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30 11:12 | 来源:中工网 2016-09-30 13:52:55 | 查看:1195次
央广网大连9月29日消息(记者王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减速机厂,数控机床操作工梁伟的朋友圈签名。如今,已是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能手、工人专家的他,不管是面临20年前的两次家庭变故,还是20年来在机械加工领域的“摸爬滚打”,这个有担当的80后东北汉子,一直将这句话藏在心底。
80后梁伟谈起机械加工技术,滔滔不绝。央广网记者 王晶摄
没有高学历,他主动考学,积累几十万字作工笔记;没有名师指导,周围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师傅,都成为梁伟多次拜访求教的对象;为“吃掉”关键工序难题,几天几夜几乎吃住在车间是常态;600度高温的铁屑在他胳臂上不知留下多少疤痕,但在他眼里压根不是事儿。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这样,几年来梁伟成为企业里最年轻、优秀的数控镗铣机床的主机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辽宁五一奖章、辽宁省功勋高技能人才、辽宁省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操着一口大连话,高大、憨厚的梁伟和记者说了句心里话:“好手艺,它不是一天就养成的,你得‘沉’下去,对于机械加工咱差一道都绝对不过关。”这也是在他刚刚入行时,母亲不断提点他的话。
农村娃当学徒 20年蜕变成机械加工“老司机”
记者刚一落座,同事于登国丝毫不掩饰对梁伟的夸赞,“梁伟对徒弟和工作非常严格,但只对事不对人。”用梁伟自己的话讲,现在太多人在机械操作时不差这一道两道,但在我这你差0.01毫米都得重来,这一道如果误差数差到头发丝的六分之一时,这产品就废了。
梁伟说,0.01毫米的误差绝对不能出现。央广网记者 王晶摄
“说实话,我19岁刚从技校毕业,也想在城里扎下根、呆得住。”梁伟最初的想法很简单。
“你愿不愿意干?”
“想干”。
“我教你干啥,你就干啥!”
“没问题!”
这是20年前,梁伟与师傅初次见面时的两段简单对话,但他却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如今自己成了师傅的东北汉子说话总是那么直接:“做我徒弟,要么你就好好干,要么哪来哪去。你要眼勤、手勤,怕脏怕累绝对不行。”同样,在每次新收徒弟前,他都会将同样的两句话,再次抛给徒弟。
虽然现在的梁伟已经能够成功完成300台3MW风电增速机生产任务、单点系泊液滑环产品项目的技术创新也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破解武汉三江360吨矿车用轮边减速机加工难题......但在刚进车间时的他,却也是个小“愤青”,“咱学生时代在技校也是动手能力很强的,但是为啥师傅总不让我单独操作?!”
2000年,梁伟在单独操作加工混铁水车的齿轮轴时失误,导致延误产品的进程,就是因为这件事给了梁伟当头一棒!
“我这人就比较‘拧’。”此后多年来,为了学技术,梁伟主动考学、还利用工作之余买了上百本机械知识书籍学习,只要遇到理论上不懂之处便找寻大连各大技术学院,找高手切磋技艺。由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所以媳妇总是抱怨他,就连一起看电影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只有梁伟自己心里清楚,“我这一个农村娃,你不把技术真正学到手,怎么在社会立足?!”
梁伟几十万字的手写工作笔记,图文并茂。央广网记者 王晶摄
如今,机械加工技术“大拿”梁伟仍然坚持继续学习。
2004年和2006年,梁伟分别在大连市首届职业技能竞赛和市“重工·起重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数控铣工和数控车工高级工人技师职业资格,成为大连市极少数的“双料工匠”。
老外称赞梁伟:“中国最好的工人”
在大连的一条职工街上,梁伟的照片被挂在“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榜”橱窗内,路过的行人会不由地驻足观看这大连的“工人明星”。
2009年,大连重工在组建国家风电传动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过程中,风电增速机产品外销放量,但主力新机型2兆瓦风机行星轴孔的加工却是生产的一大瓶颈。用于登国的话讲,“那时这技术被外国公司封锁垄断,你就是花钱咱也买不来。”
从小就长在东北的梁伟,骨子里可不止豪爽好学。“我这人吧,就愿意挑战自己!”为了攻克这技术障碍,他几天几夜直接吃住在车间,硬是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此后这种手法被命名为“梁伟操作法”,并在全厂推广,国际风电市场有了“梁伟”的名字。
正是眼前600度高温的铁屑,让几年来连续作业的梁伟胳臂上疤痕不断。央广网记者 王晶摄
这几年,梁伟还多次被企业选派到意大利、美国进行技能培训。那时,新引进的美国数控车铣中心,被梁伟改制过的设计编程曾提高工效3倍之多,在场国外专家直接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中国最好的工人。
车间加工中心拥有“车、镗、铣”三种功能,一般国外工人只擅长“车”,但梁伟三种却都拿手,输入程序、上活、走刀,梁伟干出来的活又好又快,就连国外前来培训的老外都服了,临回国前,他拍着梁伟的肩膀说,“我来中国是培训你们的,结果被你给培训了。”
技术出名了,国内外高薪来“挖”梁伟的企业自然不少,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那时候刚来车间,咱没啥绝活,我父亲和弟弟相继因病去世,家里虽欠下巨额债务,但是咱做人不能忘本!”梁伟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强调,如果没有大连重工的平台,那时只有十几岁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儿。
“梁伟劳模工作室”频结硕果 徒弟点赞:不服不行
捷报传来!2007年,徒弟牛喜文获得技能竞赛冠军,此时的梁伟比任何人还要高兴。带徒弟如兄弟,牛喜文谈到师傅时好像有夸不完的话:“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对待我们和对自己的要求一样严格。”
2012年,由梁伟以及其他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梁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成立几年便硕果累累,成功破解了工程机械钻井平台顶驱箱体同轴度、煤矿机械截割减速机悬挂体加工等10余项新产品加工技术瓶颈。2013年初,他们还解决了E1E2立辊轧机大齿轮内花键的加工难题,节省外协费用达118万元……
至今,梁伟工作室通过“劳模结对子”等方式培养出来的高技能青工达20余人。9月29日一大清早,工作室技术科工艺员冯东亮和武学思正在车间研究机械图纸设计问题,许久未得出答案,但梁伟稍加指点,却解决了他们“鼓捣”了几个小时的问题。徒弟们常讲:“俺们师傅的技术绝活儿,不服不行,只要他跟我们一起研究,那问题必须能解决!”
2015年末,宝钢湛江钢厂遭受强台风,部分设备损毁严重,大连重工发出“抢制宝钢湛钢卸船机项目一号生产令”,梁伟和牛喜文一起总结出减速机箱体精加工“十六法”,使长时间困扰生产的大型减速机箱体把合易变形问题得以解决。
近几年,梁伟带出的徒弟张全、张兆全分别在大连市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竞赛第一名和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徐铭宇在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竞赛标兵称号......
谈到工匠精神,梁伟只是憨憨一笑,说道:“踏实点,沉下心,个个都能成才!”但他似乎有些担忧,现在的年轻人缺少一种踏实肯干的精神,和他们那时比,吃苦劲儿总觉得差了点儿。
梁伟总是告诫徒弟们,多些踏实,少些浮躁。同样,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央广网记者 王晶摄
来源:央广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