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友"赵庆珍:千里上门替牺牲战友尽孝21载 为妈改名离乡不改初心(组图)

发布时间:2022-05-12 10: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5 | 查看:827次

 他本名赵庆珍,43岁,江苏徐州人,在四川邛崃工作、安家。不过,母亲、长辈却都叫他“义江娃”。实际上,他与母亲程秀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原是他在空军学院上学时好友余江的母亲。1993年,余江因飞行事故去世,留下一个万念俱灰的母亲,赵庆珍毅然决定代替战友照顾母亲。为了这个约定,他将远在江苏老家的父亲托付给两位兄长,自己则以邛崃为家,在这里娶妻生子,照顾妈妈至今21年。20145月,赵庆珍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4年清明节前,一个高大、黝黑的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来到四川省邛崃市文笔山烈士陵园,在刻有“余江烈士”的墓碑旁停下,庄重地敬了个军礼。

“余江老弟,我和妈来看你了,放心吧,有大哥在,一切安好,你安息。”这个高大的中年男子叫赵庆珍,今年43岁,江苏徐州人。而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叫程秀莲,四川邛崃人,是赵庆珍和烈士余江的母亲。实际上,赵庆珍与母亲程秀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从1993年余江牺牲后,赵庆珍就认下了程秀莲做自己的母亲,代替战友尽孝。

究竟是什么样的约定,让赵庆珍坚守承诺21年?又是什么样的孝心,让赵庆珍离乡背井,把老父托付给哥哥,自己却扎根四川邛崃,只为“母亲”能有儿孙承欢膝下?一切的亲缘、情缘都要从1989年赵庆珍被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校录取时开始说起……

 

赵庆珍搂着妈妈程秀莲,母子俩脸上满满的幸福。资料图片

1.与飞行员"上铺兄弟"深情约定  曾经的玩笑话竟一语成谶  

一本泛黄的相册,赵庆珍珍藏了20多年。那些旧照片上,他和余江都还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英姿飒爽。

1989年8月,高中毕业后的赵庆珍被当时的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院录取,他在学校遇到了来自四川省邛崃市的余江,两位怀揣蓝天梦的少年就此有了交集。赵庆珍和余江都是革命老区农村长大的孩子,家庭条件都很差,同样在10岁那年赵庆珍失去了母亲,余江没了父亲,在分班时两人又分在同一班、同一间寝室上下铺。相同的背景和人生轨迹使得这两个少年特别投缘,两人无话不说,上理论课、训练和休息都形影不离。经过1年8个月的飞行理论学习,1991年5月他们双双以优秀成绩被转入空军第六飞行学院继续学习,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学员。

巧合的是,赵庆珍和余江又编在了同一个飞行中队,成了同门师兄弟,他们从飞行理论学习转入飞机实际操作,终于实现了驾机翱翔在蓝天白云之巅,俯瞰大地如鲲鹏展翅的夙愿。飞行员虽然给人的感觉是天之骄子,可训练强度之大,训练科目之繁多,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天早操是雷打不动的负重5公里越野跑,这也是锻炼飞行员耐力、意志力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科目,刚开始时,身体单薄的余江根本吃不消,赵庆珍总是会陪伴在他左右加油鼓劲,拉上一把。训练累了,赵庆珍和余江相互鼓励,支持对方,共度难关;结束一天的飞行后,他们相互交流体会,揣摩领悟飞行动作要领;思念亲人了,写封家书,共叙家常……赵庆珍和余江曾在开玩笑的时候说过,飞行是个高度危险的职业,不怕一万就怕发生万一,如果他们有一方发生意外,另一方必须全力以赴照顾好对方的家人。

 

赵庆珍(右二)与余江(左二)在部队时的照片。资料图片

 那是1993年的夏末,赵庆珍和余江即将结束四年的航校理论学习及驾机飞行训练,两人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期盼着10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然而就在823日深夜,赵庆珍和余江正驾驶战机如往常一样正在进行夜航训练,当余江返场接近机场上空时,得到塔台指令:跑道上有飞机起降,要求飞行员返回空域等待命令,在接到塔台命令返场过程中,余江所驾战机便与地面指挥塔台失去了联系。赵庆珍通过机载电台听到塔台数次呼叫余江无果,他心头不由打了个冷颤,一种不祥预感袭来,他希望能出现奇迹,可最终得到的噩耗是战机撞山,机毁人亡,余江不幸壮烈牺牲……赵庆珍如五雷轰顶,痛不欲生,形影不离的战友,亲如一家的兄弟,瞬间阴阳相隔,没想到曾经的玩笑话,竟一语成谶……

