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6 16:52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4-25 15:33:00 | 查看:378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袁妙婷 李晓琳
近日,中建四局投资发展公司喜添5名广东省技术能手,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和理解。
陈国烽: 更为创新才能跨越过去
陈国烽荣获2021年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行业混凝土构件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个人第1名。
2016年,陈国烽进入装配式建筑行业,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一步步开始学习。走出校园,建设工程技术专业的他从没想过在实践中连图纸都看不习惯。“刚接触这个行业,内墙外墙的图纸是反着的,跟读书时教的不太一样,每天都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去追上别人。”陈国烽说。
长达半年的培训里,从看图纸到扎钢筋、装模、修补半成品,每件活都要做得跟十几年工龄的老师傅一样好,每一次都要做得比上一次好,誓要用两年的时间追上从业十多年的老师傅。他因优异的表现被提拔为班组长、车间负责人,曾公派至香港短期学习工作,2021年进入“中建·智造”基地,在更大的装配式建筑智造平台上,带领团队斩获竞赛第一名。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与创新,做一行敬一行,装配式建筑行业在飞跃发展,需要更为创新才能跨越过去,真正做到‘链主’地位。”上班实操,下班看书,主动争取参赛,他很清晰自己的每一步方向,全身心投入生产任务中。
陈国烽的职业经历,与他个人的勤奋有关,也和绿色建筑飞跃发展、企业长期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密不可分。结合智能建造、绿色施工、智慧运营等创新技术,促进产业聚集与融通发展推动,把握实现“双碳”目标,正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措施。
冯亮:技术在于“做”,也在于“看”
冯亮是2021年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行业混凝土构件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1名、个人第2名得主。
从事预制PC构件行业6年,冯亮有着丰富的生产与质量管理经验,从叠合板、楼梯、凸窗、梁、柱,到墙板、空调板、阳台等构件。
虽然年纪轻,但他的参赛经验已经十分丰富。2019年1月,他代表东莞构件公司参加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三一杯”首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广东赛区“建装杯”选拔赛,首次荣获竞赛混凝土构件制作团体总成绩第2名。
高强度的连续作业,是年轻工人成长的必修课。“印象最深的是深圳宝荷欣苑项目,工期非常紧,6天要完成9栋楼的9层建造,稍微落下一点都无法保证进度,每天都是实打实加班加点。”冯亮回忆起最难的一次经历,记忆犹新。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突飞猛进,不但效率更高,还能避免恶劣的作业环境,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基地成立创新工作室孵化培育更多技术人才,与职业院校牵线搭桥,带来更多培训机会,鼓励员工修读专业课程。
技术在于“做”,也在于“看”。冯亮说,要为广大产业工人补充理论知识,包括如何装模、拼装的规范性、产品的整体构造等,沉下心来通过图纸真正读懂、理解技术,弄通拼装规范的意义,才是真正了解装配式建筑行业。
刁维波:工匠精神是做出来的
2019年,随着建筑行业向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刁维波毅然选择加入装配式建筑行业。虽然起步比其他人都晚,但钻研较真的拼劲从不退后。他严格把控叠合板与楼梯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协调车间人员工作,确保生产任务圆满完成。
“操作实践就是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因为以前没有在一线操作,体能、经验一直限制着我的发展。”刁维波说。一根根零散的钢筋在手里“旋转”“转弯”“合体”,才算完成一个组合,成为预制构件的“钢骨”。只有不断实践与积累,才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
“精诚”文化的内涵是精锐、精益、精品及忠诚、至诚、真诚,而工匠精神也正是精诚文化的体现。“有了精诚文化的魂,才能源源不断培养出更多优秀工匠,而工匠精神是做出来的。”对工匠精神,刁维波有着他的独到理解。他在2021年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行业混凝土构件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第4名。
亲身投入过深圳宝山学校轻质混凝土外挂墙、雨虹变电站大跨度肋梁板重点工程的生产,刁维波将带领团队一起,把多个项目积攒的实践经验,向积极推动建筑变“绿”、实现建筑节能继续冲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