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王亮:自学成才的装配大师(3图)

发布时间:2022-01-30 11:04 | 来源:中工网 2016-10-03 08:53:52 | 查看:1148次

光明网讯(记者刘超)“平时是很难在厂里看到王亮的,这次真是难得。”看到王亮风尘仆仆的迎过来,陪同采访的工会工作人员调侃道。

  事实上,不仅是同一个工厂其他部门的同事很难见到王亮,就连他的家人也一年中也难说能见到他几次。作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安装公司的副总经理,王亮工作就是为购买国产设备的客户进行安装。“一年中有时候10个月时间都在出差。”

  “现在好多了,很多设备都是在咱们工厂里组装好整件运过去,现场安装的的工作要少了许多,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做售后服务,就好像是买东西附赠的‘管家’一样。”王亮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奔波在各地,随着国产大型设备更多的走出国门,他的“管家”之名也开始传播向世界各地。

王亮在车间/李旭摄

工地上的明灯

  1970年出生的王亮今年不过45岁,略显黑糙的面庞是他这些年在安装工地上留下的印记。从初中刚接触物理开始,他就对电气显示出浓厚的兴趣,成为一名电器工程师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高考失利后,为了兼顾家庭和自己的兴趣,他选择进入大重之高电工就读,1990年毕业后他进入了工厂,成为了一名电工。

  尽管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电气工作,但是没能进入大学系统学习始终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理论知识对电工来说相当重要,就算成不了电气工程师,我也要成为最优秀的电工。”王亮暗自给自己打气。大型机械的安装工人一年约有300天时间在祖国各地安装施工,而且多为露天作业,很少能抽出单独时间学习,王亮就利用乘车、乘船、乘机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恶劣无法施工的时间看书学习。冬天,在采暖条件差、墙上挂着冰凌的驻地工棚里我就裹着被子读书;炎热的夏天,在江南水乡驻地为躲避蚊虫的叮咬我就钻进蚊帐里坚持学习。

王亮接受记者采访/李旭摄

  “最好的学习时间就是晚上了,能安安静静的看书。”为在夜间看书学习不影响别人休息,王亮特制了照明灯具,躲在被窝里悄悄弥补这自己理论上的短板。每天晚上,当整个工地的灯光都熄灭,大多数工人都进入梦乡后,就能看到一盏孤零零的灯,在夜风中摇曳……

  这盏不时亮起的夜灯为王亮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很快成长为厂内的技术骨干,更大的考验也随之而来。

英国专家:“等王亮回来再开工!”

  2009年,王亮向公司提出了拓展后服务业务的建议。所谓后服务,就是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组织机械、电气、液压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员负责对设备运行进行维护保养和后续大修、备品备件服务,也正是统一时期,王亮和他的团队有了设备“管家”之名。

  然而,王亮的“管家”国际化之路并不像国产设备走向国际那样顺利,早些年,尽管有些发达国家选择使用中国设备,但对于中国来的安装工人还是将信将疑,王亮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些质疑。

  2001年,大连华锐重工与英国斯维达拉公司在天津港南疆码头合作安装调试两套双车翻车机。在二线翻车机调试的时候,卸完煤的车辆有时候难以回去,作为这次安装工作主导的英国专家一时间找不出脱轨原因,眼看着试车期的临近,英国专家只能干着急。

  尽管只是配合英方进行这次的安装工作,但王亮还是站了出来,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故障排除工作。

  “其实我心里也没什么底,但是不能让活就这样停下来。”“笨人”有“笨法”,面对程序中可能出现问题的300多个相关点,王亮和他的团队采用排除法,连续40多个小时“钉”在安装现场,终于找到了软件设计中程序扫描与结果输出不匹配的错误。对此,英国专家满是惊叹,对王亮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服”。

  此后,王亮由于连续工作而生病,不得不暂时回到大连养病,负责安装的英国公司果断要求暂停调试:“一切等王亮回来在干!”一向不允许中国工人进入电脑室的英国专家干脆直接把电脑室的钥匙交给了王亮,让他主持整个安装调试工作。

  这次救急,也让更多国外企业开始注意到他。英国斯维达拉公司给我发来了年薪20万元人民币、首签4年合同的邀请函,但王亮还是选择留在了大连,而这一留下就又是十几年。

准备运送的大型设备/李旭摄

  “要说没心动那是不可能的,不论是20万的年薪还是更优越的工作环境都挺诱人的,但我的家在这里,培养我厂也在这里,这些都是丢不了的啊。”王亮感慨到,“选择没什么对错,合心就好,现在来看,我留对了。”

  尽职?失职?

  王亮留下,最高兴的还是他的同事们,在工厂内熟悉王亮的人没有不对他竖大拇指的,但在家中,他却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丈夫”、“好父亲”,比起在工厂里的专注,他在家里总是有点“不在状态。”

  “有时候满脑子就是那些程序,想着想着就把手上的事忘了。”王亮在生活中时不时地“走神”让家里人很是担心,他也曾经因为“走神”差点酿成事故。

  “我爱人怀孕的时候,我总感觉平时很少在他身边,亏欠她太多,就特意请了15天假,想表现一下,一天晚上,烀猪蹄子给妻子补身体。我把猪蹄子放到高压锅里烀上后就去修改产品的电控程序去了,转头就把烀猪蹄子的事忘了,高压锅差点起火。”王亮回忆起这件事还是心有余悸,幸好邻居看到他家厨房浓烟滚滚拨打了110,直到警察破门而入,王亮才想起猪蹄的事。

  “从那以后,家里人就很少让我‘表现’了。”王亮笑到。

  每当谈起这些家事,王亮在不好意思的同时语气也总略显得有些沉重。“我一年到头在外面跑,难得在家几天,辛苦他们母子俩了。”王亮的爱人总是习惯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下王亮回家的时间,那是他们难得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日积月累,小本子被记满了。

  王亮细看那本“时间账本”的时候愣住了,他发现新婚前10年,他在家的时间左算右算都不到三年。“我姑娘小时候,每次我回到家的时候都不认识我了,一次走太久了。”王亮感慨,为了完成项目的后服务,他们经常在外地一呆就是半年以上,家里很难兼顾。

  “家里人的支持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产品走向世界,我们需要生产线上涌现更多的“王亮”,他们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保障,也是中国制造在浪潮中屹立不倒的基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