2.代替战友做妈妈的儿子100多封家信安抚娘心

就在余江出事前半个月,他在四川邛崃做小学教师的母亲程秀莲趁着暑假,到学院探望了儿子。回邛崃没多久,一天程秀莲突然接到儿子所在部队电报“儿病重请速来”。她一下子懵了,脑子一片空白。在亲朋的帮助下,程妈妈匆匆赶到了部队,得知儿子牺牲的噩耗后,她当场昏厥了过去。

看着伤心欲绝的程妈妈,赵庆珍仿佛被抽掉了魂魄一样,再想到余江生前曾说过的话:想尽快工作、赚钱,把妈妈接过来享福。他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念头:代替余江,做程妈妈的儿子。赵庆珍把心底的想法与远在江苏省铜山县的父亲和两位哥嫂和盘托出,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同和理解。这天,他去招待所看望和陪着程妈妈的时候,说出了要认她为妈妈的想法,但是却被程秀莲婉拒了。然而,赵庆珍心意已决,三番五次地请求程妈妈。在他转交余江遗物时,睹物思人的程妈妈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赵庆珍“咚”的一声双膝跪下,叫了声“妈妈,请节哀保重”。赵庆珍虔诚的心瞬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程秀莲从那一刻起正式接纳赵庆珍这个上天赐给她的儿子,并取名“义江”。她解释说,“义江”一为他是余江的义兄、自己的义子;二为他替余江承担尽孝的义务;三为他认亲的义举。

 

赵庆珍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忙着和妈妈一起做饭。沈玲 摄(资料图由空政宣传部提供)

从这一刻起,赵庆珍就默默担当起儿子的责任,坚持每半个月给妈妈写一封信嘘寒问暖,天冷了就提醒她多添衣服,外出时要她注意路上的车辆,尽量靠边走……。到家里安装了电话之前的5年间,赵庆珍写了100多封家信,安抚了程秀莲心中的创伤。赵庆珍在部队每次给程秀莲写信时,开头都是“妈妈”,结尾落款都是“江儿”。而程秀莲在家里喊赵庆珍时也是“江儿”。

1995年3月,赵庆珍因身体原因停飞,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飞行事业,被分配到广空导弹某旅担任排长,当时每月拿到的工资425元。虽说不多,但按当时的消费水平,对一个单身汉来说还是比较宽裕的。但是,战友们却发现赵庆珍会找各种理由搪塞战友聚餐的盛情邀请,从来不买零食,更很少添置新衣服,平时到军营服务社最常干的就是两件事:买生活用品和打电话,而且,赵庆珍每次打电话都是20分钟以上,当时的话费是1.5元每分钟,他一次就要花上个几十元。

战士孙志强对这个事儿印象特别深刻,1995年除夕,他到服务社打电话给父母拜年,发现排长赵庆珍正在里面打电话,原本以为等个几分钟就能轮到自己,没想到一等就是40多分钟,急得在后面直转圈。细心的小孙发现,赵庆珍的这次话费整整花了80元,他就跟赵庆珍开玩笑:“排长,在和女朋友煲电话粥啊!”没想到赵庆珍却嘿嘿一笑:“打给我妈的。”

3.为妈妈改名离乡21年不改初心 愧对自己父亲不言悔 

1994年春节,是赵庆珍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个春节,原本他认为自己是新毕业学员,春节可能回不去看望妈妈了。孰料,春节的前几天,团里突然通知他休假20天。高兴的赵庆珍来不及写信把这一消息告诉妈妈,就匆匆收拾行李往火车站赶。

