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鸟叔”自费百万护鸟10年 救助鸟类超2000只(2图)

发布时间:2022-03-08 16:51 | 来源:辽沈晚报 2022年3月8日 12版 | 查看:516次

10年来,余炼救助的鸟超过2000只。

余炼每天随身带着望远镜和相机随时观察记录鸟类的活动。

10年来,几乎每天他都在锦州小凌河沿线巡护,从市内一直到海边,对候鸟过境、停留锦城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硬是报废一台二手车,在锦州十几万顷湿地上设立近300个观察点,义务救助和治疗猎隼、秃鹫等鸟类超过2000只,通过他多年的记录,较1988年出版的《东北鸟类》记录的锦州鸟类207种增加到336种,锦州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余炼被影友和护鸟志愿者亲切地称为锦州“鸟叔”。

10年努力

裸眼能辨别出600种鸟类

大鸨、灰鹤、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在与锦州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余炼的聊天过程中,他对每一种鸟都十分熟悉,如数家珍。余炼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观察湿地鸟类并记录进行科研调查,经过10年的磨炼,他能通过裸眼辨识600多种鸟类。

余炼1998年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程序员,他曾经为国内的几大网站工作过,偶然的一次从北京到锦州的工作经历让他留在了这里。

2013年,小凌河口来了一群白鹭,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与这种美丽的野生鸟类接触,他拿起了相机,开始追寻白鹭的身影。那也是余炼第一次拍到野鸟,也是至今令他记忆犹新的一次拍摄,照片中的白鹭姿态优雅,美得令人赞叹。那次拍摄之后,激发了他对拍摄鸟类的热忱。他拍摄到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鸟类,他加了很多群,向群里的鸟友请教鸟的名字,与有关鸟类的问题。到后来他甚至开始买手册、买书,自学各种鸟类的知识,他从初识野鸟到能识别600种鸟类经历了近10年。

缺乏经验

第一次救助鸟类并不成功

“我的相机价值只有5000元,我拍摄鸟不是为了要艺术照片,而是辨别记录鸟的习性。”在几年的拍鸟过程中,余炼从最初的欣赏鸟,发展到观察鸟类的习性。2015年4月的一天,他第一次在锦州海滩上发现了遗鸥,而那次他观测到了300多只,而且这之后每年的四月份都能观测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种群,他把这些照片和发现,传给了北京的野鸟会,帮助他们研究遗鸥的迁徙路线。

“从鸟类的拍摄者,变成一个护鸟的志愿者。”2015年9月,锦州附近的山上一只虎斑地鸫,由于翅膀骨折需要人护理一段时间,他接到了网友在网络上发来的求援。

“我立即开车把它接回了家。我决定给虎斑地鸫腾出卫生间,让它在里面生活,”在卫生间里给它准备了洗澡用的盆、吃饭用的盘,以及零食。网络上向大连的网友现场直播它的生活。让当初救它的人们,在远方也能见到它。

“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凭的是一腔热情,一个月后我发现虎斑地鸫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次打击让余炼更加疯狂地学习鸟类的知识,结交更多的专业鸟类救助组织和鸟类专家。

“我很难过,将虎斑地鸫埋在一棵开满迎春花的树下,我给它写了长长的祭文。”

成为专家

累计救助鸟类超2000只

余炼常常为自己生活在锦州而感到幸运。因为锦州是中国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每年有很多珍稀鸟类迁徙路过锦州,甚至在锦州越冬繁殖。余炼曾拍摄到珍稀的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大鸨、遗鸥、白鹤等,其中遗鸥和白鹤都是锦州历史上没有记载的。

长期的野外拍摄,余炼不仅拍摄到了许多珍稀濒危的鸟类,也让他交到了很多朋友,也逐渐在“鸟圈”有了一些名气。

2017年12月7日,葫芦岛境内发现一只被弹丸所伤的猎隼,余炼和其他志愿者奔走锦州、葫芦岛、沈阳3座城市23小时爱心接力,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助”。

