条道,省时、省力。”

2008年至2009年,华池县对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梅怀成主动出工帮忙。当时,政府在革命遗址上面的空地上修了一个停车场。因为停车场硬化,雨水难以下渗,梅怀成担心暴雨时节洪水会冲毁自己修的土渠,对遗址造成破坏,建议将土渠硬化。在他的奔走下,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彻底根治了洪水造成遗址破坏的可能性。同时修葺的还有陕甘边区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修缮后,这两处景点都由梅怀成看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天,他在遗址院子里拔草,秋季,他拿起扫把扫落叶。30年过去了,为了那一句承诺,老人像个忠实的卫兵,小心地看护着这遗址。在他的精心守护下,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遗址院落整洁,绿树成荫,遗址周围郁郁葱葱,鸟声盈耳。

3.信守承诺 饱经霜雪仍不卸守护重任

在守护遗址的岁月里,有件事让梅怀成至今耿耿于怀。2009年的一天,在一群游客参观完离开后,他发现窑洞里陈列着的一个砚台不翼而飞。“那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他们在这里生活过的历史见证。”

失窃事件发生后,梅怀成非常懊恼,一直无法原谅自己。从此,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定,绝不将所有的窑洞门同时打开供人参观,而是坚持开一个门,锁一个门的原则,确保里面的遗物不再丢失。

让梅怀成感到最欣慰的是,多年的坚守得到了回报。近几年,当地开发红色旅游产业,通往旧址的道路修好了。梅怀成说,“看着有那么多人来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好事,可以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本。”

守护遗址,老人一做就是30年,从40多岁做到了古稀之年,在10000多天的时间里,老人将自己的心血和情感都注入了这些遗址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说起和遗址相关的人与事,老人更是如数家珍,说到高兴处,老人会唱起每天从家中走到遗址路上唱的那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梅怀成说,在这30年间,他也曾经动摇、彷徨过,但一想起自己是名共产党员,心里就充满了热情。正是这种信念和共产党员的圣神职责,30年来,他像尊雕塑,始终守望着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保护历史遗存,无怨无悔。

 

梅怀成(右二)向刘志丹外孙王茁、外孙女王珊珊介绍遗址守护情况。图片来源:庆阳文明网

如今,梅怀成已经75岁,而且老伴患有白内障,导致右眼失明,他自己近年来也患有哮喘和关节炎等疾病,但他却依然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愿卸下管护红色旅游景区的担子。

然而30年来,老人始终只领取着微薄的工资。上世纪80年代,每年120元;上世纪90年代,每年240元;2000年后是每年600元;从2009年开始,他的工资涨到了每年7800元。

梅怀成说,他从事这份工作,并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党对他有恩。即使不给钱,他也会坚持干下去。

自打承担起守护陕甘边区革命政府遗址的任务后,梅怀成一直没有出过远门。他最远只去过庆阳市正宁县,那还是县上组织参观学习的。他总是说:“前人管护,后人受教育,只要有口气,我就管护好这里,也算自己一个心愿吧……”老人的这份心愿,是缘于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深厚情怀。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梅怀成》、《七旬老人30年“痴情”守望革命政府遗址》《庆阳老区一农民默默守护陕甘边政府旧址》等稿件综合,感谢庆阳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一句承诺,30年守候。名与利,对于清贫了一辈子的梅怀成老人来说似乎不具有任何吸引力。他30年来的每一遍洒扫、每一次巡视都是对“承诺”这个词最好的注解。在岁月的长河中,30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可在人的一生中,30年并不短暂,很少有人愿意让它白白消融。然而,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践行了一条相反的路径。从老人眼中映透出的清冽泪水,流露出他对那片沉寂旧址的眷眷深情。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他的情怀与信仰令后辈仰止。

(责任编辑:李璐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