由于正值春节,返乡的人很多,去四川成都的火车票早已卖光。经过赵庆珍四处打听,才终于从票贩子手里买到了去四川成都的高价票。赵庆珍先从武汉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赶到成都,又连忙换乘汽车直奔邛崃。这是赵庆珍第一次去四川邛崃,信中妈妈告诉他自己在高埂镇的一个小学里教书,但具体怎么走,赵庆珍却一点不知道,一路上他不停向司机打听。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赵庆珍终于赶到了高埂。由于不知道具体位置,赵庆珍就挨个街道打听,碰巧被余江的二姨夫看到了,二姨夫曾陪程妈妈到学校看望过余江,认识赵庆珍。二姨夫告诉赵庆珍,程妈妈就住在他家里,于是就把赵庆珍带回了家。就这样他连续5年的探亲假都是在四川陪伴孤单的妈妈度过的,这极大地弥补了失子给程妈妈带去的伤痛。

 

赵庆珍搂着妈妈程秀莲,母子俩脸上满满的幸福。资料图片

1996年大年初二,赵庆珍和程秀莲原定好早上7点出发到牟礼乡下上坟祭祖。一大早,赵庆珍见妈妈还没有起床,敲门也没有反应,他担心出意外,最后费了半天劲才把门撞开,发现妈妈煤气中毒已无意识,他赶紧把妈妈送到人民医院抢救,下午四点才程秀莲才苏醒过来,看到守候病床旁的儿子,老人百感交集,满脸泪水。她说,这是儿子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爷,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逢人便夸奖“义江”不是亲生儿胜似亲生子……

从1993年余江牺牲,赵庆珍认下程秀莲这个妈后,这漫长的21年里,赵庆珍很少回老家江苏,偶尔探亲假回去,也是待两三天就赶到邛崃。他二哥赵庆珠说,实际上,父亲在世时也很想念三弟,长时间得不到他的消息就会紧张。但有一次,三弟休探亲假回了徐州,才待了两三天,父亲就说,你赶紧回四川照顾你那个妈妈吧。后来,赵庆珍的父亲、大哥相继去世,他也觉得很愧疚,不过他说:“父亲毕竟还有两位兄长照顾,而她(程秀莲)只有我。”

2000年以来,由于家族遗传的帕金森病和高血压,程秀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也为了能让妈妈尽享儿孙膝下欢、尽享天伦的幸福,面临转业的赵庆珍经过反复考虑后,决定转业回四川邛崃照顾妈妈。赵庆珍转业回邛崃的想法,让战友和领导很是不解:选择四川邛崃,那边人生地不熟,没有一点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对今后工作生活最为不利。对于战友的劝说,赵庆珍却说,能够照顾我妈下半辈子,我觉得值!

4."妈在哪我在哪"  谈对象只考虑邛崃姑娘 好人赢得好爱情 

程秀莲说,“21年前义江娃提出认我当妈妈,我不同意,我不能耽误人家。他三番五次地提,我被彻底感动了,答应了。我失去了我的儿,上天又给了我一个儿,原本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慢慢才觉得,老天终归是发了慈悲的。”

程秀莲说,赵庆珍第一次来邛崃跟着她走亲戚,每到一个亲戚家,免不了一番嘘寒问暖。但邛崃的方言重,听惯了普通话的赵庆珍一时难以适应,有时往往是答非所问,聊天时也插不上嘴,很是尴尬。很快,妈妈发现了赵庆珍的不适应,当过小学教师的她就主动给赵庆珍担当起翻译来。一次,妈妈带着他去亲戚家,刚进门亲戚就连忙招呼:“吃烟不,今年好多岁咯……”正在赵庆珍一脸茫然时,妈妈就说:“他们问你抽不抽烟,今年多大年纪了。”不仅如此,有时妈妈还会把赵庆珍的话翻译给亲戚听。

赵庆珍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他为了能够减轻妈妈来回翻译的负担,就主动留意起邛崃话,无论聊天还是陪妈妈上街买菜,他都会认真听,不明白的还会向妈妈询问。第一次到邛崃短短休假20天时间,他基本上能够听懂当地人说话。回到部队后,他还专门找几个四川战友聊天,学习四川方言。后来,他跟着程秀莲走亲戚,余江以前喊啥,赵庆珍就喊啥,亲戚都把他当成亲人。

 

