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手感”成就0.004毫米齿轮间隙 (图)

发布时间:2022-01-16 14:47 | 来源:中工网 2018-04-18 11:17:45 | 查看:479次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新网客户端4月18日电(记者 吴涛)384400千米,是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0.004毫米,是亚洲最大射电望远镜的天线齿轮间隙的距离,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

  这两个差距巨大的数字,由于“嫦娥落月”工程,被紧紧连在一起,而将它们连在一起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所的高级钳工夏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所的高级钳工夏立。<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吴涛 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所的高级钳工夏立。中新网吴涛 摄

  “手感”成就0.004毫米齿轮间隙

  夏立1987年进入54所,至今已有近30年的钳工工作经验,他参与了许多国家重大工程中卫星天线的预研与装配。其中最难忘的是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天线的装配。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名列全球第四、亚洲第一,这种大型射电望远镜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

  夏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灵敏度高、指向精确等性能,望远镜天线的核心部件方位俯仰控制装置的齿轮间隙要达到0.004毫米,这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20。

  “这就非常考验拧螺丝时的‘感觉’,手稍微重一点,会过紧;手的力量不够,又达不到精度要求。”在反复尝试中,夏立凭着多年积累的手感,寻找到了那无法言说的“偶遇”。

  团队作战,教会徒弟也不会饿死师傅

  作为一名钳工,只要按照设计师的图纸将设备精确装配,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但夏立不止于此,作为技术带头人,他经常出现在新产品预研定型的技术分析会上。

  “很多私企都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在我们这儿不存在。” 夏立称,至于为什么,除了企业的一些保障外,团队的老师傅还是一种凝聚力,久而久之形成了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在夏立工作的厂房里,有一角放置了不少打印的“本子”,上面都是夏立整理出来技术难点、要点以及工作心得,毫无保留,供大家参考。

  据介绍,有一次,在复杂海况下,为保持天线稳定运行,夏立带领团队设计出了全新的1.2米天线的核心部件,体积更小,数据传输量却相当于以前两三台舰载天线之和。

  当时他们创造了6个月不停机连续工作的记录,受到使用方赞扬。夏立称,“没有团队精神,这样的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钳工工种不会消失,传承工匠精神

  虽然现在不少工厂都是机械化,自动化,但其模式在夏立所在的单位“吃不开”。

  据了解,54所去年接单1700多套天线,大概分为500多种,基本都是定制化的,而不是标准化产品。夏立称,“现代科技使许多精密制造实现了自动化,但要实现这种超高精度的装配,离不开高技能工人的手工操作。”

  “机械行业有一句话是‘机床的母机从何而来?’,制作标准化产品的高精度机床,也必须由人来装配起来,所以钳工工种不会消失。”夏立称,一代一代钳工将手艺传承下去,这其实传承的是一种工匠精神。

  当然,这并代表不求上进,相反,54所非常注重创新。在54所的车间里面,摆放着一个可折叠式天线,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据相关介绍人表示,“当时某个工人提出‘折叠式’这种思路时,着实新颖。虽然目前这个产品失败了,但是还是决定放在这,就是要提醒大家,要时刻准备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