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31 20:35 | 来源:中工网 2021-12-30 15:19:38 | 查看:540次
严冬的焦作寒风刺骨,但在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的加工车间,伴随着数十台精密机床的轰鸣和工人们有条不紊的操作,车间内则透出融融暖意。
12月23日,记者见到了正在车间忙碌的李宝生。入行3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兵工人,逐渐成长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成为军工队伍技能建功、岗位成才的楷模和引领者。
在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提起李宝生,大家都说他是“千里眼,顺风耳”,即使再复杂的机械故障,他只要一听、一看、一摸,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此绝技来源于他多年的刻苦学习。“只有对机械构造和性能了然于胸、熟悉于掌,才能将产品做到极致。”李宝生告诉记者。
1985年,李宝生入职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刚入行时,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他以勤为舟、以学为桨,仅用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为期3年的学徒任务,提前转正。
多年来,陈宝生潜心钻研机械加工绝技绝活,由他自主创新设计的各类特殊专用刀具多达40个品种,为企业节约资金380余万元,成功突破了高硬度复杂模具镜面加工瓶颈,尤其是在高精度螺纹量规和异形回转体零件的切削中表现更为突出,背吃刀量可精准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所加工的产品被客户认定为“免检精品”。
在国家重点项目某航天大型曲面超薄斜壳体的加工中,李宝生开创性地打破了行业公认只有五轴才能加工“大型曲面超薄斜壳体”的壁垒,通过创新装夹方法,运用轴向压紧方式和三点一面并可回转原理,设计出了柔性开合式和15度倾斜平面专用夹具,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并以传统的加工方式代替了高端设备,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填补了国内经济型数控车削加工该类零件的一项技术空白。
2021年春节期间,李宝生又研制出了一款小模数变位锥齿轮加工刀具,一举打破了该技术长达7年的国外垄断,且耐用度相比进口刀具提高3倍以上,被称为“神刀”,彻底解决了国家某重点工程核心要件因刀具而被卡脖子的现象。
2015年,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组建了“李宝生创新工作室”,李宝生带领技术团队进行技术研究攻关不断取得突破,提出并实施创新创效项目65项,实现创新创效500余万元,获得国家专利4项,完成了数项国家重点项目相关工作,解决完成军品生产零件加工中的重大疑难问题12项,并相继培养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人才。
“未来,我希望将自己会的东西,尤其是一些绝活,传递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继续为我们的军工事业贡献力量,发光发热,助力我们的强军报国梦。”李宝生说。
(据河南工人报消息 文/图河南工人报记者 王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