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2 18:33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12-21 21:25:19 | 查看:747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张文宇
腾讯滨海大厦、横琴口岸交通枢纽、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这些耳熟能详的“网红地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壮观又奇异的钢结构造型。
在广东河源,由中建二局阳光智造公司打造的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正是这些“网红地标”背后的“秘密”所在,国内很多钢结构工程都有它的身影。
车间里的“手术达人”
中建二局阳光智造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于一体的专业公司。走进年产约10万吨的钢结构“梦工厂”,工人们头戴防护罩,手持电焊枪,细心地在材料焊接处起弧焊接,弧光四溢,焊花飞舞。
“笨重粗糙的钢材要从‘大块头’变成精心雕琢,造型百变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秘密都藏在这些设备里。”车间里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数控切割机等离子无限回转头,枪体前端角度达到170°,坡口开制角度±60°,让它可以同时实现任何异形零件切割与坡口加工。
就像制衣需要将布匹裁剪成需要的形状,在钢结构制造环节,钢材需要被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件,切割面的角度也不尽相同。从福建平潭会展中心屋面桁架加工,到国内最大的口岸——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工程的东西侧门头主桁架,都被这台“手术达人”以高于普通火焰切割8倍的速度高质量呈现。
车间里的“金牌工人”
“学习的成分远高于较量,劳动竞赛可以更好地‘以赛促学’,给我们这些选手创造一个切磋技艺,展示水平的舞台,希望能通过比赛提高自己的业务。”在桥式行车起重吊运比武现场,参赛选手操作着遥控设备,将装满水的水桶平稳地调运起来,缓缓地将水桶调运到指定位置,整个过程水都不曾洒落。
该项目是劳动竞赛技能比武项目之一,吊运设备为10t桥式起重机,该项目非常讲究参赛选手对吊运设备平衡的掌握,考察操作员操作的平稳度、堆放误差。
袁学勤是钢结构车间铆工班长,毕业后就一直扎根在车间一线,日前,他参加了“火焰气割下料比武、桥式行车起重吊运比武”两个项目,经过激烈比拼,他参加的两个劳动竞赛项目都取得了好成绩,当选了“河源市金牌工人、岗位技术能手”。
劳动竞赛赛出金牌工人、鹰才计划培育劳模、劳模创新工作室孵化岗位技术能手……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该公司率先参与到河源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来,打造了首批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利用实操实训基地、智能加工车间、劳动竞赛等智能化、沉浸式的高科技培训提高工人的实操水平,全面开展“产业工人-能工巧匠”培养工作。
所在车间先后获广东省先进集体、已培养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工会代表、河源市劳动模范、金牌工人、岗位技术能手、新时代最美工人等一大批产业工人。这些全能型高级技术工人,既能熟读图纸、操作计算机数控系统,又会熟练装配、焊接、下料、打磨。
车间里的“90后掌舵人”
“1万吨口岸钢结构气割下料,要求所有构件必须精准、快速下料。”在钢结构生产车间,张松旺正在车间师傅们一起看着钢结构图纸,认真分析工艺对下料的技术要求,详细记录着时间、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反复与班组师傅研讨、分析论证、琢磨。
“戴上闪着金光的党徽,整齐地别在胸前,确认周围环境后再开始作业,要佩戴好安全帽。”这是他的口头禅,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响起。张松旺出生于1997年,是名副其实的90后,可别看他年龄小,他还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农民工党员、广东省工会代表、河源市劳动模范、岗位技术能手、河源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这是张松旺专著。”车间师傅说。张松旺在车间工作已有6多年,大家都称他是老班长,这个车间里90后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记笔记,这一习惯保持了很多年。工作时一旦发现问题,他便会记录下来,做深入研究,一有时间就在车间给员工做现场讲授。
他提出了一套下料工艺改进方案,自制了“化零为整”的下料模式,既把原有编码全部打散,优先消耗小块材料,同时单独做独立账本,把能用的边角料全给利用上,经过长时间积累,慢慢把余料化为整板,力求”零浪费“,从而达到节约公司原材料成本的目的,解决了余料过多堆压和人工来回倒运问题。该方案在钻孔、坡口过程中环环相扣,实现了流程化,提高了工作效率30%,确保了产品质量和工期。
作为班组带头人,他和突击队队员主攻钢结构高效生产技术,为国内最大口岸工程——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工程成功输送了2万吨“巨型体量”钢结构,顺利完成东、西门头桁架一次性液压整体提升。
正如车间主任说,“我们这里的师傅都是企业的‘宝’,工程能不能接得他们说了算,他们中有的是金牌工人,有的是岗位技术能手,有的还揣着国家颁发的上岗证,了不得!”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