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为电网安全献计策的全能秀才(4图)

发布时间:2022-01-10 18:11 | 来源:中工网 2022-01-08 13:45:45 | 查看:361次

人物速写

  大眼睛、双眼皮,白净的脸庞,干净的笑容,38岁的程旭给人的第一感觉像个“书生”,一身蓝色工装穿在身上,完全没有每天在野外作业的“豪放”气,让人很难将他和高压输电线路的“钢铁汉子”联系在一起。他说话、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却能看到曾经军旅生涯留下的印记。

程旭在监控室巡查线路、核对线路缺陷

  程旭是个“轴人”,只要是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下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他的奋斗理念,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支撑下,他在岗位一线累计处理了3000余次带电消缺、测试、检修工作,完成线路巡视近15万公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程旭坚持走创新之路,不仅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还“玩转”无人机,让它成为电力巡检中的“好帮手”,程旭也完成了从一名“大兵”到行业“优秀专家人才”的华丽转身。

  工人“小白”10年磨一剑成功逆袭

  2001年,刚刚18岁的程旭站在了他人生的新起点上,部队退伍归来,他被分配到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检修岗成为一名检修工。制服从绿色变成蓝色,意味着程旭的身份从“大兵”变成了工人。

程旭在输电线路上作业

  “刚到公司,自己真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天天跟在师傅身后,让我干啥就干啥。”程旭说。看着身边的师傅们各个身手不凡,程旭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非常幸运,2002年,公司将程旭派到石家庄进行为期2年的电力培训学习。这两年里,程旭进步很快,业务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回到公司,完全能够与师傅一起完成日常各项工作,增强了自信心。

  2008年,为了迎接一次行业内的技能大赛,公司领导决定在几名技术水平高的职工中遴选出参赛选手,程旭作为“替补”有幸成为了备选者之一。与师傅们在公司内部进行理论和实操比赛过程中,程旭凭借着年轻手快、麻利的一股劲,实操水平优势明显。可在理论测试时,当“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是多少?”“地电位保持安全距离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摆在他面前时,程旭却傻了眼,“不知道,不知道,还是不知道!”于是,他毫无悬念地被淘汰出局,失去了代表公司去参加技能大赛的资格。

  那次大赛上,公司团队经过努力拼搏,取得了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和第八名的好成绩。这件事让程旭看到了自己的短板,于是,他开始在文化知识方面发力。2008年至2012年,省电力公司举行全省PMS系统竞赛,程旭决定参赛。于是,他每天工余时间都用来背理论知识和练习上机操作,就连吃饭的时候,也是一边吃一边看书或刷题库;在跟教练学习上机操作的时候,他边学边记笔记,得空再看着笔记一遍遍练习;晚上10点下了晚自习,别人都去休息了,只有程旭还在背题直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程旭和同事们在此次竞赛中夺得了团体一等奖,他也拿到了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程旭说。

  实际上,在2004年程旭就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了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孜孜不倦的学习,2009年程旭毕业,并拿到了学士学位。不过,他依然不满足,继续读研,并在2012年毕业,取得工学硕士学位。就这样,程旭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工人“小白”,用10年时间不断地学习知识武装头脑,成为了理论过硬、实操能力强的有志青年。

  “创新路”上勇攀技术高峰

  2009年,羽翼渐丰的程旭已经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了,他做事儿爱动脑筋,用巧劲儿,别人换瓷瓶绝缘子串大概30分钟,程旭用15分钟就换好,因为他干活利索,人又机灵,师傅们干活时都喜欢带着他。一次,程旭跟着王红军师傅去现场更换瓷瓶绝缘子串,高空作业中程旭和师傅都发现,用钳子拔取瓷瓶绝缘子串顶上的“销栓”时,由于不好用力,钳子总是打滑,差点造成安全隐患。于是,师徒俩不约而同地想:能不能发明像“撬棍”一样的东西,借助杠杆原理将销栓安全拔出更换瓷瓶绝缘子串呢?

  此后的半年时间里,这一老一少除了在作业现场忙碌就是回钳工房制作各种“工具”,像“顶针”“微型撬棍”,做好一样就拿到现场反反复复地去试验,结果这些“工具”要么力臂过长不好用,要么质地太软一掰就断……最后,程旭和师傅一合计,还是在钳子上动脑筋,因为它好携带,好用劲儿,用起来会顺手,于是,又经过反复推敲,一个名为“拔取绝缘子R销取销钳”的新型工具诞生了,这个特殊的钳子顶部和侧面都延伸出一个长短适度的圆柱,工人作业时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这项创新成果还获得了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程旭改进了拔取绝缘子专用取销钳的功能

  这项创新成果尽管是师傅王红军主持的,但程旭也是参与者,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也为他开启了创新之门。

