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六字箴言:顺、静、修、调、补、固

发布时间:2021-12-17 20:34 | 来源:人民网 2017年10月12日08:39 | 查看:401次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学着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即:顺、静、修、调、补、固:

“顺”:养生要“天人合一”,顺应季节的变化而调整饮食起居、衣食住行。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要晚睡早起,少发怒,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就是让心安静下来,可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静才能“病安从来”,达到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修”:《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实就是说,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黄帝内经》强调呼吸的调节。肺是宰相,它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肺气的上升下降使全身气道通畅,身体内外的气得以交换,对体内的水液运行和排泄起调节作用。如果肺的功能失调,不仅是肺本身的病变,还导致痰饮、水肿等病症。因此,要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以达到“调息”的目的。

“补”:滋补首先要辩证体质,属寒热,还是虚实,如属虚证,还要辨明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药补及食补。气虚的药补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食补可多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药可选用熟地黄、当归、阿胶、枸杞子等,食补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药可选用沙参、麦冬、鳖甲、冬虫夏草、玉竹、黄精、石斛等,食补可用鸭肉、海参、甲鱼等;补阳中药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沙苑子等,食补可选用河虾、海虾、海参、核桃仁、牛羊肉、狗肉、韭菜等。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春天要养肝,多吃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夏天吃点苦味食物能去心火,多吃应季的瓜和豆;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等坚果,还要吃润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冬天要养藏,多吃根茎类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固”:包括固精、固气、固神三个方面。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制性欲。此外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固气,就是要减少耗气,少说话,要多晒太阳,少熬夜,多做有氧运动,通过饮食带来水谷精微,以补充阳气。固神,就要调养好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少受伤害。

人们真正领会养生这六字箴言,并身体力行做到这几点,就可使身体日益强壮,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 (韩德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