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1 17:58 | 来源:中工网 2021-12-20 07:47:08 | 查看:423次
张世光
美国作家理查德·桑内特在他的作品《匠人》中辨析过这样一对概念:“做成”与“做对”。
“做成”,这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能够“做对”的人,却少之又少。
“做对”,对于作家而言,就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恰如其分,对于木匠来说,就是要不断地砍削调整卯榫直到所有零件都“天衣无缝”,绝不能用隐蔽螺丝来遮盖不足。
这些选择不仅要“做成”,而且要“做对”的人,我们称之为工匠。他们不仅有业务标准,更有内心追求,他们干工作不仅为“稻粱谋”,更要“喻于义”。
显然,网约车司机李秋顺就是这样一位活跃在新行业、新职业的新工匠。
从的哥到网约车司机,从传统行当转战新兴职业,改变的是接单运营方式,不变的是李秋顺不断打磨车技,为乘客提供优质“家”服务的匠心。这是“做对”的自我延续。
读李师傅的故事时,我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了另外一个人——李素丽。
李师傅免费送高龄夫妇回家,李素丽主动为有需要的乘客找座位;李师傅苦练驾驶技术,追求一滴水不洒,李素丽为回答乘客问题把所跑线路周边的地形摸个“门儿清”……无论是李秋顺还是李素丽,他们都做了很多完成工作以外的事情。更为难得的是,在做这些额外事,甚至是功利价值判断标准上的“无用功”时,他们全情投入、乐此不疲。
对他们来说,这些耗费时间、占用精力,也很可能费力不讨好的额外事不是麻烦,而是自觉,是自己给自己“加码”的更高要求。这是“做对”的代代传承。
眼下,在向阳而生的新业态领域,新职业、新工种正拔节生长,网约车司机李秋顺的故事给出的“彩蛋”在于,匠心没有被丢在过去,而是薪火相传。不断适应行业新发展、新变化的新工匠们,在守护人们美好新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激发新职业、新工种的澎湃活力,上演“新三百六十行”版本的工匠好故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