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火线”,这位社区老书记为何让人心安(图)

发布时间:2022-04-20 12:59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2年04月20日 第11版 | 查看:593次

▲3月25日,杨兆顺在居民区巡逻防疫工作。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郭敬丹、吴振东

  上海战“疫”紧张时刻,65岁的全国劳动模范杨兆顺回到了他最熟悉的社区。

  从3月18日起,杨兆顺没再回过家。他带着一床被子“南征北战”,凭着多年社区工作经验,化身“救火队长”,先后支援普陀区桃浦镇5个社区,解决疫情下居民的急难愁盼。

  退休前,杨兆顺担任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近20年。退休后,他依托“上海杨兆顺社区工作室”,为基层社区“传帮带”。如今,与杨兆顺并肩作战的,是他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徒弟,以及不断加入的志愿者。

  这些杨兆顺口中的“孩子们”,如星火一般,闪烁在各个社区的抗疫一线。“老一辈”和“新生代”,抱有共同的朴素愿望:“关键时刻要站出来。”

火速增援:凌晨成立“接管”队伍

  杨兆顺清楚记得一个时间:3月27日晚11点26分。手机铃声响起,上级党组织急告:“阳光建华城第二居民区居委会干部已全部隔离转运,需要你马上增援。”

  身在阳光建华城第一居委会办公室,杨兆顺很冷静:“好,给我几分钟,让我捋一捋。”

  阳光建华城第二居民区,常住人口近3000人,第二天就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接管”这样一个并不熟悉的社区,杨兆顺首先考虑人手。

  “需要各方面的社区工作者,得有善于沟通的,会用电脑的,会开三轮车的,身体素质要好……”从年轻党员到刚刚退休的老书记,杨兆顺心里已经拟好了一份名单。经桃浦镇党委授权,杨兆顺挨个给名单上的人打电话,“根据他们的住址,我先自己算好时间、盘好路线,再通知他们做好准备,几点几分在家门口等车来接,前往阳光建华城第二居民区开展工作。”

  不到一小时,这支由9名社区工作者组成的工作专班建成了。

  在此之前的9天里,杨兆顺已经这样“闻风而动”了。3月18日晚,他接到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斌的电话:“师傅,小区封闭管理了,居民有些恐慌,您能过来压压阵吗?”

  杨兆顺自此离开家,带上行李回到他曾经工作过的紫藤苑。紫藤苑是20世纪90年代的动迁安置小区,近8000位居民中超过一半是老年人,困难人群也多。小区突然闭环管理,居民情绪容易波动,社区工作压力较大。

  “我对张斌的工作很放心,我的徒弟我心里有数。”杨兆顺说,自己不放心的是居民,“我想和他们在一起,我必须来”。

  紫藤苑、雪松苑、阳光建华城第一及第二居民区、联星丽景苑……近一个月来,杨兆顺已先后支援5个社区。

“神兵天降”:给社区帮了大忙

  无论在哪个社区,杨兆顺都注重发动居民自治的力量。

  刚回紫藤苑时,杨兆顺对张斌的忙碌有些“看不下去”——一个人“大包大揽”,负责对接所有事情,手机、座机电话响个不停。

  “一个人的精力再旺盛也是有限的,如果光靠个人,迟早扛不住。”杨兆顺把对徒弟的心疼化成工作方法的指正:得招募更多年轻人来帮忙,并充分用好这支队伍。

  接着,张斌将新招募的年轻志愿者纳入居民区的防疫志愿者“三级网”:按人员特点进行造册,特别备注了家庭住址和特长,依据个人特长从各区块选出8个组长,成立全能机动组,进行区块治理;每个区块下设3个志愿者小组,分别是医疗保障组、物资保供组、24小时接待组,由小组长建群、管理、发布任务。

  理顺了流程,最大限度调动了志愿者的热情,张斌这个“总控”的工作效率不仅大大提高,还能抽出部分时间,去做小区血透患者、孕产妇、老人配药等需求清单的提前排摸与资源协调,真正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刀刃上。

  在“接管”阳光建华城第二居民区时,杨兆顺同样依靠志愿者的力量。他到物业找了一块黑板,用粉笔写上“本小区紧急招募青年志愿者”,放在小区门口,来取快递等物资的居民都能看到。信息在居民群里广泛转发,很快,报名火爆起来。

  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杨兆顺看来犹如“神兵天降”。“依靠他们,我们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工作专班,迅速熟识了块长、楼组长。”杨兆顺说,这支志愿者队伍从无到有,人数迅速破百,年轻人活跃在“秩序维护”“门岗值守”“送货短驳”“检测引导”“政策宣传”等服务点位,各司其职,让小区防疫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杨兆顺也会想起自己的儿子杨凯。父子俩很久没有见面了,但杨兆顺却感到欣慰。在阳光水岸苑,“80后”杨凯也是一名志愿者。“我什么都做,挨家挨户敲门登记人员信息、维持核酸采样现场秩序、上门送菜送物资……”杨凯说,“父亲是我的榜样,我也不能落后”。

不辞辛苦:在“被需要”的历练中成长

  在许多年轻居民区书记心里,杨兆顺犹如“定海神针”。“他有一种不屈的精神,好像对任何事都很乐观。”让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曙光印象最深的,是杨兆顺那句“有事不怕事”。“任何地方都会有困难,杨书记经常讲,既然你在这个岗位上,那就是你的责任。”俞曙光说。

  “我真的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的。”数十年来,从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小巷总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种种荣誉“加身”。“退休后,还有机会为老百姓做事,我真的很快乐。那些疲劳都不去想了,我觉得甜甜的,是一种被需要的满足。”

  “不怕事”的杨兆顺,习惯了战“疫”中接起电话就动身,奔向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患有高血压的他,吃泡面,睡地铺或行军床,都不放在心上,但讲起徒弟们在一线的辛苦,65岁的老人立马红了眼眶。

  “这些孩子压力太大,忙起来,一天睡两三个小时。有时候居民不理解,冲他们抱怨,他们心里难免委屈。”杨兆顺说,徒弟们见到他,就像见到自己的父亲。“我跟他们说,可以跟我发牢骚,有什么困难,我力所能及地帮助你们。”

  火线上最能培养人,杨兆顺特别看重的,还有这些年轻人的成长。最近,华和民祥园急需一名临时负责人组织社区工作,杨兆顺立马推荐了年轻社工庄红青。在杨兆顺看来,这位曾和他一起“接管”阳光建华城第二居民区的战友,思路清晰,工作卖力,吃得了苦,“她现在可以顶上去,牵头一个居民区的运转”。

  选苗、育苗、壮苗,“上海杨兆顺社区工作室”开展的“三苗”工程,在社区战“疫”中有了特别的土壤。“在我身边表现不错的孩子,我也把他们纳入我现在的突击小分队里。这种时候的表现,实实在在,装不出来。”杨兆顺说。

  如今,杨兆顺依然奔走在各个社区,与自己的徒弟们并肩作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