  2013年,程旭在高空带电作业更换导线间隔棒的时候,按照惯例,用两只胳膊将导线夹在腋下,待身体稳定后更换,可是两条导线在高空中十分难控制,所以更换过程中三分靠臂力七分靠运气。回到办公室后,回想这一操作过程,程旭灵机一动,决定下次再做这个工作时,带上一根铁钩子,更换的时候将两根导线分别钩住,这样就能腾出手干活了。“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可是由于铁钩子在使用时,随时有可能弹开而高空掉落伤人。”程旭说,于是继续废寝忘食地琢磨,三个月后,他自己设计自己画图纸,并请老师傅帮忙制作完成了“分裂导线卡线器”,即一根粗细适度的铁棍两头带上两个带锁绝缘钩,使用时绝缘钩钩住两根导线,待检修员完成更换工作后,只需将中间杆上弹扣一按,两头锁扣打开,两根导线就自动分开了……这是程旭第一个自主发明,对高空作业的检修员来说真是如虎添翼。

  自此,程旭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他首创的“单丝缠绕法修补导线组合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分裂导线卡线器及用该卡线器更换间隔棒的方法”等10多种作业方法全部纳入检修工作规程中。“节能型防振锤加固金具”可以有效地解决节能型防振锤容易跑位的问题,该成果已在河北省推广应用,累计为企业节省各种费用500余万元。

  “双分裂垂直排列导线出线飞车”使原来的双回线路、跨越线路只能停电进行处理防振锤的情况成为了历史,每次作业可多供电量约30万千瓦时,可增加销售收入13.2万元,在河北省推广应用后,创收390万元……一个个佳绩的取得,让程旭成为了同事们心中的“智囊”“技术大咖”“全能秀才”。

  “玩转”高科技苦练职业技能终折桂

  2012年前后,多旋翼无人机进入了电力巡检领域,2014年国家电网开始大力推广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中的应用。2016年,公司运检部首次购置了一台百万级枭鹰无人机,程旭主动请缨挑战无人机巡检工作,然而现实给他上了一课,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也未取得无人机驾驶执照的他根本“玩不转”这个高科技。于是,不服输的程旭在2017年报名参加了中国莱芜雪野无人机培训班,通过认真系统的学习,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证书,还于2019年获得了无人机巡检工高级技师资格。

程旭进行无人机装调

  有了对无人机“手拿把攥”的信心,程旭在公司带头成立了无人机柔性工作团队,建立了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机制,并进一步规范了无人机巡视、检测、验收和检修等业务流程。截至2020年6月,程旭带领工作团队累计完成110kV以上的51条输电线路,共计2476基杆塔的无人机巡检工作。与此同时,在无人机巡检工作中程旭处处留意,积累经验,勇于创新,他带领大家对无人机进行模块化定制研究,并针对不同场景拓展多样化功能。经过不懈努力,程旭带领团队累计推进13项无人机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减少停电时间368小时,增供电量约276万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138万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技能竞赛开赛,程旭成功参赛。可在训练中,他因突发疾病住进医院,10天后痊愈出院,立刻投入到训练中。克服时间紧,题量大、新技术多等困难,程旭与大家在学习和训练中互帮互助,遇到难题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反复练习。封闭训练期间,宿舍、食堂、场地,三点一线,每晚熬到凌晨两点才去休息。最终,在竞赛中,程旭团队以娴熟的操作、最短的用时取得了2021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决赛团体第一名,他个人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成功后,面对鲜花和掌声程旭心里感慨万千。

  当好师徒传承上的育人强手

  在电力行业中,一直非常重视师徒传承,程旭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师傅的传帮带,如今,他已经是在岗位一线奋战20年的“老师傅”,也有了自己的徒弟。为了让徒弟们快速成长,程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工人。

  “手把手、面对面,一遍一遍地耐心教。”程旭说,就这样,经过他的传、帮、带,有8名徒弟在省市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徒弟刘兆威还代表国网公司参加了2019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并获团体第八名。徒弟朱文才、卢景才代表衡水市工会参加河北省“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竞赛,获得团体第一和个人第四名、第五名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在程旭的指导下,徒弟们在职工创新、QC活动等方面完成20余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0项。

  此外,程旭还常年担任技能培训教员,并开发了多门视频课程,累计培训技术工人600多人次。由于教学技能突出,程旭获得国网公司网络大学课件评优特等奖2项,优秀奖1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程旭还获得了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一路前行,一路高歌。一直渴求上进的程旭,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实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多次参加技术改革和创新,获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4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4项创新成果获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主持的QC成果连续7年获河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先后5年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研制的8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地市级以上奖,创造经济效益1900余万元……

  有人说,生活里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程旭靠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成就了不一样的自己,因为他深深知道自己肩负重任,作为一名电力人,一名银线上的“高空舞者”,数十年如一日和同事们一起披星戴月,守护着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危,守护着万户千家的光明。

  (据河北工人报消息 河北工人报记者杨艳 毕春华 通讯员王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