瞧这一家子,其乐融融、幸福满满。这正是赵庆珍所希望的:“妈妈缺的不是吃穿,就缺一个家,我所做的事,就是让咱妈有个家”。沈玲摄(资料图片由空政宣传部提供)

赵庆珍在武汉部队时,有很多人张罗他的婚姻大事,妈妈也写信给他,希望他在部队或是老家找个合适的姑娘,而他坚持要找个邛崃本地的女孩,“那里是我的家,要找个离家近的。”

赵庆珍的所做的一切,在程秀莲的同事和亲戚朋友中一传十,十传百的散开,名字不胫而走。邛崃市文昌中学教师孟永凤被他的赤子情深所打动,内心仰慕已久。她主动找到程妈妈家,要到了赵庆珍的联系地址并主动写信联系。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的孟永凤知书达礼,含蓄内敛,心地善良,人品文采都不错。通过鸿雁传书2年,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2000年喜结连理,有了爱人的理解支持,共同分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和义务,赵庆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部队工作之中。后来因身体原因停飞,转入行政管理岗位,先后任排长、保卫干事、指导员、副营职参谋等职,每项工作都出色完成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而孟永凤至今还保留着赵庆珍寄给她的第一张照片,当时赵庆珍刚刚参加完抗洪,脸晒的黝黑,眉宇间却透出一股刚毅。“我相信自己的选择,能够信守承诺一辈子替牺牲战友尽孝的人,一定是顶天立地的好男人。”面对当初的选择,孟永凤从未后悔。

赵庆珍默默无闻对妈妈的付出,不仅收获了美满的爱情,还有了爱的结晶。2001年4月儿子诞生后,妈妈成了最忙的人,也是最开心的人。她把所有爱倾注在了孙子身上,洗衣做饭、接送上幼儿园、识字读书,为的是不让部队的儿子和教书的儿媳分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5.他不是"替身"是亲儿 孝子带"妈妈"看父亲 

赵庆珍发自肺腑照顾妈妈,妈妈也用一腔慈母之心爱护着儿子。作为单亲妈妈,程秀莲此前一直住在学校宿舍。余江去世后,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办理了离休,借宿在亲戚家。1995年,程秀莲想让儿子每次回来时都有个安稳住处,于是用余江的抚恤金,又向亲友借了近两万元买了一套房子。这一切,都是瞒着赵庆珍完成的。那些年,赵庆珍常提出要承担家里开支,她反复拒绝:“我有退休金。”2007年,赵庆珍转业到邛崃。由于工作需要,他时刻不能脱离岗位。每逢值班,程秀莲总会去给儿子送饭。有一次,她冒着大雨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赵庆珍单位时,浑身都被淋透了。望着她远去的身影,同事羡慕地对赵庆珍说:“有这么个好母亲,你真是有福气!”

赵庆珍只比余江大一岁,身材也差不多,身上带着余江的影子。但这么多年,程秀莲从没有把赵庆珍当成余江的“替身”,而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去给余江扫墓的时候,程秀莲会默默告诉余江:我又有了儿子,义江娃对我很好。

 

赵庆珍(右)与母亲程秀莲一起祭奠烈士。资料图片

对程秀莲来说,赵庆珍两次救了她的命。“江娃离去后,是赵庆珍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煤气中毒,又是他救了我的命。没有赵庆珍,我就活不到今天,他虽不是亲生儿却胜似亲生子。”程秀莲总说:“人家都说亲情亲,我觉得人间真情比亲情更亲。”

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一路平顺,2002年底,赵庆珍发现妈妈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平时也不太喜欢和人交流,就打算带着妈妈去苏北老家走一走、散散心,顺便看望一下父亲和两个哥嫂。当赵庆珍把这一想法告诉妈妈时,程秀莲心里很是高兴,她早就想见见这个“孝子”的父亲。出发前,妈妈想到这是和赵庆珍父亲的第一次见面,心里不免有点忐忑,担心对方会怪她抢走了自己的儿子。让她没想到的是,赵庆珍的嫂子们连续好几天给她打电话,叮嘱她多穿点衣服,说徐州老家有点冷。嫂子们的热情,让程秀莲打消了原来的顾虑,决定和儿子赵庆珍回家。

