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发:40年兑现“工匠“承诺 铸就钢铁业检测的中国标准

发布时间:2022-01-10 18:42 | 来源:中工网 2016-12-05 15:51:00 | 查看:386次

新华网武汉12月1日电(李天真)"工人是把工作完成,工匠是把工作做精",这是武钢国家级检验工作室创始人朱有发对工匠的理解和定位。"刚进武钢我就被分到质检化验室,一转眼,40年过去了,一个专业干了一辈子,我现在肯定是工资最高的工人",朱有发骄傲的说。

  从学徒到"检测专家"

  1976年,朱有发以优秀知青的身份进入武钢,他用接下来的40年佐证了自己"一项工作干上一辈子"的初衷和愿望。

  朱有发一进厂只是检验科的学徒,1977年,他第一次独立操作检验钢中磷元素是否合格,后来,为了杜绝失误,对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心里有数,朱有发开始报名各种培训班,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缺失。付出就有回报,他逐渐成长为同期学徒中的佼佼者。1986年,他更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学习和培训,为自己截下来的前行,打好基础。

  1996年,朱有发从钢铁分析岗位被调到原料检验岗位。武钢每年采购3000多万吨,200多种各类矿石原料,价值更是高达几百亿元,出厂产品的质量直接和原料挂钩,朱有发每天要和各种矿石打交道,他开始自学《化学分析》和矿石相关的专业知识。他感概,"遇到不懂的就问,问不明白的就自己查,越查越觉得要学的还很多"。

  近年来,随着武钢快速发展,矿石原料特质越来越复杂,原有的传统分析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检验需求,朱有发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实验和对比,撰写了20多个检验项目的方法,同时,针对钢铁冶炼中释放的有害元素,他将检验环节可以检出的危害的进行研究和论证,推出了《磷的在线快速准确测定法》,并成为行业标准,得到广泛推广。现在,朱有发更多的是解决一些疑难检测,去相关企业交流授课,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学习,朱有发说,"学到了才是自己的财富,才能学以致用"。

创新只为解决工友的需求

  矿石检测是一项需要现代化设备配合的严谨工作,在40年的工作中,朱有发不仅对原料本身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于检验方法和设备也进行了研究和切实的创新,朱有发说,"很多设备创新都是出于解决一个小问题和工人的实际需要"。

  多年前,朱有发的一位女学生,在更换设备配件时,不慎被机器将一个手指的肌腱割断,朱有发遗憾地说"孩子是研究生,会拉小提琴,年纪轻轻,手指就废了"。后来,朱有发将设备进行了创新改造,更换部件全部采用自动化,再也不需要人工更换,避免了工作中的伤害。现在,武钢的很多公司和产业上游,以及同样需要此设备进行检验的机构都应用了他的创新改进。

  事实上,看不见的伤害每天都围绕着钢铁工人。我国一直使用的是日本的电热式熔融炉,但是操作中热辐射和可能的热灼伤对工人伤害较大,而且价格很贵,国产的一般几万元,进口的则要十几万美元,为了给厂里节约,朱师傅对国产和进口设备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听取了同事的意见,设计了隔离式的熔融炉,避免了熔炉热可能产生的危险。该成果获得全国发明博览会银奖和国家专利。

  朱有发说,几十年来,他亲历了武钢转型发展的巨大变化。"那时我们买日本人的设备,人家安装的工程师到厂里来一看,你们这么多工人,可是技术却很落后;现在我们用自己研发的设备,操作人员少了,但是精确度和效率却大大提升了,外国设备反而成了摆设。"

  如今,在只有高中学历的朱有发的带领下,武钢质检工作室已经成为产业行业创新的代表,朱有发也成为有名的"技术专家"。

  朱有发还有几个月就到退休年龄了,他仍旧记得自己刚进厂时的情景,"大门一开,人流和自行车流一涌而出,壮观极了,特别骄傲自己是武钢人"。如今,他的学生们都已经成长为行业骨干,可以独挡一面。朱有发说,退休后,他还会钻研矿石检测,如果武钢需要他,学生需要他,他仍旧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