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大国工匠彭祥华:半路出家终成爆破大师(4图)

发布时间:2022-01-29 18:17 | 来源:中工网 2018-04-02 13:03:22 | 查看:698次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雪域高原的大国工匠彭祥华:半路出家终成爆破大师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大国工匠”彭祥华。 冷昊阳 摄

  中新网成都3月29日电(冷昊阳)说起青藏铁路,不少人都会想到其背后艰难的施工条件以及团队的不懈坚持。彭祥华就是其中一位从事隧道爆破的“大国工匠”,从青藏铁路到川藏铁路,48岁的彭祥华,在一线坚守的24年间,把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雪域高原。

  改行换业 半路出家

  1969年,彭祥华出生于重庆铜梁的一户乡村人家。他的父亲是中铁二局一个木工班的班长。因父亲常年在外,彭祥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着爷爷杀猪卖肉,偶尔还跟随外公学习木工,收入虽算不上高,但家境也还算殷实。

  1994年,彭祥华的父亲到了退休的年龄,父亲很想让他也加入中铁,但这却让彭祥华心里犯了难。毕竟,当时在工地上做木工挣的钱,要远低于他在家帮助爷爷和外公干活所取得的收入。

  当时,彭祥华犹豫了两个多月,最终母亲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想法。彭祥华依然清晰地记得,他的母亲问他:“你就想这样卖一辈子猪肉吗?”

  于是,1994年7月8日,25岁的彭祥华来到福建,在中铁二局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个隧道工程组做木工,但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就这样和隧道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短短一年,彭祥华就因踏实肯干,逐渐掌握了许多先进工法,被推选为木工班班长。

  年轻的心总是不安分的,彭祥华并没有满足于当一个木工班长,反而把目光投向了更加艰深的领域,跃跃欲试。

  1997年,在山西参加朔黄铁路建设时,彭祥华开始接触隧道爆破技术,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边从事木工工作,一边深入开挖班学习,并熟练掌握了隧道开挖爆破技术,成为一名爆破工。没人能预料,这个半路出家的爆破工,日后竟成了闻名全国的“大国工匠”。

资料图:2007年7月13日,一列火车通过青藏铁路线。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勤恳学习 初露锋芒

  1998年,同样是在山西的朔黄铁路,彭祥华经历了他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件事。

  据彭祥华回忆,当时他在隧道工地里听到了头顶沙子滑落的声音,他还注意到,有不少小石块随之滑落。从事爆破才一年的彭祥华来不及过多思考,就马上组织隧道里的其他工友带上设备撤离,就在撤离完成两分钟后,伴随着轰隆巨响,隧道塌方了。

  每回忆至此,彭祥华总是心有余悸,但他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爆破工,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但对于初中毕业、半路出家的彭祥华来讲,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爆破工,光靠精准的眼光和听觉还远远不够。那时的彭祥华对爆破知识如饥似渴,不但积极向前辈请教,就连一本《实用爆破技术》也被他翻得连封面都快掉了,书里介绍的内容,他随手一翻,就能准确翻到自己想找的位置。

  可是囿于当时的条件,书籍的流通并不如今天方便,可供他学习的书本也不多。就在彭祥华因遇到瓶颈而闷闷不乐之时,命运的转折已悄然来临。

  2001年,32岁的彭祥华参建了青藏铁路,当时的青藏高原汇集了全国无数顶尖的专家和技师。彭祥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将心中长时间积攒的疑惑一一解决,也就是这一时期,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解决了冻土条件下的爆破难题,被公司认定为爆破中级工。

  6年后,彭祥华参加古城水电站建设,通过优化炮眼孔距,收到较好的光面爆破效果,节约了施工成本,被公司认定为高级爆破工。自此,彭祥华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

彭祥华参与的隧道爆破工程现场。 受访者供图

  精准爆破 功成川藏

  2015年,彭祥华参建川藏铁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标段是其中最难的一段,路段地质非常复杂,生态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彭祥华记得,有一次地质勘探,需要技工沿绳索从五六十米高的悬崖上顺势而下,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愿去接这份“苦差事”,但彭祥华却挺身而出,独自一人“飞舞”于悬崖峭壁之上,并顺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资料,为以后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勘探虽然顺利,但在爆破过程中,彭祥华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一次爆破后,青藏高原充沛的山体内蓄水大量地涌流出来,这是隧道爆破最怕出现的情况。据彭祥华介绍,一旦水势过大,泡软岩体,很可能就会出现塌方,这将导致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完全报废,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工期。

  就在那时,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等多方紧急召开研讨会,讨论最终一致认为彭祥华“再爆一炮”的建议是最佳解决方案。而彭祥华在接过任务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这一切必须要由他自己来完成,即使最细微处都要他亲手操作。

  但这时彭祥华面对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大面积岩层已经浸湿软化,隧道爆破面上围岩部分非常差,隧道崩塌很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而那样的话,彭祥华就再也没有机会走出隧道。

  但彭祥华并没有让其他工人来一起装炸药填雷管,一切都是他独自操作。这一次,他必须要实现更加精准的爆破。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在其他工友犹豫不决之时,彭祥华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不久后,手电光芒亮起,彭祥华又成功了。

  正是凭借着在川藏铁路拉林段做出的突出贡献,彭祥华的荣誉也接踵而至。2017年,彭祥华获得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并于同年揽获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的美誉。

彭祥华参与的隧道爆破工程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三代中铁 广种桃李

  如今,“大国工匠”彭祥华依然奋战在爆破一线,他甚至不曾在任何一个城市置业安家。无论天南海北,只要有需要彭祥华的地方,他从未缺席。

  除了奔波于项目之间,彭祥华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将他的绝活传给年轻人。彭祥华认为,做好“传帮带”,既要传承业务技能,更要传承职业理念。不管是当工班长还是工区长,他都会利用交接班的时间和现场施工的机会对班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过彭祥华的调教,不少徒弟已经能在项目从事隧道开挖、衬砌、爆破等工作,成为隧道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同时,彭祥华的事迹也深深打动了他的儿子。据彭祥华介绍,2015年,他的儿子在大专毕业后也加入了中铁二局,成为了一家之中的第三代铁路人,现在新疆从事桥梁建设工作。

  谈到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爆破生涯,彭祥华认为,最大的“秘诀”就在于专心投入,用心坚持。正如他所言——

  “对于我们爆破工来说,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隧道贯通的那一刻。贯通的时候,隧道外面的阳光照进来,那个时候大家心里都非常开心。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就是一定要打通它,看到那一线光。”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