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9 19:45 | 来源:中工网 2017-11-22 15:44:06 | 查看:485次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央广网重庆11月16日消息 采访的前一天,杨波刚刚从河北的工程上赶回来,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的他正好借此机会回来看看妻子和女儿。“工程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做焊工30多年,杨波的双脚几乎已经走遍了祖国的各个城市。
杨波是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焊接高级技师,“专治”各种焊接方面的“疑难杂症”。“焊接可不仅仅是大家印象中带着面罩、穿着防护服,拿着工具,‘火花四射’的把两块金属板连接起来的工作”,杨波对记者解释,不同金属所需的温度、不同构造所需要的角度、焊接缝隙的形态等,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作为指导。
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水平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杨波手中解决的重大焊接难题不下百件。现在的他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还享受着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焊接的成品不仅要达到国家标准,还要尽量做到极致,产生出美感来”,在杨波心里,产品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杨波在大型油罐群焊接现场
从“国家标准”到“美的感受” 不能被机器取代的大国匠人
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系列化工工程、新疆米泉中泰化工两碱工程、青海昆仑碱业国内第一套100万吨纯碱工程……每当在电视上看到或者出差路过这些地方时,杨波的心里总会充满自豪,因为“串连”起这些庞然大物金属表面的“胶水”,都是他们团队一点一点焊接上去的。
杨波的手上有一些细小的疤痕,他说这是焊工特有的“勋章”。焊接时,焊条与工件产生的弧光飞溅偶尔会灼伤到裸露的皮肤上,尤其在狭窄的空间内施焊时,这样的现象时常发生,虽然有防护措施也很难保障不被烫到。“十几年前没有现在这么多防护,我身上还留着很多那时被烫的疤”,杨波指了指自己的后背。
除了工作本身的危险性,外界施工环境也曾给杨波带来很多挑战。2007年,杨波的团队承担某段长输天然气管线的焊接任务,70000米的管道大部分规划在远离人群的荒山野岭中。从早到晚,吃喝睡几乎都在脚手架上,除了会遇到暴雨、曝晒等恶劣气候,还经常遭到蛇虫困扰,“有时早晨在脚手架上醒来,身边就盘着一条蛇”。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杨波经常对徒弟们说的口头禅,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他也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标准。
0-2毫米是压力管道和储罐焊缝高度的国标规范,只要在此之间都是合格产品。但是,杨波却一直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徒弟在达到国家标准时必须做到焊缝的高度和宽度都要均匀细腻一致,要有美感,最后呈现出来是一条笔直的焊缝,规整、匀称。
不锈钢管道焊接焊缝
当“美感”这个词从“五大三粗”的焊工杨波口中说出时,总会有些违和感。“焊接就像给衣服打补丁,乱七八糟的线脚也能把衣服补上,但是穿出去就很难看”,杨波把他焊接的焊缝拿给记者看,一定要整整齐齐才拿得出手。
做到“杨波标准”并不容易。在面对工件材质不一样,厚薄不一致,尤其一些超厚或者超薄的焊接材料,要做到焊缝的98%、99%乃至100%的无损检测合格,非常困难。同时在一些受限空间内施焊,为了保证焊接的质量和焊缝的美观,很多时候需要手一直保持在同一高度,并根据空间大小调整蹲着、趴着的姿势。有时,汗流到眼睛里,稍微眨眼动一下,就会影响整个焊条。“合格,然后超越”,杨波说做焊工要像女人绣花一样专注,缝错一针,“满盘皆输”。
“杂家”焊工的可持续学习之路
“电弧磁偏吹、伽马射线……”在与杨波的谈话中,他时不时就会蹦出很多不同专业领域的名词出来。“电学、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甚至是光学等领域,在焊接工作中都会有所涉及”,杨波笑称焊接工人其实也是个“大杂家”。
杨波1986年参加工作后,被分配到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做了一名焊工,从当时的懵懂无知到现在成为“杂家”,杨波走了近30年。
当年车间规定,新员工必须要跟着师傅学习3年,才能出徒。年轻气盛的杨波在第二年时,心性便按耐不住。“我当时跟着师傅跑工程,做的都很顺利,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杨波对记者说。
“这次的工程你自己去历练一下吧”,师傅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把一项任务交给他独立完成。一直在师傅指导下工作的杨波,到了现场脑子就蒙了。“用什么样的焊条、新材料的温度控制是多少、从哪里开始焊、以什么样的方式焊,完全没有头绪”,杨波这时才了解到,焊接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现在在杨波家的抽屉里,整齐地摆放着数十本写满字的笔记,垒起来近1米高,里面记录了他从业至今,参与的每一项工程情况和心得反思。“当年师傅让我独立去工程的事儿对我触动很大,所以后来,每到一个地方工作,我都坚持做笔记”。杨波明白,只有不断地学习,个人才会有可持续地发展。
杨波与同事讨论工作
如今,电脑是杨波出门时一定会带的重要物品。几年前,为了适应发展,他专门跟公司的技术人员学习了网上制图,以前好像“天书”一样的操作,现在已经可以转化成精巧的图片模型,“时代在进步,作为新时代的工人也不能落后”,杨波说。
“铁血”焊工化身“家庭妇男”
在采访的几个小时里,杨波的手机一直在震动,工程上的很多细节,同事都要与他反复讨论。过两天,他还要赶回工地,“时间紧,任务重,我不能离开太久”,杨波对记者说。
长时间的出差加班,对杨波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每年他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前几个月,杨波的爱人出了事故,双腿打了石膏,他仅仅回来了两天,便又要匆匆赶回工地。“作为丈夫,我亏欠她太多”,说到家人,杨波皱了皱眉头。
“心无论走得多远,熟悉的味道指引着家的方向”,这是杨波微信的个人签名,他说家始终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虽然回来的天数不多,但每次回来,杨波便会化身“家庭妇男”,围着围裙洗衣、做饭、擦地板,平时干重活儿的手,操持起家务来也井井有条。“我想尽可能补偿她”,在杨波眼里,妻子嫁给他,一辈子没享几天福,在他事业成功的背后,她付出了太多。
杨波的手机里一直存着女儿的照片,想她时便拿出来看看。现在已经工作的女儿一直是他的骄傲,“她大学考的好,也非常懂事”。杨波出差时,每天都会给女儿打电话,“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但我不想缺席她的成长”。
谈及女儿的未来,杨波说自己不想过多干涉,“她只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踏踏实实地一直做下去,在我看来就是成功的”。(记者 王晓蕾)
来源:央广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