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从富家子弟到红色资本家[图]

发布时间:2008-11-08 08:00 | 来源:http://china.eastday.com 2005 | 查看:4379次

  
1956年,荣毅仁(左一)、胡厥文(左二)、盛丕华(左三) 并肩步入中苏友好大厦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彻底垮台,上海滩上大大小小的富户、款爷们都面临着一个走与留的选择问题。对于民族资本家来说,那的的确确是道前所未遇的难题。跟国民党走吧,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腐败成风,早已失去了人心,何况那时台湾几近荒蛮之岛,香港更是弹丸之地,一下子蜂拥过去那么多人,市场有限,还不是等着让地头蛇“宰”?不走吧,共产党都是穷棒子出身,能对老爷们好吗?听说共产党要讲“共产”呢,说不定哪一天
财产都要充了公……思来想去,许多人家都采取了兵分两路的办法,走一半,留一半。有的是把孩子们先送出去,安排好,年纪大的则留在国内,“留守”那些搬不走的固定资产。荣家基本也采取了这种做法,少部分留在大陆,大多数人远走他乡。

  荣德生先生坚持留在了国内。他的儿子荣毅仁后来回忆说:“我的父亲坚决不走的原因很多。第一,他从未出过国;第二,他不愿抛开他亲手创办的事业;第三,抗战胜利后他被绑过票,知道国民党的人在搞他;第四,他对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些措施,感到不满。”作为儿子之一的荣毅仁先生,以及他的部分姐弟,也随父留在了大陆。他成了荣家第二代人中留在大陆的最为传奇的人物。

  荣毅仁从一个富家子弟、少东家、总经理,历史性地成为新中国的上海市副市长、国家纺织工业部部长、中信公司老板和国家副主席。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已适应了新的社会生活,与共产党的干部成了好朋友,于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率先把荣家在大陆的企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全国的工商业者中竖起了一面旗帜。这时荣家的一举一动,可绝对不是荣家一家的事情,而是牵一家动万家、甚至动全国的事。荣毅仁可谓为新中国立下了大功。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在“三反”、“五反”的时候,他也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洗礼”。那时一些企业中的工人,像土地改革中斗地主一样斗争工厂主。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老板们很多都是统战对象,且不说他们手里有大量资金,他们几十年间累积起来的商业经营经验,无疑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是运动一旦搞过火,老板们就要成群地往香港跑了,好不容易做出来的“统战”功夫就白费了。但运动又是不能不搞的。怎么办呢?

  精明的陈毅市长与市里其他领导商量了好几天后,采取了一个高明的办法——从全市的老板中选出303个最大的、最有影响的老板,每天集中到外滩的沙逊大厦(解放初是华东局财政委员会办公处)的五楼,与本厂的工人“背对背”地搞运动;而把那些中小企业的老板,放给基层的工人,让他们面对面地“运动”去。这就是有名的“303组织”。

  荣毅仁无可逃脱地成了303个当中的头号成员,一来因为荣家树大招风嘛,二来其他荣家子弟都走了,只剩他在,不找他找谁呢?还有刘靖基、经叔平、郭棣活等人,连续一年,天天去沙逊大厦五楼学习,这在当时也算是苦心照顾了。工人们在工厂里搞揭发,写成纸条交给工作组;工作组的人员手捏纸条来到沙逊大厦“卖关子”,叫老板们“自觉交代”,还要互相揭发,互相教育帮助。不自觉交代的话,空气就紧张了,标语口号就掀过来了。有两个老板是带了自杀的安眠药去会场的。荣毅仁经过这样长达一年的“洗礼”,头脑还能不清醒吗?

  当他与刘靖基等人第一批被宣布为“基本守法户”的时候,303个老板都激动地欢呼起来了。据说后来毛泽东又对荣家特别另眼相看,说是不要那么小器嘛,给人家个“完全守法户”嘛!

  公私合营完成时,荣毅仁被誉为“红色资本家”。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