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5 10:30 | 来源:科技日报 2022年04月25日 第05版 | 查看:215次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 讯 员 黄予剑 王海欣
【匠心追梦人】
历时数月攻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采油一队采油工张义铁的新成果出炉了。
“通过磁性探头采集声音,再经过蓝牙传输并进行降噪处理,可以帮助巡查人员找到抽机、泵类设备声音异常的原因。”前不久,张义铁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故障检测仪。
从一名普通采油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25年来,张义铁累计研制出115项技术成果,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7000多万元。
去年,在全国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会上,张义铁获颁“中华技能大奖”,该奖项获奖者被誉为“工人院士”。前不久,他又站上了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的领奖台。
“即便没有奖项,干热爱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他说。
“在困难面前多了一股劲”
一个画面,张义铁至今记忆犹新。
他成为石油工人的第一天,父亲像送孩子上学一样,把他送到采油厂一个边远站点。作为一名老石油人,父亲只留下一句话:“好好干。”
上班仅一个星期,同事眼中的“小毛孩”就做出了让大伙费解的举动——周末他没有回家却留在站里。“我想抓紧时间,把工作搞懂。”他回忆道。
那一年,张义铁17岁。
“好学,肯钻。”身边人谈及张义铁,几乎给出了相同的评价。2005年,江汉油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他第一次参加油田技能选拔赛,获得第3名,无缘下一轮比赛。
从此,张义铁练得更刻苦。为了熟练掌握五笔打字,他一有空就在电脑前练习,甚至散步时看到路边的广告牌,他脑中就开始拆解汉字,手指下意识地摆动。
仅用2个月,他的五笔打字速度,便从每分钟敲15个字,提高到每分钟能敲90个字。
说起张义铁,同事颜冰华说:“有一次我俩为井口加药泵做安装调试。当时是9月,天气特别热,我被太阳晒得实在受不了,他说你先回去吧,我守着,他就自己一直干到傍晚。”
颜冰华感慨,许多人一遇到难题就想说“算了吧”,而张义铁的成功就在于坚持,“在困难面前多了一股劲”。
凭着这股劲,张义铁自学完成采油工程专业大学专科课程,先后取得6个岗位操作证,成为采油工和集输工双料高级技师。2007年,中石化举办全系统技术大比武,他从300多名强手精英中脱颖而出,以94.33的高分获得集输工比赛第一名。
“生产难题就是革新重点”
清河油区勘探开发已有36年,原油产量自然递减加快,生产工艺和管理面临着很多难题。“生产难题就是革新重点。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张义铁说。
油井阀门铜套损坏,曾是令采油队非常头疼的事。过去更换一个阀门不仅要停井3个小时,还得需要至少4个人才能完成拆卸维修。
张义铁针对这一难题,反复进行试验和改进,研发了新型油井铜套。“1个人10分钟就可完成维修工作,与以前相比,大幅提高了工效。”他说。
目前,该成果已在清河采油厂的所有采油管理区进行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为了改变传统人工卸油模式,实现油污不落地,张义铁去年研制出自动破袋挤油机。此外,为改变传统开放式加药模式,如今他又投入到密闭式加药装置研制工作……
创新路上不停歇。多年来,张义铁先后研制出抽油机调平衡工具、组合式单流阀、电动机通用锥套等百余项技术成果,其中11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40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1项成果在多个油田进行推广应用。
张义铁的妻子许光彩告诉记者,丈夫很少谈及获奖,倒是每次有了创新成果,向她展示时的样子令人印象深刻。“他手舞足蹈,特别兴奋。他觉得只有用所学解决一线生产难题,才对得起那些荣誉。”她说。
“只有一直学习才不担心落伍”
“张义铁对我影响最大。”清河采油厂主任技师段晓明说。
在一次油田技术比武中,段晓明结识了担任教练的张义铁。“业余时间,我跟他交流革新成果,他鼓励我总结整理出来,最后还指点我将其写成论文。”他说。
从那以后,段晓明看待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学会了举一反三,不再仅仅盯着一口井。”他感叹道,一个人钻研不难,但要教会别人如何做、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才是真的牛。
让更多人成为技术大拿、创新高手,这是张义铁牵头成立技师工作室的初衷。
多年来,张义铁坚持开展“技术课堂进井站”活动、上门送教,年培训基层员工超500人,带出的徒弟有21人在省部级以上级别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带领技师团队提出增产、增效措施200多条,解决现场问题300余项。今年,张义铁又与4名新入职大学生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
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如今张义铁又瞄准了下一个“风口”。
随着井站无人值守、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油区推广应用,数字化转型成为油气生产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今年的公司职代会上,张义铁提交的“信息化运维项目”提案获得通过。“基层信息化运行中出现问题,先报给技师工作室处理,处理不了再向外寻求帮助。”张义铁计划,抽调几名技术骨干先学习信息化操作技能,力争用1年左右培养并储备3到4名相关专业技能人才,以解决生产一线出现的数字升级问题,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科技在进步,只有一直学习才不担心落伍。”张义铁说,一线工人不是掌握一门手艺就够了,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如今的技术要求。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