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9 20:1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1 | 查看:518次
在江西宜春万载茭湖乡上峰村,有一座埋葬着45名烈士的墓地。年过九旬的凌高寿老人每年都会来这里扫墓,6年前,年事已高的凌高寿无力再继续扫墓,他的儿子凌端清便带着家人一起,代替父亲继续守护这些墓地,抚慰这里埋葬着的英魂。做一位守墓人,已经成了凌高寿家的传承和责任。
每年清明节,凌端清、张银凤夫妇都会与儿子凌庄云、凌庄坤,来到后山腰上的无名烈士墓前,扫扫坟前洒落的竹叶,清清坟旁的水沟,抹掉碑上的尘埃,把四周打扫得干干净净。
凌端清一家并不富裕,仅仅解决了温饱,住的还是以前的土砖房。尽管物质生活不算好,但多年来,他们家都秉承着扫墓的传统,凌端清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每次回家后也不忘到烈士墓前看看。
说起为何要守护烈士墓,还得从凌端清的父亲凌高寿说起。凌高寿老人已经90多岁了,他激动地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33年4月,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驻地万载仙源(原名小源)遭敌人围攻,许多红军战士在战役中英勇牺牲。在救治伤病员的红三医院,当时年仅8岁的凌高寿目睹着伤病员因无药救治而痛苦呻吟的情景,内心无比悲愤,他帮医护人员洗草药递纱布,给伤员端水,还含泪跟随乡亲参与掩埋安葬牺牲的战士。
无名烈士碑 图片来源:中新网
1950年,凌高寿给亲人扫墓,经过那一座座烈士墓,他站立了许久许久。他看到墓地里杂草丛生,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过掩埋那些战士,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还埋葬着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看着这样的景象,凌高寿思绪万千,泪流满面,烈士的遗容逐一浮现在脑海,当年的记忆涌上心头。
于是,从那年起,凌高寿便做了个决定,以后不论生活再难再苦再累,自己都要来这里祭扫烈士墓地,陪烈士们说说话,让这些英魂不孤单。这一守,便是60多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60多年来,凌高寿平日里只要稍有空闲都会去墓前看看,培土、清理杂草、排水。每年清明节,他还带着子孙一起去祭奠。在村小学师生去祭奠烈士期间,凌高寿总要深情地讲述烈士英勇奋斗、顽强不屈的革命故事。每次讲述,他都声情并茂、泪如雨下,学生们深受感染。
凌高寿老人给烈士们准备鲜花。图片来源:中新网
如今,年过九旬的凌高寿身体不如当年,长年卧病在床,他嘱咐儿子凌端清要看护好烈士墓。凌高寿说:“看护、祭扫烈士墓,对自己、对后人也是一种教育。我已经老了,走不动了,儿孙们怕我心里一直记挂守墓的事,早几年儿子孙子就已经答应我,今后会继续守护好烈士墓,他们一直也是这么做的,我现在可以放心了。”
凌端清正在去往墓碑的路上。图片来源:中新网
凌端清在擦拭墓碑。图片来源于网络
凌端清也已60多岁了,他从15岁起就常与父亲到烈士墓祭扫。现在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人”的担子,他把这份责任看得尤为重要:“那些烈士是为了革命而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现在父亲身体吃不消了,我接过守护烈士墓的担子理所应当。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我们所做的并不算什么。”凌端清说,自己一家人会继续守护好这些烈士墓,要把为烈士义务守墓作为家风世代传承下去。
编辑点评
清明祭英烈,勿忘忠烈魂。凌高寿一家,把祭扫烈士墓当作一种家风,三代传承,体现了一个普通家庭对烈士们的理解与尊重、缅怀与祭奠。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只有深刻把握过去的历史、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更好地拥抱明天。
(江西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 陶恒)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