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霁明:于无声处的专注与执着(图)

发布时间:2022-01-10 18:29 | 来源:中工网 2022-01-10 07:59:35 | 查看:812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倜然 实习生 石涵琳

  张霁明的世界一直很安静。

  于无声处和机器对话,与数据谈心。他把外界的喧嚣挡在门外,在电网数字化转型的路上穿越“无人区”,抵达“新世界”。

  枯燥的数据、复杂的设备参数、频繁的电气试验……这些他人觉得索然无味的工作内容,却让浙江国网电力运维首席技术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霁明甘之如饴。

  在他的带动下,宁波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光纤差动分布式FA(馈线自动化),电网故障停电恢复时长从“小时级”缩短至“毫秒级”,城市供电可靠性提高至99.999%,配电自动化接入站点规模和建设速度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张霁明平时话不多,但待人始终亲切有礼,让人感到温暖平和。

张霁明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于无声处和机器对话

  3岁时,张霁明因为药物过敏双耳失聪。

  由于家庭条件和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上学时张霁明因没有助听器,根本无法听清老师的授课内容,学拼音成为他小时候一段痛苦的回忆。

  因为听不清,他的发音与正确读音相差甚远。母亲扯着嗓子一遍遍地教他,母亲的喉咙变得嘶哑,张霁明的嗓子也磨出了血泡。就这样,他终于克服了发音难关。

  在后来的求学路上,张霁明把这种笨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跟上学习进度,他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还经常借同学的课堂笔记学习,每次他都会借3本,“这样更全面,方便取长补短”。

  靠着勤学苦练,张霁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

  2001年,大学毕业的张霁明进入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成为一名检修工。两年后,他进入调控中心,担任自动化专职。从那时起,盯着电脑屏幕和机器记录枯燥乏味的电气数据,成了他每天的工作。

  “听不见外界的声音,让我能更专注地工作。”张霁明完全沉浸在数据的世界中。

  学生时期的那股韧劲不曾消退。他“泡”在变电站里,只要厂家技术人员来安装设备,他就全程参与,不落下任何一道工序。为了掌握设备性能,十几本厚厚的设备说明,他一行行、一页页全都“啃”了下来。

  20年来,经由张霁明建设的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多达6套,从我国最初的RD-800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到最新的OPEN5200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他都全程摸索研究过。

  鄞州区有38座变电站,在电力监控系统中,光是设备状态信号就有10万余条,但张霁明只要看一眼设备故障信号,就能精准判断出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及时提出故障处理办法。

  从50分钟到50秒

  一场原本需要50分钟的抢修,因为“电网医生”张霁明和团队发明的“神器”,只需50秒。

  2020年8月27日晚7时55分,鄞州区10千伏行政N580线故障跳闸,由张霁明团队研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立刻自动搜索判别故障位置,并通过远程遥控操作,在50秒内完成故障区域的隔离和恢复。一场停电事故悄然消除,保障了3000余户居民的正常供电。

  为实现鄞州城市核心区域配电自动化全覆盖目标,张霁明与团队日夜加班,使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一年时间内成功接入460条线路、1473个开关站,完成128个全自动FA环投运,率先在浙江省建成国内最先进的光纤差动分布式FA,电网故障停电恢复时长从“小时级”缩短至“毫秒级”,将城市供电可靠性提高至99.999%。

  对于FA,张霁明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它就像医生用的CT,当电网线路出现“病灶”,它能通过扫描立即发现“病灶”,并将其隔离开,从而筛选出最优方案。

  2017年4月,张霁明牵头组建了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要针对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二次设备管理、主站设备运维等业务领域遇到的难题进行专题攻关,目前已出色完成《缩短线路保护设备重合闸操作时间》《缩短变电站监控设备缺陷排查时间》等课题。

  张霁明不仅把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编写成了培训教材,还研发出一套调度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多名班组成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能专家,团队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国家电网先进班组等多项荣誉。

  机器人“哪吒”问世

  在宁波市城东院的配电房内,橘红色“身体”、闪动绿色“眼睛”的机器人“哪吒”十分亮眼。它舒展臂膀打开配电室DTU柜门,肩上的“大眼睛”迅速扫描识别柜内装置面板灯状态,作出精准状态分析,随后它伸出“拈花指”,精准按动装置面板按钮……

  2021年3月29日,由张霁明团队携手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研发的基于5G的智能图像识别和自动检修机器人“哪吒”正式试点投运。

  “哪怕一个小故障,巡检人员往返处理也要1小时、甚至几小时,如果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巡检就好了。”“哪吒”的诞生源于张霁明此前的一次“异想天开”。

  智能机器人需要精准定位,精度误差要控制在0.02毫米之内。那股肯下笨功夫的韧劲再一次推着张霁明向全新的领域进发。

  他天天跑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终于迎来了“哪吒”的诞生。

  此外,张霁明还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电网应用,利用电力负荷对社会经济响应的敏感性,参与宁波供电公司调控云数据集市平台疫情后复工复产指数的开发,为政府部门指挥决策和电力调控、电力营销等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近3年来,张霁明团队技术攻关共产生“配电网不停电自动化信息联调技术”“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验收工具”等6项科技创新成果,24项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已在电网系统内推广。

  作为浙江省内首屈一指的电力技术大师,不少企业向张霁明抛来橄榄枝,并给出高薪待遇,但这些并未在他平静的心里泛起涟漪。

  “我现在的平台多好啊,既熟悉,又有感情,我就想一心把企业自动化做好。”张霁明淡淡地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