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破产读书”终不懈(2图)

发布时间:2010-11-05 00:06 |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05-01-21 17:16:02 | 查看:2145次

徐特立(前左)留法勤工俭学时与友人。

  徐特立,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4岁丧母,父兄种田,终年劳作,一家仍不得温饱。为了不使孩子成为睁眼瞎,父亲省吃俭用让他上了6年私塾。

  16岁时,徐特立辍学在家。一天,他乘船去衡山,见到十余名同舟之人,一路上对船工态度横蛮,对此他极感不平,乃自诫日后若能科举及第,只任教官,不作欺压百姓之官员,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从此,“特立独行,高洁自守”成为他的人生座右铭,激励着他奋斗不懈,救国救民。

  徐特立18岁时,迫于生活,在乡村教蒙馆,一直教了十年书。他一边教书,一边刻苦读书,却苦于家中无甚藏书,需要读的书也不易借到。买书又很困难,因为书价昂贵,一部《十三经注疏》要十五串钱,一部《庄子》也要三百文。而他教蒙馆的第一年所得俸金只不过三串钱,尽管后来逐渐加到二十串钱,仍是难以购置书籍。他经过反复思考,终于下定决心,在他20岁那年作出了一个“十年破产读书”的计划。即是将每年教书所得的二十串钱(可买二十五石谷),作为家里的生活开支;而将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期以十年,把书读通,这样也就势必破产。从此,他不再为花钱买书而犹豫,一些价格很高的大部头书,如《十三经注疏》、《读史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等,也都一一买回来了。

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的毛泽东和徐特立。

  他读书非常刻苦。在当时文化教育落后的乡村里,很难找到可以相互切磋的朋友,更难找到释疑解难的先生,要真正把书读懂,颇不容易,还得靠自己去反复钻研;况且,迫于生计,仍须坚持半教半学。对于当年的自学生活,徐特立曾在同别人谈到自己自学的努力:教蒙馆时日中间总是替学生做事;自己读书,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每日只读两三点钟的书。平日走路以及晚上睡醒了天没有明的时候,就读书。口袋常带一本表解,我的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时看表解学的;心理学、伦理学,都是选出中间的术语,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中熟读的。我读中国的旧书,总是常在要紧的地方划线,以便记忆和复习,有时选出要紧的句子用本子抄。我学《说文》,不晓得写篆字,晚上睡不着及走路时用手指在手掌中写来写去。我读《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一年读完,每日只读二字。我从半教半学,读了许多古书,还读了旧的地理、历史和数学。

  徐特立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还只执行到第八年,即在1905年,他刚满28岁的时候,家里经济就濒于破产了:剩下的田亩,一年只能收四石谷;学堂的俸金亦降到十四串,用这些微薄的收入维持妻室儿女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书籍的购置当然难乎为继了。

  徐特立一生坚持学习,始终不懈。读书、买书是他一生当中的一种特殊爱好。十年后,为寻求新知识与新出路,他来到长沙城,考入宁乡速成师范班,在这里既学到一些科学知识,也开始接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五四”运动这一年,徐特立在湖南教育界已经是很有声望的人物,年纪也已有43岁了,竟欣然抱着寻求新知识的愿望,不怕艰辛,到法国勤工俭学,努力学习法文,学习科学知识。入党后,党派他到苏联留学,他勤奋好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他收藏的图书总数在二万册以上,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也没有懈怠。

(上传者:彭文蛟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