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科:“技术创新大王”怀揣60项国家专利(图)

发布时间:2022-01-12 19:34 | 来源:中工网 2022-01-11 19:23:57 | 查看:421次

钢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王承科,研发的“球磨钢球自动化锻打生产线设计与应用”、“氧化皮自动抽取装置”和“无动力自动分球器”等10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5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用公司董事长冯红喜的话说:“王承科是公司技术创新大王,解决了多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由王承科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锻球生产线,实现了钢材加热、剪切、锻打、正火、二次加热、淬火和回火程序。” 钢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人员介绍说,王承科采用全自动程序化操作,使生产效率提高70%,成本降低20%以上,还大幅度降低锻造工人劳动强度,每年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2016年,公司职工在原材料钢棒加工锻打成钢球时,需要将钢棒从连续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到1000摄氏度左右,再用棒剪机进行剪切成短棒,由空气锤进行锻打成钢球,但在棒剪机剪切加热好的原材料钢棒时,需要人工手持短棒进行钢棒推送剪切成短料,工作现场温度高,需要操作工人连续换班进行钢棒推送作业,且氧化皮在推送钢棒过程中还不时剥落,操作工极易烧伤、烫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王承科针对这一情况,主动向公司提出技改申请,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实验,将自主设计研发的“棒剪机自动进料装置”,在锻一线投产试运行,设备使用正常,完全取代了人工进行高温棒料的推送,现已在公司生产线推广运行,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110余万元,并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安全工作系数。

  “王承科是获得公司技术创新奖金最多的,公司在对2021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表彰时,他一人获得2.8万元,占奖励总额的六成以上。”公司工会工作人员介绍。

  公司职工在对钢球在淬火加工过程中,高温钢球在接触淬火液时,表面会有大量氧化皮脱落,掉进淬火水箱内,在生产状态下无法及时对氧化皮进行清理。车间负责人每隔两周需要停产一次,安排专人对淬火水箱进行清理。“停产需要天然气炉停火降温,拆卸淬火设备,职工对氧化皮进行清理后,再对淬火设备进行安装,天然气炉进行升温,既浪费大量资源,又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王承科介绍说,针对此问题,他没有退缩,主动申请作为一个技术项目进行攻关,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研发并生产了一套在不停产状态下的“氧化皮自动抽取设备”,每年为公司节约90余万元。

  (据河北工人报消息 河北工人报记者孙广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