到了徐州后,赵庆珍的老父亲和哥嫂们亲自把程妈妈接回家。赵庆珍的父亲握着程秀莲的手说:“他娘走的早,我这边有他大哥、二哥照顾,我这个幺儿就是你的儿。”老父亲的话让程秀莲感动不已。在徐州的几天,赵庆珍和家人陪着程秀莲去各大景点游玩,转公园、散散步,感受苏北水乡的风土人情,领略外面多彩的世界。一路上赵庆珍对老父亲和妈妈百般孝顺,细心地照看这两位老人,看着两位老人交谈和睦,赵庆珍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6.一个武装部长的心愿 好战友的故事这样传开 

事实上,赵庆珍的21年照顾战友母亲的义举被更多人知道是经过了一波三折。

有一年征兵时节,原邛崃市人武部部长杨军在牟礼镇调研走访应征青年素质时,第一次听说了赵庆珍的感人事迹,泪流满面。同为军人的杨部长,深深理解军人的赤子情怀,当即上门找到赵庆珍,想把他作为优秀转业军人典型进行宣传,却被赵庆珍一口回绝,他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也始终不愿意去揭开妈妈内心的那道伤疤。几年内,不死心的杨部长多次和赵庆珍沟通,但次次都被婉拒:“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我希望妈妈过上平静的生活,不要揭起过去的伤心事。”

 

晚饭后,和儿子一起散步,是母亲最惬意的时光。沈玲 摄(资料图片由空政宣传部提供)

2014年,杨军从邛崃调任都江堰任武装部长前,始终有一件心事在心头萦绕,“好战友”赵庆珍21年默默践行诺言、认亲行孝的事迹总在脑中闪现,久久不能释怀。“现在这个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了”,他决定在调任前,完成那个让他萌生已久的心愿,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杨军部长找了很多战友一起去给赵庆珍做思想工作,告诉他让更多人知道他的事迹不仅仅是他个人,也是对余江烈士的一种缅怀,更是对空军飞行员这个职业的敬仰、对当代军人战友情的生动诠释。杨部长的诚心终于打动了赵庆珍,当他看到妈妈逐渐走出阴影,勉强同意。

赵庆珍的事迹被广为流传开后,邛崃市民都被这种大爱无痕、大孝无垠所感动。邻居专门跑来跟程秀莲摆龙门阵:“看你们一家其乐融融,背后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有情有义的儿子这么孝顺,你真的好有福气哦……”

“我说不出来什么。”提起替友尽孝这件事,赵庆珍反复称自己不擅长表达。只说21年前做出这个决定时,他甚至没有经历犹豫的过程,就是认定了,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否则会于心不安。他说,妈妈对他就像对亲儿子让幼年丧母的他,也感受到了母爱。现在,赵庆珍工作地点离家不远,妻子是中学教师,儿子在同一所中学读初一,一家四口每天都能一起吃午饭。赵庆珍觉得,这就是难得的幸福。

在赵庆珍和程秀莲母子心里,始终有一份军人情结,程妈妈说:“我这两个儿子都当过兵,都是空军,所以我给孙子起名叫鹏程,以后也让他去当空军!”

(本网根据稿件《赵庆珍:二十一年如一日 千里上门替牺牲战友尽孝》 、《广空转业干部赵庆珍故事集》、《军转干部赵庆珍义务照顾牺牲战友母亲20余载》等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成都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因为一个“信”字,他应允了对战友的心底承诺,照顾战友母亲21年。因为一个“义”字,他放弃了为之自豪的蓝天梦,替战友尽膝前之孝。21年来,为兑现承诺,他赴四川邛崃替牺牲战友照顾母亲。他用无垠的爱告慰了九泉下长眠的战友,用儿子的无尽孝道抚平了母亲丧子之痛,他的真情胜过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用“情、义、真”书写着最美的人生篇章。赵庆珍的感人事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亲情、孝道和承诺。他愿意把时间花在孝亲上,无论是当兵时的探亲,还是在军营里写信,甚至选择在程妈妈生活的地方转业。而现代社会,许多人花在父母身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读完他的故事,您是否也会反思自己的孝心?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