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天路“玩沙”人(图)

发布时间:2022-03-22 19:16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3-21 20:46:01 | 查看:330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王凯邦

  一望无际的柴达木盆地戈壁沙漠上,青藏铁路两根蜿蜒的“钢铁巨龙”穿梭着直上云霄。

  “K712+300-K712+500处发现线路沙害需要清理一下,沙害长200米,请求车间支援!”近日,春季的第一场沙尘天气突如其来,黄沙漫天飞扬,席卷了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饮马峡桥隧车间管内线路,导致黄沙侵入到铁路路肩甚至道心,一段急促的声音从德令哈工务段饮马峡桥隧车间调度卡控员的对讲机中发出。

  “强劲的风沙遇到铁道会减缓速度,部分黄沙就落到铁道线上,黄沙堆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越堆越厚,必须有人去荒野大漠里经常巡视检查追踪并及时清理整治。如果不及时清理,列车涉险通过积沙严重地段,很容易发生脱轨事故,沙子在轨底也容易发生锈蚀。”车间饮马峡桥隧养修工区班长李刚动员说,立即去现场,清除积沙、疏通线路,保证列车安全通行。

  该区段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锡铁山站至达布逊站区段内,一年四季风沙不断、高寒干燥。为充分利用当日“天窗”作业机会,20余名干部职工准备好人手一把的铁锹和200余个编织袋,乘坐工程车前往沙害地点,经过两个小时“搓板路”的颠簸到达了清沙现场,一场紧张的线路清沙作业就此展开……

  上午11时许,伴随饮马峡桥隧车间饮马峡桥隧养修工区现场防护员郑旭喊出那句:“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作业。”清沙“天窗”作业正式开始。天窗时间内,他们要赶在下一趟列车驶入前清理完200米范围内的黄沙,作业时间只有3小时,他们必须紧张有序。

  铁道线上风很大,“小黄人”们穿行在风沙线上,重复单调的工作,干活时没人愿意说话,因为一张口会吃一嘴沙。人手一把铁锹是他们的装备,清沙工作没有特别的技术难度,只有埋头苦干,与风搏力,和沙掰手腕,担当着铁路人排险维修的责任。

  铁道线上,身穿“黄马甲”的身影由远及近,渐渐清晰,李刚等人肩扛铁锹,手拿编织袋立即进入线路开始“玩沙”,一行人错位排成一排,抡起铁锹去一锹一锹地清理,治沙量特别大,一趟活干下来经常累得人直不起腰。

  “线路治沙不只是将积沙抛在线路外,还要将线路周围的浮沙装填编织袋进行就地掩埋,防止沙害再次复发。”班长崔建业说。

  人工清沙工作量大、效率低,治标不治本。在与沙害斗争中,铁路人萌生了筑挡沙墙、麦草方格、编制尼龙网格等一系列防沙治理措施。于是,肆虐的黄沙在网格和人工植被的阻拦下放缓了脚步。

  “经过多年的努力,风沙埋道现象现在已经大幅减少,许多地方种植的固沙植物也已经成活,但风不停息,部分黄沙仍然会侵入线路。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平时我们就是修建和维护这些防沙网格。”饮马峡桥隧车间党支部书记李承君指着线路周边附近的土方网格说。

  15时许,连续奋战4个多小时后,此次治沙工作终于接近尾声,有的工友布满老茧的双手磨出了血泡,有的脸庞黝黑、口鼻眼角都是黄沙,他们陆续撤出网围栏,清点人员机具后,清沙作业结束,他们用双手拍打着钻进衣帽的黄沙……

  不一会儿,一列承载货物的列车呼啸而来,在他们刚刚清理完沙害的地段安全驶过,看着列车渐行渐远,工友们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在回工区的路上,路途依旧是那样的颠簸和漫长,他们一会儿哼着歌、一会儿聊聊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们无怨无悔,依旧坚守戈壁,只为旅客列车安全运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