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企业“创新达人”谭慧:女博士的三种“慧眼”

发布时间:2022-01-14 17:36 | 来源:中工网 2022-01-12 13:33:27 | 查看:438次

谭慧娃娃脸,笑容灿烂。“理论成果不转化成实际,终究是纸上谈兵。”2015年,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这位湘妹子放弃高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集团,来到了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从事科研分析工作。

  谭慧主要从事新能源关键材料和电子级化工新产品研究,承担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先进分析技术研究,并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

  分析测试如同科研的“眼睛”,“研发中未知杂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很难。未知杂质也许很少,但对产品的品质影响却很大。”在一次次技术突破和创新中,谭慧总结出三种“慧眼”。

  用“飞鸟之眼”进行宏观设计分析,就是通过了解整体工艺情况,查阅文献,结合实际理顺内在联系,确定研究方向。

  2021年初,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关键含氟树脂及膜的开发中,在试验时,遇到反应批次不稳定的问题,“同样的原料,反应效果为何时好时差?”项目组第一时间找到了谭慧。她详细了解工艺路线、单体聚合情况,加班加点查阅近百篇关于单体制备分析方面的国内外文献,最终找出了问题的关键,并确定了研究方向。

  如果含氟聚合物是一幢房子,那么含氟单体就是基石,基石的品质决定了应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这就需要“蜻蜓之眼”“蚂蚁之眼”。

  用“蜻蜓之眼”进行分布设计,就是进行检测方法的开发,制订具体检测方案。明确研究方向后,谭慧对含氟单体样品抽丝剥茧,发现不同阶段的单体样品中杂质少则数十种,多则几十种,她把找出杂质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和规律性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工作笔记中密密麻麻记载了分析注意事项、新物质特性、检测方法等内容,并反复斟酌,精益求精。

  用“蚂蚁之眼”解析求证,就是从细微处着手,通过碎片信息的搜集、多种检测手段的运用、机理的研究、与工艺的沟通佐证等,利用红外、质谱、核磁、GPC(凝胶渗透色谱)、热重等各种检测方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杂质跟踪记录汇总,经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真实有效数据,为科研提供重要依据,最终明确了杂质的种类和含量,为含氟单体的品质提升提供了保障,最终解决了聚合反应不稳定的难题。

  “慧眼”来自“慧心”。“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思想的火花往往在交流中碰撞出来。”谭慧说,新产品分析过程没有资料可参考,有时结构模型一开始搭建,她就忘记了时间。“谭博士的思路清晰,在她的课题组里做得开心,进步也快。”同事方晓琴相告。

  “工作严谨、为人谦和、学习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永攀高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彰显匠心。”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王树华如是评价谭慧。

  据悉,谭慧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开发的ppb(十亿分比浓度)级气体杂质和金属离子检测技术,已应用于中试生产,支撑了千吨级装置运行。谭慧参与的项目曾获“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1年,她荣膺浙江省企业“创新达人”称号。

  (据浙江工人日报消息 王继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