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无名逝者“回家”,也需政府多些支持

发布时间:2021-12-30 22:17 | 来源:新京报 2021年01月07日 第A02 | 查看:571次

■ 来论

“卧床29年的瘫痪男子,创办了全国唯一的无名逝者数据库”。这是这两天很打动人的一则新闻。

据新京报报道,河南洛阳男子张大勇读高中时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只有头和胳膊可以活动,终日被困在床上。但身残志坚的他,却在国内创办了首家无名逝者的网站,名为“全国无名逝者数据库”,专门记录在中国发现的无名逝者,为寻人者提供线索。

张大勇的故事报道后,许多人都为之深深感动:这样一个身体残疾、只能靠低保度日的人,却有着一颗追逐公益的心。他的这份工作,打通了寻人中的信息梗阻,可谓“功莫大焉”。

就目前看,张大勇本人身体残疾,从政府到社会组织固然给了他不少帮助,但帮助无名逝者“回家”,显然需要更多的支持。

应看到,无名遗体信息的搜集,仅仅靠网络上搜到的只言片语远远不够,类似的信息大量掌握在各地警方、医院等单位手中,要一一去沟通和获取确实有难度。

张大勇曾设想了一个“卧行中国”计划,前往各地采集这些信息。但这耗费巨大,对身体残疾只能困在床上的他也很难完成。在张大勇的事迹被报道后,有些志愿者开始自发参与,协助张大勇在各地搜集无名逝者信息,缓解了其压力。

但这还不够,“无名逝者数据库”的完善,更需要依托民间力量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对有关方面来说,可以考虑打通信息隔阂,让只能闲置在相关部门内部的无名逝者数据能充分利用起来,成为“无名逝者数据库”重要信息来源;非但如此,还可将其跟官方的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打通,实现数据的衔接,让无名逝者的“回家”之路更顺畅。

说到底,帮助包括无名逝者在内的失踪人口“回家”,是文明社会应有的基础工程。这样的“工程”,不妨由政府与民间用协作去共同完善,更好地“帮逝者寻人,让生者慰藉,助逝者安息”。

□国华(媒体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