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装卸员:16米高处 2平方米空间 他一天连续工作8小时(3图)

发布时间:2022-01-28 20:19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1-27 16:48:31 | 查看:440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1月26日6时许,东方破晓,晨光熹微,郑雨双刚刚结束晚班装卸作业。

  一列满载50个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在团结村中心站刚好整装待发,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郑雨双望着列车远去的方向,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

  郑雨双是中铁联集重庆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的一名门吊司机,2010年参加工作,是2011年3月19日全国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开通运行时最早的一批装卸员。从2条集装箱货物线到4条,从4台作业门吊到8台,从一周一趟中欧班列到平均每天装运3至4列。郑雨双工作的十年间见证了团结村车站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首趟中欧班列(成渝号)从重庆团结村车站发出时,列车上的集装箱货物装载工作都是由我负责的。”郑雨双自豪地说道。16米的高空,2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郑雨双一天需要连续工作8个小时,操纵龙门吊来回走行10公里,一天吊装集装箱220个,总重要达5500吨。说起自己的职业,郑雨双满是自豪。

  去年1月1日,成渝两地“牵手”共创全新品牌,重庆、成都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第一趟列车。自此,中欧班列(成渝号)肩负起积极探索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绘就美好图景。

  “垂直对位、点动试吊、箱车分离、起升作业,接收到指挥员发出的指令后,在一番安全规范动作下,一个集装箱就平稳地落到了平车上。” 郑雨双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谈到去年首趟中欧班列(成渝号)发车时的情景,郑雨双仍记忆犹新。

  集装箱的装卸起吊需要“稳准狠”,每时每刻都需要全神贯注地盯着索具,才能保证每一次吊运都准确无误、安全顺畅。“中欧班列集装箱内的货物相对比较多样,吊装时需要格外的用心,格外的仔细。” 郑雨双表示道。为了练就这样的技术,郑雨双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在作业中总结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与业务技能。

  由于集装箱平车(F-TR锁)在长期装卸过程中,容易因为一丁点的操作不当出现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装卸起吊工作安全平稳顺畅,郑雨双开始进行大量试验工作。

  郑雨双利用空暇时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点动式摸索,不断调整吊具对位的角度、手柄操作的速度、集装箱下落至平车锁头的高度,探索出能够避免平车与集装箱勾连而导致脱轨的“郑雨双集装箱吊装法”,并在全站得到广泛应用,确保了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一个标准箱的起吊作业往往需要两分半,而郑雨双通过自己的反复摸索,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吊装技术,平均耗时1分50秒,每套起吊作业减少近半分钟,节约了20%的时间,中欧班列一般都在40个集装箱以上,吊装一整列下来,节约的时间能够达到20分钟以上。“中欧班列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本来就很耗时间,提高效率能够推动整个工作向前推进。”郑雨双说道。

  节约下来的时间郑雨双也没有浪费。为了确保每趟中欧班列的安全准点发车,早早完成本街区作业的郑雨双充分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又主动协助起其他街区进行吊装任务。“看着写满‘中国制造’的货物能够搭载着这列‘东方快车’走出国门,运往世界各地,我顿时觉得我的工作意义非凡。”郑雨双表示道。

  为了能够让大家都能学会自己总结的技术,郑雨双主动申请带起了徒弟。

  这个1989年出生的小伙别看年纪不大,带起徒弟来却有自己的一套“独门武功秘籍”。“在外人看来吊车司机是日复一日的机械式重复工作,但真想把它干好可不容易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绝允许我的徒弟犯‘经验主义’错误。”郑雨双说道。

  十年来,郑雨双陆续教学员、带徒弟。他总是毫无保留为徒弟传道授业解惑,特别是自己吊装中欧班列的心得和经验。在作业现场,郑雨双手把手地教授徒弟们吊装技巧,用秒表严格卡控吊装时间,有不规范的流程,他总是亲手进行操纵指导。

  如今,郑雨双的徒弟们陆陆续续成熟了起来,独自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分别成为了中心站吊装中欧班列集装箱的技术能手。“只有大家都会了这种技能,装卸的效率才能整体的提高。”郑雨双表示道。

  十年磨一剑,从“门外汉”到“领头羊”,从“追梦者”到“引路人”,郑雨双已稳稳接过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第一棒。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