“发现猎隼左翅有一处贯通伤,应是站在树上时被人从背后用弹弓打伤所致。猎隼的伤处不停流血。”余炼赶紧开车买来脱脂棉为其止血,“所幸村民之前给猎隼喂了2两鲜肉,小家伙才保证了体力,挺过了这一关。”

余炼和锦州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立即护送受伤的猎隼抵达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沈阳猛禽救助中心主任王唯彦一起查看了猎隼的病情,拍片结果为左翅桡骨粉碎性骨折。猎隼被紧急转送到沈阳市动物医院,主刀医生为小家伙做了接骨手术。晚上7点多,猎隼成功完成了手术,“这次救助非常成功,术后15天痊愈,40天左右就放飞大自然了!”余炼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些年,锦州无论哪里有鸟需要救助,公安或者林业部门都会第一时间通知自己到场,自己救助的各种鸟类超过2000只。

300个观察点

一天往返近150公里

2017年10月,余炼在大凌河的芦苇荡里,拍到了黑脸琵鹭,而且是8只,“黑脸琵鹭是仅次于朱鹮的世界性濒危鸟类,”余炼每次说到鸟或者与鸟相关的信息,他都会完全脱离内向的性格,甚至有些亢奋。

他将照片分别发给了大连野保会和北京林业大学的朋友,分别得到了他们肯定的回应。在同一个地方,余炼团队又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大种群,最多的时候见到接近一千只东方白鹳在同一片区域飞舞,余炼欣慰地感叹道:“这都是锦州沿海湿地这几年环境变好的明证呀。”

“东方华地城近3万亩湿地刚好处于世界上两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会处,每年大约能吸引295种候鸟。”东方华地城湿地项目负责人裴强介绍,湿地中间还修建了一处鸟类保护基地,为受伤的鸟类提供恢复休养的场所,余炼老师和志愿者经常给来湿地参加研学游的学生义务讲课。

“大凌河口到小凌河沿线巡护,从市内一直到海边,这一圈下来大约150公里,候鸟迁徙的季节300个观察点都要走到。”

一趟巡护下来,时针已经指向13时,3月初,寒冷中夹杂着饥饿,午饭怎么办?余炼熟练地翻出车上的蛇皮袋,里面是大桶方便面,拿出保温壶倒上热水,“我也不讲究那么多,好歹有一口热的吃。”

实际上,无论严寒、烈日、雨雪、风霜,余炼都坚持下湿地巡护,每月巡护里程至少2000公里。余炼介绍,湿地经常是异常泥泞坎坷,车辆无法进入,有的线路只能靠双脚穿着雨鞋在泥沼中走两三个小时才能走完。

“我今年的观察记录,锦州鸟类从去年的336种增加到373种。”锦州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余炼表示:会把最新观测到的数据上报锦州市林业草原保护中心。

对话余炼

护鸟让我

有成就感

记者:为什么每年花10万元,付出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观鸟、护鸟这件事?

余炼: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鸟儿是我的朋友,它们受伤或者被伤害我真的做不到见死不救。

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每当我心情不好,就驱车去海边、去山里,走进大自然,听见那漫天的鸟鸣,心情自然就会舒缓下来。鸟儿给我带来安宁,它们是我的朋友。

记者:妻子和孩子能理解你做护鸟志愿者吗?

余炼:护鸟志愿者是这样的一群人,大家都是利用自己的时间、开自己的车,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一定危险去观鸟、护鸟。

但是,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动,很荣幸我也是其中一员。我的妻子非常理解我,儿子10岁了,放假的时候已经能够跟我一起去观鸟,他拍摄的鸟类作品还上过央视,我也向妻子保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4点一定结束巡察观鸟点,开车去学校接孩子放学。

记者:这些年你救助的鸟超过2000只,未来还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吗?

余炼:我先后获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态保护奖、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全国护飞先进个人,助鸟已经是我的责任,治好了它们我很开心,看到它们能飞走了却心情复杂,有时我舍不得,希望它们还会飞回来看看我,从拍鸟,到爱鸟,到护鸟,我一生都会在这个地方保护鸟,我是一个普通的护鸟志愿者。

辽沈晚报 辽宁文明网记者徐刚 文并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