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4 12:14 | 来源:-中工网 2022-01-14 08:27:22 | 查看:424次
中工网-工人日报记者 黄仕强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应该从自动化、智能化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改进......”1月12日,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海尔)喷粉班组长卢跃富正耐心地给几名年轻组员传授工作秘诀。
今年33岁的卢跃富,老家在重庆黔江区鹿子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从农村到城市,从“技术小白”到“粉末牛人”,从普通工人到“全国优秀农民工”,卢跃富用了整整十年时间。
2009年,卢跃富中专毕业,初出校门的他一时间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只想要跳出“农门”,在城市闯出一番天地。“我毕业后去了浙江,干过车工、缝纫工、印花工等工种,后来听朋友说家乡的海尔公司在招人,就毫不犹豫地回来了”。
2010年1月,卢跃富踏进重庆海尔的标准化工厂,从事钣金工作。“每天要焊接钢点3万多次,一天下来筷子都拿不稳”。谈及初入职的工作内容时,卢跃富显得有些感慨,自己从那以后也开始规划起职业道路。
一年后,卢跃富主动申请调换到喷粉班组。作为洗衣机生产制造中最核心的制造工艺,喷粉工序对员工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为了干好喷粉工作,卢跃富跟着师傅一对一学习,还利用业余时间“恶补”喷粉专业知识,很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喷粉工。
2013年5月,海尔喷粉工作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线员工由操作型向知识型转型。面对新的挑战,卢跃富“主动出击”,积极参加公司知识型员工培育及疑难项目课题攻关,每天下班后单独留下来钻研喷粉工艺,思考改进办法。
几经摸索,卢跃富从劳动强度、效率、目视化、产品质量等方面对现场进行了改善,不仅为企业创造极大效益,还点燃了他心中技术创新的火花。
卢跃富坦陈,最初钻研技术创新的动力就是想把工作效率提起来,早点下班。他告诉记者,喷粉班的主要作业工具是自动喷枪,喷完一种型号的产品后需要更换颜色,换一次颜色需要替换所有自动喷枪输送管。“换颜色是大家都头疼的事,我们班组自动喷枪多、输送管复杂,更换时,若一根出错,就会影响整个喷粉工作”。
在“提高效率,早点下班”目标的驱动下,卢跃富开始了首次尝试。一个月后,他掌握了快速换粉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自此之后,“创新”成为卢跃富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在生产车间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期间,卢跃富用40余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助力。
与此同时,卢跃富还整理输出喷粉工序控制计划,对喷粉工序质量进行全流程管控。通过创新技术,卢跃富将喷粉一次下线合格率由85%提升至98%以上,线体生产效率由单小时380台提升至480台,线体效率提升约20%,每年为企业节约能耗、物耗费用300余万元。
2020年12月,拥有诸多创新成果的卢跃富从全国3亿名农民工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并在2021年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给十年从业生涯交出满意答卷。
荣誉光环的加持让卢跃富成了青年技工的偶像,他也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给徒弟。记者了解到,一名成熟的喷粉工需要2至3年时间的锻炼,而卢跃富通过规范化、标准化流程,改变“闭门造车”的培育现状,将培育周期由3个月缩短至1.5个月。通过这种模式,卢跃富先后为企业培养出20余名喷粉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多人被评为首席技师、高级技师。
面对诸多成绩,卢跃富则表示,“我能在岗位上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培养,我只有更加努力工作,为公司培养更多人才,来回报企业。”如今,卢跃富已在重庆安家落户,成功跳出“农门”。
十多年来,卢跃富坚持创新初衷不变,他说,“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肩负着助中国制造抢占“智高点”的使命,在新的‘赶考’路上,我还要继续提升文化和技能水平,做一名合格的‘答卷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